夏季正是吃蘑菇的时候,昨天做了一个黄油煎松茸。虽说黄油放多了,倒也激发出了吃货体内的洪荒之力,想给大家来一个乱炖野史,看看吃货眼中的成语蜜汁烤。
据吃货界野史记载,最初的成语几乎都是关于吃的,毕竟民以食为天嘛。
但在阶级和文字出现之后,统治阶级为了让劳动人民少吃多干,不仅限制人们使用关于吃的成语,还编造出一些典故…
久而久之,人们就忘了某些成语的原义。那些发音相同或相似的“新成语”逐渐取代了有关吃的“老成语”。
今天,就听我扒一扒那些被遗忘在吃货历史中“老成语”吧。
哈哈,以下典故纯属虚构,如有雷同,欢迎留言加入。
吃货古语
还没圈养家畜时
人们很难有稳定的肉食来源
如果某天能打到野猪、羊、马等三种动物
那肯定是极为幸运的一件事
必须创造一个成语用作纪念
现代用法“生”同“牲”,类似用法参见“三牲五鼎”
吃货古语
到了春秋战国
出现了很多美食家和烹饪师
孟子就是个中高手
他告诉过徒弟们
今天晚饭,我想做鱼,也想做熊掌
但两者都不能煎着吃…
这是当时的烹饪禁忌
现代用法“兼”同“煎”
吃货古语
崇尚食色性也的孔子也是一位大厨
善长煲汤,强调炖品用盐与礼制之间的关系
足见盐在中国的重要性
他还告诫小厨们
隔夜的冷汤拿温火慢炖才能煲出新鲜的滋味
现代用法:“言”同“盐”,“知”同“滋”
吃货古语
诸子百家全是一群研究美食的吃货
再说说老子的研究心得吧
他算一枚资深吃货
穷其一生都倡导吃好喝好皆大欢喜
更是提倡用美食五味来治理天下
其实,老子这么想也是对的
人生五味不过酸、甜、苦、辣、咸
能吃透的人却少之又少
现代用法“无为”同“五味”
吃货古语
这条成语深刻表达出了古时儒家吃货的
生活现状和奋斗目标
富贵和穷困各有不一样饮食界限
这至今都激励着众多的中国学子
为高考奋斗
现代用法“善”同“膻”,“兼济天下”同“煎鸡添虾”
说了那么多“吃喝”,怎能不说“拉撒”呢?想必大家都听过三顾茅庐的故事。
话说当时刘、关、张到了孔明家,四人说娱乐下打几圈马吊,中途诸葛先生去上茅厕…于是刘皇叔就去了茅厕叫了他三次。
只是呢,我们吃货考证界仍在为一处细节争执不休:
一说刘备是因为自己也内急快憋不住了,所以去茅厕催促三次;
另一说是诸葛亮喜欢深蹲久久未归,刘备手气正好急着赢钱,所以才反复去茅厕催促三次…
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刘皇叔搞定了诸葛亮。赢了钱,多去几次茅厕又有什么关系?
最后要补充的是,基于对吃的热爱,凡事不能吃的东西通常会被用来骂人和表达毫无作用之意。在这一点上,中西方语言是相似的。
比如歪果仁说的“Bullshit(牛屎)”和我们说“狗屎(dogshit)”大体是一个意思,都用来强调否定、废话、胡说等意思。但是,那天有个朋友问:
为什么我们不骂“牛屎”?老外也不说“dogshit”?
从这一区别上看,牛、狗是不是在东西方文化中地位不同,或者说东西方语言中这两者是否存在联系呢?
……我得出两点看法:
一、bullshit和狗屎意思相同,都是屎,不能吃;二、如果非得说牛、狗两者文化地位相当且bullshit和狗屎有一致性的话。
……我思考良久……
有一种狗叫做牛头梗
各位吃货,周末愉快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长按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