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小熊猫很少有物种特异性疾病。在诺克斯维尔动物园,成年小熊猫的平均寿命为8.7岁(范围为1.5-18.1岁;n=24),尽管我们都希望动物能活到十几岁。圈养小熊猫最长寿的记录是鹿特丹动物园一只雄性小熊猫,死亡时已经21岁7个月。小熊猫超过12岁就被视为老年。一项研究发现,成年小熊猫死亡多发在冬季,原因可能与低温时热量需求增加,或长时间关在室内压力(应激)增加有关。
通过对小熊猫病理学的统计发现,口炎、牙周炎、胃溃疡、脂肪肝和肠炎是成年圈养小熊猫种群最常见的健康问题。目前尚未确定成年小熊猫胃溃疡的病因。不合适的饲料或应激可能是重要的原因。近年来,胃肠道疾病的报道已经有所减少。
对小熊猫营养需求的研究,使圈养小熊猫的饲养管理得到了不断的改善。不管在任何地方,通过减少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稀粥类食物,以及增加竹叶饲喂量,都可以使小熊猫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在成年小熊猫身上发现的牙病,特别是牙周炎似乎也与吃稀粥类饲料有关。在过去的十年里,牙周炎在小熊猫中已经变得不那么常见了。
壹
寄生虫
好几家动物园都有报道过由犬恶丝虫引起小熊猫的心丝虫病,有些为确诊病例,也有疑似病例。在美国心丝虫流行地区的动物园会定期进行心丝虫预防性治疗。在流行地区,可用伊维菌素(0.05mg/kg,每30天一次)预防性用药,从6个月大开始,持续终身。冬季非常寒冷的地区,可以冬季暂停治疗。在大部分欧洲国家的动物园,虽然也偶尔有报道心丝虫病例,但并没有出现流行暴发地区。
隐性心丝虫病可通过血清学检测得到确诊,很多动物园都将此检测做为常规健康检查的一部分。就目前情况看,还没有成功治疗小熊猫心丝虫病例的报道。批准用于犬类心丝虫治疗的药物美拉沙明(melarsomine),在用于治疗小熊猫时出现用药后死亡。因此不建议使用美拉沙明治疗小熊猫的心丝虫病例。如果小熊猫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但隐性心丝虫检测呈阳性,可使用伊维菌素预防性治疗剂量进行长期治疗,这样可能是一种更为谨慎的治疗方案。
在小熊猫中很少能发现肠道内寄生虫。诺克斯维尔动物园的一只亚成年小熊猫尸检中发现了狐毛尾线虫(Trichurusvulpis)。在从印度进口的一只小熊猫体内发现了肠道吸虫和肺线虫。在加利福尼亚也发现了小熊猫因丝虫引起的皮炎病例。据推测,小熊猫的这种丝虫可能来源于当地的野马,野马是这种寄生虫的终末宿主。在一项调查研究中发现,肺线虫是欧洲西北部国家小熊猫发病的重要原因。肺线虫感染后的临床症状通常并不明显,往往是在尸检时才被发现。感染的种类包括Troglostrongulusspp.,Angiostrongylusspp.,Crenosomaspp.,和Metastrongyloidesspp.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