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贾静雯发了一条微博,可把大家给吓坏了
原来,她家咘咘被诊断出弱视,小小年纪就戴上了眼镜。而且医生说,咘咘的两眼视力差从出生开始,就有度。
萌医生算了算,咘咘已经五岁了,也就是说从出生后到现在,一共5年的时间里,咘咘一直在忍受着双眼视力差度看东西,但是,却无人察觉。
幸好,学校体检发现及时,才不至于错过黄金治疗期。
怎么好好的孩子突然就被医生诊断弱视了呢?我家孩子会不会也视力有问题,这真是让很多老母亲又不得不担忧了起来。
今天,咱们就来说个明白。
什么是弱视?
弱视形成的原因有好几种,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先天性白内障以及上睑下垂都可能会造成弱视。这其中,单眼斜视和屈光参差又是造成弱视的量大元凶(咘咘就是因为屈光参差才导致的弱视)。
当双眼屈光参差时,大脑会直接忽略那只「看东西模糊」的眼睛的存在,更多使用那只能看清楚的眼睛,这就会导致较弱的那只眼睛得到的视觉刺激更少,时间长了,就会造成弱视。
因此,弱视在英语中也被称为「lazyeye」,意思是懒惰的眼睛。
而且,弱视基本上都发生于儿童早期,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的疾病。治疗不及时,就可能会发生弱视加重甚至失明等后果。
弱视的最佳治疗时间一般是孩子2~6周岁左右,年龄越大,治疗难度越高,治愈率也比较低,如果在孩子12岁以后才进行干预,基本上就很难矫正了。
如何发现孩子可能是弱视?
首先,孩子定期的视力筛查就显得尤为重要。萌医生也建议,从孩子出生之后,就应该有规律地给孩子进行视力检查。
一般来说,新生儿出生后,医院进行视力筛查。之后在定期体检中,医生也会在合适的年龄让孩子进行视力筛查。
另外,弱视虽然不是遗传病,但是如果直系亲属中,有弱视患者,孩子弱视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因此,如果有弱视的家族遗传史,家长们就更得当心了。
当然,萌医生知道,很多妈妈都跟我吐槽过,每次带孩子体检,很多体检医生最马虎的就是口腔检查和视力检查了,这时候,我建议妈妈们可以主动跟医生提及要做相关体检。如果当地医疗水平或设备无法满足的,那也建议定期去大城市检查。
此外,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很多幼儿园也会组织体检,家长可以多留心一下体检报告上是否有眼科项目(一般都会有,我刚工作那几年,也经常被抓壮丁去参加幼儿园、小学、中学体检,随行都有眼科、口腔科同事,视力检查、口腔检查还是非常完善的)。
而在发现孩子弱视之后,根据弱视的轻重程度,医生可能会要求家长给孩子进行「遮盖疗法」。遮盖疗法,已经有了多年的历史,也是治疗弱视最有效、操作最简单的方法:
△图片来源:微博
果壳把弱视宝宝那只正常的眼睛蒙住,强迫孩子使用另一只眼睛,鼓励大脑多多发射信号。而为了能够多使用较弱的眼睛,咱们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家多用弱视的那只眼睛进行捡豆子、串珠子等游戏来加强锻炼。
另外,这里有一点需要记住,就是当那只正常的眼睛被遮盖后,一定要防止「遮盖性弱视」的发生,所以,在矫正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定期体检——1岁儿童每周检查一次、2岁儿童每两周检查一次、3岁及以上儿童每月检查一次。
无论如何,弱视的治疗都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医生,同时帮孩子做好积极的心理建设。
这些眼部疾病也要当心
01
斜视
如果宝宝喜欢歪着头看东西,尤其是不自主地歪头看物,就算提醒他,改正也比较困难,那家长就要引起警惕了,宝宝可能已经得了斜视。
斜视的宝宝两只眼睛很多时候无法同时看向同一个方向,所以他看到的东西可能会是歪的。为了能够让东西看起来是正的,他就不得不歪头去看物体。
而且斜视的宝宝还有一个特征,那就是他不会左右换着边歪头,而是往往只歪向一侧。
02
视力下降
发生近视时,孩子的视力是慢慢下降的。也就是说,如果出现了近视,孩子的世界是慢慢变模糊的。所以,我们的孩子可能会慢慢去适应这样的状态,他可能不会主动去告诉大人,他的世界已经悄悄发生了一些的变化,以致于错过了最佳的纠正时间。如果,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发现我们的孩子出现以下这些动作,我们就要高度警惕,他的视力是不是出现了什么问题:
看东西喜欢眯眯眼
看不清近处/远处的东西
喜欢歪着头看东西
时不时的喜欢揉眼睛
经常流眼泪
会把颜色看错
总喜欢凑到近处看东西
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以上症状的任何一种,就得怀疑近视的可能了。这时候,得赶紧跟眼科医生约个时间,带去检查一下吧!
03
泪道堵塞
这也是个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疾病,当年规培在眼科轮转的时候,带教老师的那句经典名言我至今记忆犹新——为什么孩子的眼中常含泪水,这不是因为爱得深沉,这是
泪道堵塞!!!
咱们简单说一下,大家都有过「哭」的经历对吧,哭泣的时候,经常是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就是因为,咱们的眼泪,有一部分顺着鼻泪管进了鼻子。
但是,如果管道堵塞了,那眼泪就没法进入鼻子了,这时候,眼泪就只能全都聚集在眼睛里了,以至于眼睛看起来就是水汪汪的了。
萌医生说
好啦,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啦!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就在右下角帮我点个在看吧!
我是萌医生,让我们在这里,一起成长吧!
推荐阅读
End
欢迎大家点击在看,或者转发到朋友圈哦
设计:游鱼
责任编辑:游鱼
撰文:萌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