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眼表病 > 患病饮食

第一届厦门眼表疾病高峰论坛nbs

  年5月24至25日,第一届眼表疾病高峰论坛在厦门成功举行,大会主席刘祖国教授针对干眼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做了精彩的演讲。刘祖国教授在演讲中表示目前干眼研究成绩斐然,两次国际干眼共识和国内干眼共识的建立以及Pubmed库存巨大的文献量都有力的说明了这一点,尽管如此,现仍有许多疑难点阻碍着干眼的诊断、分级与治疗。

  刘祖国教授指出干眼研究面临着以下几大方面的挑战:1、病因不明确;2、流行病学数字差异巨大,标准不一致;3、发病机制不清;4、诊断指标变异大;5、治疗效果不佳;6、动物模型可靠性差;7、医疗模式如何解决巨大的病人量。目前,流行病学研究中人群研究缺乏统一及快速的评价与诊断指标,疾病临床特点缺乏特征性指标,长期跟踪的研究不多,环境因素缺乏评估,社会经济学研究缺乏数据,这些都是影响干眼研究进展的主要因素。

  一、病因、发病机制不明确

  干眼病因研究目前存在以下问题:1、干眼只存在相关性研究,无实证研究;2、缺乏连续性跟踪研究证据;3、未明确病因与疾病的关系;4、未明确环境因素作用所占比例;5、我国未建立成熟的干眼问卷调查表。

  除此之外,刘祖国教授细致剖析了各眼表细微结构在眼表疾病中仍需明确的问题:

  1、泪膜:(1)泪膜生理参数、成分、结构及流体动力学;(2)眼表面与泪膜如何相互调控及作用机制;(3)该调控网络大小,哪些为主,哪些为辅;(4)明确黏蛋白如何作用,受哪些因素的调控;(5)杯状细胞分泌黏蛋白的调控机制;(6)了解泪膜微环境的范围;(7)在维持正常泪膜功能中,哪些因素是主要的,它们的代偿期限是多少;(8)是何种机制调整泪膜微环境的稳态。

  2、泪腺:(1)泪腺分泌泪液的机制;(2)泪腺功能单位是如何调控泪腺的分泌;(3)泪腺的自然分泌与刺激分泌的机制是否相同,分泌的成分是否相同;(4)泪腺分泌能否根据眼表面的变化来调控泪液的分泌,调控是如何启动;(5)眼表面发生病变时,泪液分泌成分是否发生改变。

  3、结膜:(1)结膜上皮细胞分泌的黏蛋白种类及量;(2)在病例情况下,它们的变化特点是否一致;(3)结膜的干细胞的部位及调控机制;(4)结膜细胞更新情况及时间;(5)杯状细胞的来源与更新情况;(6)杯状细胞的增值与分泌受何调控;(7)杯状细胞与其他结膜上皮细胞如何相互调控分泌。

  4、角膜上皮干细胞:(1)角膜上皮干细胞的来源;(2)迁移方向及分化方向;(3)角膜表面不存在杯状细胞的机制;(4)微环境的重要程度;(5)神经如何参与其中的调控。

  5、神经:(1)眼表疾病状态下神经的改变及变化规律;(2)影响神经改变的主要因素;(3)神经在干眼中所起作用;(4)神经调控眼表及泪膜的关系。

  二、诊断指标变异大

  对干眼的诊断指标变异大的问题,刘教授提出七个我们仍需思考的问题:1、哪些诊断标准切实有效;2、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的问题;3诊断指标的变异性;4、各种指标的截断值的判断;5、症状的特征性;6、诊断的特征性的标志物;7、泪液渗透压在干眼中的价值;7、最佳的诊断流程。

  三、治疗效果不佳

  干眼治疗一直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尤其是对于中重度的干眼患者而言。对此,刘教授指出我们所面临的治疗难点:1、真正有效的治疗方法;2、个体化治疗具体是方向、人员的个体化;3、治疗效果的评价不准确;4、人工泪液的安慰治疗与真正治疗效果难以界定;5、中医中药的治疗效果;6、缺乏多中心研究结果;7、究竟干眼能否被治愈;8、干眼合并炎症时,最合理的处理方法;9、如何将基础研究的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实际应用,实现干眼科研到临床的完美过渡。

  四、医疗模式的改革

  刘教授表示针对于中国干眼病人量巨大、长期反复、影响因素多、病情变化大、医疗资源不足及眼表专业医师少的现状,干眼社会经济学需要医疗模式的变革,或许在未来我们可以通过快速诊断试剂,干眼快速诊断系统,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方法解决上述难题。

  通过刘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我们可发现,干眼研究既存在许多的未完成的目标,也存在着巨大的挖掘空间,这需要国内外眼表医生及研究者们通力合作,一步一步解决干眼这个世界性医学难题。

(来源:干眼网)

订阅

点击右上角查看官方账号》







































贵阳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白癜风怎么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mvuov.com/hbys/1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