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眼表病 > 治疗医院

最新版楞严经讲记卷七4

点击楞严频道免费订阅,每天收到这样的好文章

楞严咒读本楞严咒吊坠

楞严咒手镯楞严咒墙画

楞严咒播放日用养生品

《楞严经讲记》卷七(4)

——印广门清法师主讲

(年最新流通版)

阿难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辈愚钝,好为多闻,于诸漏心未求出离,蒙佛慈诲,得正熏修,身心快然,获大饶益。世尊!如是修证佛三摩提,未到涅槃,云何名为干慧之地、四十四心?至何渐次,得修行目?诣何方所,名入地中?云何名为等觉菩萨?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大众一心伫佛慈音,瞪瞢瞻仰。这段经文往下,我们先大概作个说明。这是阿难向佛请的第三个法,「妙禅那」,也就是禅定,就是证门。禅定,译作静虑。阿难在前面不是向佛请法「妙奢摩他、三摩、禅那」吗?前面讲一心三藏的道理,就是「妙奢摩他」,对应经题讲的「如来密因」,这是悟门;那么接着又从二十五个菩萨各说圆通法门,由文殊菩萨点出观世音菩萨的法门,这个一门深入对应经题上的「修证了义」,就是「妙三摩」,这是行门;接着再讲就是「禅那定位」。「禅那定位」就是在明心见性基础之上,继续用心观照。这个「禅那定位」呢,后面马上就涉及到五十五位妙菩提路,把各个位置的境界标准拿出来,我们知道就行。你明白这个道理,就已经见道了,剩下的就是怎样进一步用功观照的问题。实际上这就是开始进入一种无修而修、无证而证的境界。你果真刻骨铭心、深信不疑万法都是唯一念之所变现,懂得一心三藏,你就是在圆定之中,从这个时候开始进入真修行,经家说为「中中流入萨婆若海」。中中流入,就是有次第地、一步一步地流入智慧大海。这个时候我们一时比一时自在,一天比一天自在。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佛为了开导众生,中间或者讲五十五个妙菩提路,或者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或者讲六十个圣位。下面具体来学习,这是我总体地概述一下。我辈愚钝:《楞严经》基本都是阿难在请法,也不愧为侍者,也是根据他自己的切身经历来提醒后人,不要走跟他一样的路。所以讲「我辈愚钝」,他现在才知道愚钝,可是为时已晚,已经多吃了无量百千万亿个大劫的苦啊!好为多闻:心态浮躁,以为几句口头禅就能显示一下自己,阿难有这种虚荣心。于诸漏心未求出离:他不求出离,不求及早解脱。蒙佛慈诲,得正熏修:这时感到佛的慈悲了。一个真正明白一心三藏的人,他才会真正感恩佛德,你没有办法用语言表达得了,怎么样都表达不了。如果说以前拜了一下佛、买了一堆苹果供佛,然后做做法会自己的病好了,他也会感恩佛德,但这种感恩心非常有限,你们想一想是不是这样?不然的话,他会谤佛、谤法、谤师,甚至跟老师比个板凳桌子一般高、来争个你是我非吗?身心快然,获大饶益:一个已经明心见性的人,他没有任何理由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于任何问题上生任何烦恼。我们以此检点自己,身心快然不快然,快然了多少。假设我现在给你一个耳巴子,踢你一脚,你快然不快然?修行人没有什么道理好讲的。正是因为遇到伤害,所以才是成就自己的时候。所以忍辱仙人在因地修行,他本来是对宫女传法,歌利王非要诽谤他是调戏宫女,然后挖他的眼睛、割他的耳朵。他口口声声感恩戴德:「大王,我不知道该怎样感恩你啊!」他就是感恩。所以这样的人「获大饶益」。你果然到这种心态:恭喜你,你成就了。不要说打你、骂你,就是要你的命,又怎么样啊?命是假的,要真感恩,对强盗土匪都要感恩,连毒蛇、猛兽、老虎都要感恩,我供养你了。如是修证佛三摩提,未到涅槃:在这一段是说,修证「三摩提」就是已经进入悟门,从修「奢摩他」到证菩提果、到涅槃,这个之间的位次、境界标准,从「云何」往下就具体提出来,要明白。云何名为干慧之地、四十四心:「干慧地」,这是见道以后,在清除烦恼习气、轻装上阵这个过程,在后面具体的有三个渐次。怎么到干慧地呢?现在开始心里安定了,开始进入修行了,首先排除粗重的烦恼习气。把烦恼习气看成是水分,现在干了,也就心里清净了,不再轻易地打妄想。这是「干慧地」。「四十四心」,通常讲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四十个位置。有的法师把这四十个位置解释为在十回向后面还有四加行。这都是讲修行的次第问题,每个位置都有特定的标准。至何渐次,得修行目:这是讲干慧地和四十四心相互之间这个界限在哪里。诣何方所,名入地中:这是特指在四十四心当中,前面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叫做三贤位菩萨,后面的初地到十地是十地位菩萨,被称为十圣。从地上菩萨以后定力转深,所以境界就更高。云何名为等觉菩萨:等觉菩萨在十地菩萨之上。等觉菩萨破了生相无明以后就是妙觉位菩萨,就是如来,就是圆满佛。佛也叫妙觉菩萨。菩萨的最后一生才能叫等觉位。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大众一心伫佛慈音,瞪瞢瞻仰:阿难请法之后,大众一心洗耳恭听佛之开示。「瞪瞢瞻仰」,都瞪着眼睛、愣着,阿难问了这样的问题,带有一种未曾有过的感慨、激动,看来一切问题今天要了断,带有这个意思,他一直问到等觉位。「瞻仰」是下对上,大众对佛寄托着无比的期望,等待佛的开示。尔时,世尊赞阿难言:善哉!善哉!汝等乃能普为大众,及诸末世一切众生,修三摩地求大乘者,从于凡夫,终大涅槃,悬示无上正修行路。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合掌刳心,默然受教。世尊赞阿难言:善哉!善哉:佛赞「善哉」是两个用心:第一,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很不简单,没有智慧的人提不出来;第二,你请法功德无量。汝等乃能普为大众,及诸末世一切众生,修三摩地求大乘者,从于凡夫,终大涅槃,悬示无上正修行路:妙就妙在它解决了我们修行人从因地凡夫起修一直到如来果地证道,这个中间经历哪些修行次第,也就是我们最关心的证果品位情况怎么样,我修到哪个层次了。汝今谛听,当为汝说:这八个字在佛经里司空见惯。凡是相同的语句、相同的词语在一本经里乃至在所有的经里常常出现,一定是最重要的开示。我们不可以打马虎眼。「谛听」,你要专心致志,随着老师的开示来观照,不是用世间法、用逆反心理来打妄想。你不能总是带着对抗的心理来看,那你不能入道。「当为汝说」,「当」是正当名分。诸佛所讲之法皆是诚实语、真实语。阿难大众,合掌刳心,默然受教:「刳心」是表非常认真。比如修船的人,是不是要把木头中间刳空?我们听法也要把心放空,虚心来接受。「默然受教」,停止一切妄想,我们心里才能装进东西。求道人最起码的心态,你来就是受教的,你来不是教人的。佛言:阿难当知,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转依号。这里体现出佛的良苦用心,反反复复,转来转去,还是在如来藏上做文章。妙性圆明:就是一心三藏。其妙之性,就是妙在「圆明」。圆在哪里?圆在一心三藏,圆融、圆满、圆通十方法界一切万法。真心本来面目非有非空非中,它随缘现有现空现中,即有即空,即事即理,性相一如。离诸名相,本来无有:真心本来面目是我们强行地把它说为空、不空、空不空;说为性,说为相。其实这一切都是方便说,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它离开一切的名相。你说空吧,它当下就是有;你说有吧,它当下就是空。「本来无有」是指在十法界里找不到它的来龙去脉,找不到它的根本、它的源泉——注意,这里是对有说无,找不到它的来龙去脉——它却宛然现前,妙就妙在这里。世界众生:包括虚空世界山河大地、有情无情一切众生。因妄有生:这个「妄」就是指无明妄想而显现。既然是「因妄有生」,它当下是不是妄啊?本来是妄,它还能生出真的来吗?所以「因妄有生」解释为生非真生,它是变现而已。因生有灭:连生都是妄的,有没有灭啊?所以灭非真灭。都是真心本来面目在变现。生灭名妄:能生能灭都是妄。六道凡夫以生为真,以灭为妄;到了菩萨来说,生灭都是妄。所以这里是通过有形有相来展开说明真如之门,把这一切归于妄,使我们灭妄见到真如。灭妄名真,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转依号:「灭妄」是生和灭都要灭掉,这才能见真。不是把那个灭给灭掉而去见那个生、见真。生和灭都是妄,都要灭掉。在圆教来讲,知妄即真。所以下面说为,「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转依号」。「二转依号」,从这段经文来讲,有生有灭是不是烦恼?那么灭去了有生有灭这种妄,是不是就证到了菩提?所以烦恼和菩提这两个东西当下是不是一个东西啊?转来转去是一个东西。菩提与烦恼、生死与涅槃,这都是相对。经家对于「二转依号」,有的这样解释:众生在迷中的时候,是依于烦恼和生死,他有没有其它东西啊?他悟不到。而诸佛菩萨是在悟,是依于菩提涅槃,那烦恼生死与菩提涅槃这两个东西都没有实体,都是空中华。如果烦恼根本是真的,那就不会有菩提涅槃。如果讲菩提涅槃是真的,那你怎么生出了烦恼?这就是佛在前面讲,「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有一位在家居士叫张拙,他在证道以后讲了这么两句话:断除妄想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破除了烦恼,了生死了,重新增加了妄病,所以证得的这个真如也还是邪法。《楞严经》还讲,菩提心生,生灭心灭,此亦生灭。这是不是一致的?那什么是正法?什么是不生灭呢?就是《法华经》《楞严经》所讲之如来藏。真心本来面目不是烦恼,不是生死,不是菩提,不是涅槃。它可以当下示现烦恼,示现生死,示现菩提,示现涅槃。菩提涅槃之相、烦恼生死之相,都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变现,都是一个东西。阿难!汝今欲修真三摩地,直诣如来大涅槃者,先当识此众生世界,二颠倒因,颠倒不生,斯则如来真三摩地。又讲「真三摩地」,后面很快就要讲到真真如性。真三摩地:就是首楞严大定。直诣如来大涅槃者:是修无上大法。「直诣」,无修无证,一步登天。「如来大涅槃者」,这是彻法底源。不是小涅槃,不是偏真涅槃,不是藏、通、别那些所谓的佛——《金刚经》的佛相当于圆教初住位菩萨,《华严经》的佛相当于圆教二行位菩萨,都不是如来大涅槃。先当识此众生世界二颠倒因:「二颠倒因」,就是讲众生是怎么样颠倒,世界是怎么样颠倒。「众生」和「世界」都是从有情众生、有情世界来理解。同样的名相概念在不同的经文,乃至不同的上下文之间,它往往表达的含义不一样,这需要我们细心地加以区别。「众生、世界二颠倒因」,是指在我们有情位当下的这个色法和心法的这两种颠倒。肉团根为无情,意识心为有情,这样来观照。颠倒不生,斯则如来真三摩地:所谓「颠倒不生」,明白了颠倒的真实情况,你就把颠倒又颠过来了。你明白这个道理即已进入如来大定。「真三摩地」就是如来大定、首楞严大定。修种种禅定功夫最后就是要达到心不颠倒,那我们通过听闻《法华经》《楞严经》来做到心不颠倒,这个结果是不是一样的啊?但成就速度快慢就天地之别了。

阿难!云何名为众生颠倒?阿难!由性明心,性明圆故,因明发性,性妄见生,从毕竟无,成究竟有。此有所有,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无根本。本此无住,建立世界及诸众生。迷本圆明,是生虚妄;妄性无体,非有所依。将欲复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复,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转发生;生力发明,熏以成业;同业相感,因有感业,相灭相生,由是故有众生颠倒。

云何名为众生颠倒:真如本性好好地怎么样就随染缘而显现出众生世界了呢?把这个过程要提出,实际上是佛在自问自答。

由性明心,性明圆故,因明发性,性妄见生,从毕竟无,成究竟有:「性明心」,是指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性」为本体,「明」为本能,「心」为本用。「性」和「心」,如果这两个字联系在一起,注意,既可以性为体,心为用;也可以心为体,性为用,我们要圆融理解。如果这两个字只出现其中一个字,那就体、用并存。那么中间加一个明和心,「明」作为能,「心」作为所。「性」是我们的本体,它具有这种智慧妙用的能力,叫能。这是具足能力,和已经使用这个能力有没有区别啊?虽然是一个东西,区别还是有的。

比如我能吃饭,但是我现在不一定就吃饭了。当我吃饭的时候就用了,是这个东西。不管你用不用,它都有这个能力在;到用的时候呢,这个能就已经变成所。这是把我们这个真心本来面目说得更具体、圆融、贯通一些,这句话也就是说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本来就具足无量的智慧德能,后来出现的种种十法界万法,都是我们的本体,都是我们的本能,都是我们的妙用。

「性明圆故」的「性」是本体,它本来就具有圆融、圆满、圆通十法界一切万法的这种功德。在没有显现出一切有形有相之前,它本来具足,在佛法里叫寂而常照,也叫性具功德。比如我现在虽然没有走路,我有没有走路这个性呢?这就是我的性具功德。我虽然没有走,我就知道我能走路,叫寂而常照。是「性明圆故」,这是进一步地解释,由性明心具足一切的智慧德能——做善事、坏事、恶事、胜事,它统统具足这个能量,而且这些能量就是一个东西。

「因明发性」,注意,这里的「明」跟前面的明又不一样了。前面的明是本明,这里的明是生相无明。「发性」二字,「发」是无明妄动,就是我们心里的一念动相;发的这个性呢,可以理解为业相无明。所以前面因明的「明」是生相无明,发性的「性」是业相无明。这两个法呢,我们可以把生相无明暂且说为业相无明之因,业相无明是生相无明之果。到了业相无明,一般地在菩萨位他能把握住了,它有个东西了,有个念了,但在这个念与真空无念之间,菩萨很难把握。好好的无念怎么变成了有念?这个过程连等觉菩萨也破不了,所以我们讲也是白讲,必须要诸佛加持等觉菩萨才能破除生相无明。这相互之间的过程特别微细,所以一般把生相无明只是说为居于本觉之后、九相之前。

九相就是三细根本无明和六粗枝末无明。我们在前面三细六粗的时候已经作了介绍。当然,我们可以比量而知,生相无明也是我们的本来性具功德,也是本有。一切的一切都在我们一念之中,它随时可以变现出来。只是变现出来这一切的万法以后,因为我们在十法界逗留的时间太长,污染太深,执著太深,渐渐地把我们的本来面目忘记——变天啊、人啊、鬼啊、猪啊,这个中间千山万水,忘记了回家的道路,所以在十法界我们感到不自在。这个时候,仍然是由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示现出佛的形相,来告诉我们回家的路。

「性妄见生」,这里的「性」仍然是指业相无明,「见」作为有,「生」就作为转相无明。遇到第一个念那个业相无明,自然而然后面就跟着有了二、三、四、五、六……一大批的念。当第一个念业相无明生起后,它必然对着第一个念在打妄想——怎么回事啊?这时候无形无相的真空里就有了对立,有了对立是不是就有空间了?这就是虚空。有了虚空,我们的念就有了对待了;有了对待这个念,一个念接着一个念的对着这个虚空打妄想,叫转相。怎么转相呢?由绝待转到对待,由无分别的这个我转到一个由虚假的我,和真实的我之间在对待。也可以把我们真空本觉方便说为叫原始佛,把后来返璞归真的那个佛叫究竟佛,这也是开方便门。

「从毕竟无,成究竟有」,有了转相无明,就不愁把我们自性本来面目里本来而性具的一切功德转现为十法界有形有相的事造功德,因为它有转性,会转。「毕竟无」,不要理解为断灭空,「无」是指没有形相,虽然没有形相,但它是真实有。「成究竟有」,究竟跟毕竟是一个意思。无的时候,这个是毕竟。祖师对这两句经文的注解得非常妙,「毕竟无」可说为性具功德,这个「无」是似无非无,也就是真空不空。你虽然什么也看不到,它不是没有。「究竟有」,可说为事造功德,也就是似有非有。

此有所有:有的法师把生相无明解释为能有,三细六粗解释为所有;也有的法师把三细无明、根本无明解释为能有,把六粗解释为所有;也有的法师单单把无明解释为能有,把整个十法界众生解释为所有。注意,我们不要去执著哪一端对哪一端不对,都对,因为我们修圆顿大法的,所以「此有所有」,我们都能归结到心法与色法。这也是佛的方便说,也就是把心解释为能有,色法解释为所有。这么一概念,我们是不是心宽阔了?

非因所因:不是谁是能,不是谁是所,能与所是同一个水平线,它是造成了一种假相,是方便说来引导,其实它们都是一个独立的本位。能就是所,所就是能。它都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中的性具功德而随缘显现。

比如,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来?谁先谁后?我们既可以示现鸡生蛋,也可以示现蛋生鸡,也可以同时把蛋和鸡现出来,这就是我们的本能。

所以圆顿大法大至佛刹,小至微尘,尽足以为一真法界,它就是一个本体。这个法当下就是全体,当下又可以分成无量的次第分别。这就是真心本来面目,都是当下一念,都是从真起妄。所以这里的「非因所因」、前面的「此有所有」、似有非有、似能非能,在这里体现出来,不是说哪个依哪个而有,而是造成了这种缘分以后自然显现出来的。

比如,我们现在这里面孔千差万别,在此之前,这些面孔在不在?统统都在。如果没有这个面孔的话,你今生今世就不会现出面孔来。我们还可以想象将来做什么面孔,只要我们能想象得出来,那个面孔就一定能现出来,乃至破除了烦恼习气的基础之上现无量色身三昧,这个法可妙了,确实很难讲。可是我虽然讲得不好,你们却能悟到,这个法就这么妙。

住所住相,了无根本:它没有根本了,老子就是生相无明,生相无明没有实体,它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显现出来的,不是说在十法界里真正有个什么东西住在那里。那是众生住于无明,或者无明住于众生。能不能说谁住在哪里啊?谁住谁啊?

比如说三细与六粗,从先后来讲,可以说三细为先,六粗为后;也可以说三细住于六粗,六粗住于三细;也可以生相因于九相,九相因于生相。我们正讲、反讲,都能讲得通。所以「了无根本」,关键在于生相无明本身就没有实体,哪有什么因所因?哪有什么住所住?哪有什么有所有?在佛法里叫非因缘。但是没有这些因缘现前,它也显示不出这些次第相来,所以叫非不因缘。所以佛在前面讲了一个话,果真明白一心三藏,一切的话都是多余的,都无实义。

本此无住,建立世界及诸众生:也就是说,十法界都建立在有虚妄的基础之上,不真实。「本此无住」,从它的老祖宗生相无明都没有一个实体,你说生相无明在哪里啊?它变现出的业相无明就是一个虚妄的念,由那个业相无明而有转相无明,然后变现出十法界。如果用这个法来讲,那生相无明都没有实体,何况变现出的十法界在哪里呀?生相无明都没有实体,何况三细六粗?统统都是虚妄。再次强调,我们讲的这个虚妄是一心三藏,讲虚是没有实体,讲妄是当下现前。所以祖师大德把它叫做随缘乍现。乍现也好,变现也好,现前也好,它有一个东西在这里,你必须承认客观存在的事实。

迷本圆明,是生虚妄:虽然「迷本」,但并没有失本,然后生出的十法界这个妄相,我们概述为从小到大——从生相无明、三细六粗到虚空、世界、山河、大地、有情、无情一切众生,说为「是生虚妄」。

妄性无体,非有所依:佛在前面讲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以及十番显见、七处破妄识里,是不是教阿难和法会大众找我们的真心啊?在十法界能不能找到真心呐?找不到,任何一法没有自己的个别性。比如说人,无始以来就有个人在那里生人,如果有这个人的话,他有个别之性,他就是真的——可是有没有这样一个人呐?有没有无始以来就有个泥巴在那里?有没有啊?没有的。什么东西都是我们心变出来的。所以「妄性无体」,一切有形有相的万法没有它那种不变的、真实的本体。「非有所依」,老子生了儿子,老子是不是儿子的所依呀?也就是说儿子如果找不到老子的话,这个儿子存在不存在呀?就不存在,名相都不应该存在。「妄性无体」,妄本空,需要不需要你花力气去破啊?这是圆教的特种修法,无修而修,无证而证。

将欲复真,欲真已非:妄当下是不是就是真啊?已经是真了,你再去复的那个真,它真不真啊?所以真本有,不需复。求的那个念就是妄念。如果你认为求到了什么真,那就是妄。你用妄心求真的那个东西,是不是本身就是真呐?你自己就是真的,你还求什么真啊?

所以圆瑛大师这几句话讲得非常妙,他讲啊:「圆顿行人,但要知真不变,达妄本空,足矣。」知道就行了,与佛讲的话是不是一样的?「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谁叫你修了?谁叫你证了?当然这是就自利而言。但就菩萨道利人而言,我们还要装模作样去做,以此来引导众生。所以我们修行想求佛,这个心就已经是妄心了。你只要知道你是佛,你就是佛。

真真如性,非真求复,宛成非相:在其它经典有没有看到「真真如性」呐?其它经典有的讲真,有的讲如,有的讲真如,到了《楞严经》就要讲「真真如」。所以《法华经》《楞严经》称为实教大乘,《华严经》《金刚经》称为权教大乘。「非真求复」,你那个求真的心——那个妄心,本来就是真心,你还不知道它是真心,还去求所谓的真心,叫「非真求复」。「宛成非相」,「宛成」是宛然现前,就是求到那个所谓宛然现前的真心,那是真心吗?那已经不是真相了。

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转发生;生力发明,熏以成业;同业相感,因有感业,相灭相生,由是故有众生颠倒:这里是讲「众生颠倒」,主要从心法的颠倒过程来加以说明。这里的「非生」,就是从我们的无明老祖宗开始说起。生相无明似生非生——你说它没生嘛,它有个生相无明在那里;你说它生了嘛,谁来生它啊?我们真心不能生妄啊!所以,那个所谓的真心是不是也是我们一个念变出来的?真不能生妄,妄能不能生妄啊?也不能。妄能生妄,它还叫妄吗?所以真真妄妄都是我们一个念变现,一切都是我们在做游戏,在做梦中佛事而已。

「非住」,「住」必定要住于一个方向、一个处所,这就变成世间法。所以那个一念业相无明是不是好像住了,好像有那个虚空了?这叫「似住非住」。为什么?连生相无明都似生非生,由生相无明而有业相无明,是不是更是似住非住了?

「非心」,是讲转相无明,就是第七识。佛在十番显见的时候经常讲这个第七识就是心,那是方便引导。在众生位没有实体可言,佛不妨把不是心的这个第七识说成是心,可是到了后来是不是一下破除掉了?我们也经常把这个第七识作为是心——我讲这么多法,在没有讲、没有想之前,它在不在我心里呀?在。那就是我的心,就是我的第七识,好像看到是我的心,其实当我们到了这个心的时候,才知道在心后面还有个东西,是它变出来的。这叫「非心」,似心非心。

「非法」,这里是指现相无明。从三细里的现相到十法界的粗相,都叫「法」。那么这个「法」呢,其实也包括那个心。那个住、生相无明是不是都叫「法」啊?实际上包容一切,乃至包括那个所谓的真如、真心,是不是真法呀?似法非法,看上去宛然现前的万法万相都有,究其本源,究其来龙去脉,却查无来处,查无娘家,似法非法。不能讲它是,也不能讲它不是,这就是圆顿大法之妙,它圆融双边。

「展转发生」,把这上面这些基本的次第讲出来以后,再妄上加妄,节外生枝,盘根错节而有十法界万法。「展转展转」,转过来再转过去,从始到终,从终到始,反反复复之义。

「生力发明」,「生」解释为六粗之相中的智相。由于前面的三细,根本无明由业相而转相,由转相而现相,所以这个时候开始执著——哎呀,我有智慧,我转相打这个妄想就能生出现相,这个第七识就造成了我执。所以这个现相可以作为后七转识,前七转识带有无念的分别,当产生了现相以后,它已产生了一念分别,它有我执——我有智慧了,叫智相。「力」,有了这个智,有了这个法,就必有这个「力」。它不可能有了智相以后,从此再不打妄想了,它只会变本加厉,所以这就是力量。

再次提醒各位,佛所讲的各种法、各种什么相也好,力也好,用也好,它都是有独立的本能;但是它的显现要靠一定的环境来引发。比如说我能吃苹果,但我这个吃的东西是不是因为苹果产生的?没有苹果的话,我能吃的东西在不在?叫非因缘;没有苹果而显现不出我这个能吃的能,叫非不因缘。

所以这个「力」是一种智相的相续力,这是按照方便法解释;究竟来说呢,就是因为这个智相的产生,所以这个相续相马上就显现出来了,相互之间都是平等关系,而且相互之间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但是无分别不妨分别,如果老讲无分别的话,把你们越讲越糊涂;但是讲得太分别了,又会把你讲得变成太执著了。这就是佛讲「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的原因。这个法可难讲了,你们现在的心转过来了吗?

「发」是爆发、成就,已经造成客观事实。在这里说为执取相,顺理成章,它前面的相续相形成了一个比较特定的规律、比较特定的历史过程,是不是就带有稳定性啊?带有稳定性就造成了我们一种执取相,就把它当成固定,把它当成真理。所以在这个智相、相续相、执取相,我们一般判为后七转识。「明」,是标明这个道理,也叫六种相的名字相。这也是顺理成章,一个现相反复反复出现,我们自然而然要给个名义,给它定义——在这个位置呢,已经进入了第六种意识心;那有了这个名字是不是就造成了法尘?没有名字的话,你就头脑里有那个法尘,你还不知道怎么用。

所以这个名字相的形成、第六识的形成,对我们人类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有巨大的推动力;但是对于我们修行证果的人既是巨大的障碍,也是巨大的推动。障碍障碍,这会使得我们老打妄想,从而造种种业,受种种报;推动推动,当我们念转过来、修证无上菩提的时候,是不是还要靠这个意识心呐?在世间法里,这个名字相、意识心既有对文明的推动,是不是也有对文明的毁灭呀?搞战争,做坏事,是不是要靠意识心呐?

「熏以成业」,在前面的「生力发明」是不是一直在熏呐?熏本身是不是在造业啊?到了「成业」就是在正儿八经地、认认真真地造业。所以在六粗之相里属于起业相,有身口意三业,有善业有恶业,这个「熏」都是由无明而熏,无明造业。

「同业相感,因有感业,相灭相生,由是故有众生颠倒」,这几句话是总结。特别讲「同业相感」,这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缘果报,丝毫不爽,我们要好自为之!行善得善报,行恶得恶报。

「因有感业,相灭相生」,这个一目了然。我们造的业都属于这个生住异灭有为之法,所以避免不了生生死死。只有造佛业、造菩萨业,我们才能了生脱死。所以佛菩萨到世界来不是生生灭灭,他是愿身再来,是示现生灭,他早已不生不灭。

「由是故有众生颠倒」,从生相无明到三细六粗,我们就是从这个道路走过来,所以现出十法界众生生生死死。这里与前面个字是不是大同小异啊?这是进一步概括说明。

阿难!云何名为世界颠倒?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所因,无住所住,迁流不住,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变化众生,成十二类。是故世界因动有声,因声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触,因触有味,因味知法。六乱妄想,成业性故,十二区分由此轮转。是故世间声、香、味、触,穷十二变为一旋复。乘此轮转颠倒相故,是有世界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若非有色、若非无色、若非有想、若非无想。阿难!云何名为世界颠倒:「世」,是过去、现在、未来时间之迁流,「界」,是东、南、西、北、上、下等十方之纵横交错。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所因,无住所住,迁流不住,因此世成:「是有所有」,「有」解释为无明,「所有」就是众生。从心法上来讲,无明有了这个众生之业。既然有了这个众生,那我们就从这个肉团身来说起是怎么回事。「分段妄生」,「分」是身份,你是人还是狗?是猫还是鸡?是佛还是菩萨?「段」,是指我们的形段、命段,一般分为五体。一生一世就是一个段落。「妄生」,是由前面的众生颠倒而有世界颠倒,也就是由我们的心三细六粗所造之身、口、意三业而显现。所以「妄生」是由自己的妄业来应酬受报。「因此界立」,「界立」就是指肉团身。「非因所因」,我们这个身本无依,但是却依于无明——是好像依于无明,因为无明没有实体。讲到底,是无明妄显,所以我们造了这个业、造成这个因缘,而显现出这个肉团身。而我们所造的业,大家注意,这也是我们本有的业。你本来没有这个业你能不能造出来呀?都不能。也是以无明为缘。一定要注意,大乘因缘法以真心为因,是我们本有这个东西,无明为缘而显现。而且这个真心为因,注意,是真真如性为因,可不是那个真如性。那个真如性跟我们这个无明性都是平等的。「无住所住」,《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不是无所住啊?可是我们这个心好像有所住啊,住在哪里?好像住在肚子里。其实没有住在这里,实际上住在哪里啊?再讲殊胜的分别法,是这个身体住在心里。殊胜分别法是不是方便法呀?这个心就是身体,身体就是心,随着这个缘显现出来好像有个能住、所住——能住的心和所住的这个身体。不管在不在肚子里,反正我们总觉得有个东西在指挥这个肉团身。「迁流不住,因此世成」,所以时间的显现就是由于我们妄想过去、现在、未来,从始到终在反反复复打妄想。在凡夫位,我们心始终不能停止在某一个本位,如果你能停止在一个本位,你就是圆满的如来。三世四方和合相涉,变化众生成十二类:「三世四方,和合相涉」,是不是在前面第四卷讲过「流变三叠」呢?我们都生活在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中,同时在任何一个时空里是不是都有四方啊?那么面对「三世四方」,是不是就要涉及到整个的人事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呢?有没有离开我们这个妄想心啊?这就成就了我们肉团身这种功德。前面不是讲「生力发明,熏以成业,同业相感」吗?看我们又是怎么样造业,怎么样感应,因此而造成了我们生生世世的生死轮转——这一期的生死果报由前世决定,未来世的生死轮转由今生世决定。是故世界因动有声,因声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触,因触有味,因味知法:佛在前面已经讲了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的来龙去脉。由六尘十二相——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之每一个尘所相对待的两种尘相,作用于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再通过作用与反作用,从而使我们这个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随缘显现出根尘之相。所以这下面进一步讲出六尘又是怎样的前后因缘和合,而分别使我们打妄想、使我们执著,从而成就这个众生世界。这个「世界」,不仅包括无情世界,就是肉团身也叫国土。「因动有声」,这个「动」是不是风啊?是无明风动,一动是不是就有响声?动就是一种振动。「因声有色」,动了既然有声,那我们心念是不是被动啊?是不是要观察啊?那么这个念就对这个声音在打妄想——这是怎么回事啊?久久地妄想就必然要成就那个坚固物体的相分,声音也是相分。这个相分包括各种各样的声音、香味、颜色、固体、液体等等。所以妄想持久就产生色相,在这里的色相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我们感觉能触及到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色」,这里已经进入次第圆融这种阶段。在这里的六尘,注意,已经不是讲无明之初六尘怎么样产生,而是讲六尘怎么样进一步作用于我们,让我们造意业、造口业、造身业。「因色有香」,有了具体的东西以后,液体也好,固体也好,气体也好,每一样东西都少不了味道。所以当我们坚固的妄想产生了色法以后,色法又以它的味尘来反作用我们这个身心。「因香有触」,我们这个心就攀缘,六根就要去接触,鼻子嗅啊、舌头尝啊、用手来摸啊,这个东西怎么这么香啊?拿到手里。「因触有味」,不仅仅是指舌头尝到味尘,鼻子嗅到香尘,还指我们身体接触了是不是也有味?所以系统地、圆融地观照我们的身心感受,这个时候我们不能纯粹地感到六根对六尘就分别怎么样的。「因味知法」,因为我们感受了,在心里留下了痕迹,作为一种回忆或者忘记保留在我们的心里,我们进一步地造意业、造身业,这是不是打基础啊?所以反反复复六根对六尘造成意识,意识又来指导我们造业。这就是我们生生世世流转于六道轮回这种基础。六乱妄想,成业性故:这是对上面这段经文的总结。「六乱妄想」就是六识,就是它在指导六根反反复复造业,这叫「成业性故」。造业一定是受业报,就造成我们生生世世的生生死死。所以我们讲,六识是我们的生死根源,而六根是我们的烦恼根本。十二区分,由此轮转:这个「十二区分」既可以解释为胎、卵、湿、化、有想、无想、有色、无色、非有想、非无想、非有色、非无色这十二类众生,又可以分说为下面的这十二种颠倒。每一类众生都有一种颠倒。「由此」的「此」就是上面的两种颠倒,众生颠倒和世界颠倒。二种颠倒六乱妄想而进一步成就为十二类众生、十二种颠倒的轮转。是故世间声香味触,穷十二变,为一旋复:「世间」包括出世间包括圣人。「声香味触」包括色、声、香、味、触、法,以四代六。「穷十二变」,是指下面讲的十二类众生、十二种颠倒。怎么「为一旋复」呢?每一类众生都涉及到六尘、六种妄想等种种的因缘和合。每一种根、每一种尘又都圆融到这十二类众生,它在翻来覆去地轮转、颠倒。因为十二类众生,一般我们一生一世只能成为一种,是这样来旋复、交叉的。乘此轮转颠倒相故,是有世界,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若非有色、若非无色、若非有想、若非无想:这段经文就是解释前面「十二区分」。由于这种轮回,由于这二颠倒相、这六乱妄想,所以众生就区分出了卵生等十二类。注意,众生是无量种类。任何一尊佛都没有办法把它一类一类地讲圆满,所以把它概述为十二个大类。每一个大类里都有无量的小类,它都有不同的因缘和合。下面就是对十二类众生一类一类地解释,非常有意思。这个解释就已经涉及到我们修无量法门的问题,你看如果不明心见性的人将来会造成什么局面。

阿难!由因世界虚妄轮回,动颠倒故,和合气成,八万四千飞沉乱想。如是故有卵羯逻蓝,流转国土,鱼鸟龟蛇,其类充塞。

由此世界虚妄轮回,动颠倒故:卵唯想生。怎么想生呢?这一类的众生在人道的时候心特别乱,怎么样都定不下来,此山望着彼山高。他就是坐到这里,心里还在想花花世界,他一天到晚都魂不守舍的。这种「颠倒」是动颠倒,就是心不定。这一类的众生由父、母、自己这三种因缘,还加了一种暖气,这四种因缘形成卵生的果报。思想妄动这个想心,是不是带有轻举飞扬这种气氛?所以它与如如不动的真心相违背,叫「动颠倒」。

和合气成:气是不是往上飞扬啊?有些人到一个地方待不了两三天就要跑,他不知道天下哪一块地方适合自己。修行人无处不道场,当然在此前我们要明心见性。如果你感到哪个地方不适合你,你赶快检点自己,你心浮躁了。连地狱都是我们的道场,没有哪里不自在。修行人难行能行,难成能成。有些人在分配工作的时候:「师父啊,我跟谁都行,就是不要跟哪一个人在一起。」你这不叫修行人,那个人是谁啊?有些人专门拣跟自己最合不来的人共修。我们不要听的时候激动,到了做的时候就不动。这个问题很真实。我们眼前就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因为我们现在就是要面对面地讲轮回因果报应的问题。

八万四千飞沉乱想:「八万四千」是指尘劳之数,是表无量的,就是这个卵想的众生也是无量的。「飞沉乱想」,怎么「飞沉」呢?思想比较亮、习气比较轻的,他就往上飞。天上的鸟比在水里游的鱼、岸上蹦的癞蛤蟆是不是要自在快乐得多?凡是思想很浮动的人,你习气轻一点,来世在天上飞做鸟。习气比较重、老想乱七八糟的事情的就沉,沉在哪里?沉在水里做鱼、做蛇、做王八之类的。想一想,只要一口气不来,不修行的人就在这些低等众生里去轮回报应。所以明白道理的人,他油然而然对一切众生生起慈悲心。不要看到那些百万富翁、亿万富翁、什么高官显得那么神气,你不知道他们的来世会怎么样,这一世能不能善终。

卵羯逻蓝:是指卵生众生。「羯逻蓝」,在投入母胎第一个七天的时候,那种形状叫凝华,像一滴液体一样凝结的,又软软的跟胶囊一样。

流转国土,鱼鸟龟蛇,其类充塞: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个大法呀!在这样殊胜的道场还有个别人在造业。了生死是你要给自己了生死,而不是来替师父了生死,要明白。

由因世界杂染轮回,欲颠倒故,和合滋成,八万四千横竖乱想。如是故有胎遏蒲昙,流转国土,人畜龙仙,其类充塞。

由因世界杂染轮回,欲颠倒故,和合滋成,八万四千横竖乱想:胎生众生也是由父业、母业、己业这三种因缘和合而有。这一类众生是由于男女欲望而乱所颠倒,这种颠倒属于思惑,与我们清净心相违背,所以叫「欲颠倒」。「和合滋成」,因为这一类众生男女那种交媾带有滋润这种特性,所以叫「滋成」,就是我们常讲的如胶似漆,反映男女之间的那种情执。「横竖乱想」,人是不是两条腿站着走路啊?畜生类的牛马猪羊都横着走路。

如是故有胎遏蒲昙,流转国土,人畜龙仙,其类充塞:「遏蒲昙」,是指婴儿在娘胎里大概第二个七天的那种状况。第一个七天也是像卵生的众生一样,是个凝华,像一滴牛奶一样;到了第二个七天,他就形成一个小小的皮球一样,带点肉皮了。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地持五戒,来世能得一个人身;如果再加一点禅定功夫,最起码能到未到地定的功夫,再修到十善,你可以成仙、升天。成仙一般不超过第一层天,升天也只能升到第六层天。五戒持得不圆满,特别是破了大戒,你一定是下地狱去受果报。如果说你不杀生,犯了这个邪淫之罪,你可以投龙胎,龙还属于畜生道。五戒持得不圆满,即使能得人身也会很苦,何况还不一定就能得到人身。

由因世界执著轮回,趣颠倒故,和合暖成,八万四千翻覆乱想。如是故有湿相蔽尸,流转国土,含蠢蠕动,其类充塞。

湿以合感,怎么合呢?这一类的众生以自己所造的业与一点湿润的水分或湿润的气体,就成为它来世的报身。

趣颠倒故:这类众生是以爱趣为颠倒,就是以自己的兴趣、以自己的习气、以自己的喜好而误导自己。比如在中阴身期间有些人特别贪味,闻到一股香味,心一动,就变成小爬虫。我们常常看到苹果、梨子、蚕豆、花生豆、五谷中有小虫子,这叫「趣颠倒」。为什么要改变我们的习气呢?恶习难改,善习也难改。修行的过程就是养成佛菩萨的习气。整个十法界都是我的,你能把定万有,如如不动。这些人很执著自己的那种心态,执著自己的喜好,看看这些果报,所以修行人就要看破放下啊,破除我执啊!

和合暖成,八万四千翻覆乱想:这个「暖成」就是讲湿生众生要有一个暖气作为助缘来成就。鼻子闻到一股香味是不是暖气啊?有一位菩萨往生的时候,他夫人就伤心得不得了,结果鼻子里有条虫下来了。其实是他的丈夫在中阴身期间已经与她鼻孔里那一种暖气和合,后阴身就已经形成了,可是她并不知道他丈夫已经变成鼻孔里的毛虫。这一类众生很苦啊!它这个智慧已经非常低,非常愚痴,那就说不清多少个无量大劫都很难再得一个人身。像猫啊、狗啊这一类的众生相比较而言,容易解脱。「八万四千翻覆乱想」,那个小爬虫在下面是不是翻来覆去的?多可怜呐,一点点。

如是故有湿相蔽尸,流转国土,含蠢蠕动,其类充塞:「湿相蔽尸」,由于它没有经过卵生,没有经过胎生,一出来就是自己。所以刚成就的时候是不是一点点很嫩的那个肉啊?很嫩。「含蠢蠕动,其类充塞」,最大的充其量而言也不过是个蚯蚓,还有连蚯蚓百分之一都没有的小虫子。

由因世界变易轮回,假颠倒故,和合触成,八万四千新故乱想。如是故有化相羯南,流转国土,转蜕飞行,其类充塞。

由因世界变易轮回,假颠倒故:化生类众生属于喜新厌旧,在当下这个身基础之上没有经过什么生死而直接变化,所以这里是「假颠倒」。「假」是借助、因缘之义,是因为自己的心来改变自己,所以这里叫「变易轮回」,在自己这个现状上来改变自己。比如我们在人道的时候,有的是利用权势来改变自己,有的人不安分守己,老在头脑里想新花样来改变自己的现状,喜新厌旧,这种人总是没有满足的时候。像这种心态的人,他必然要学会利用各方面的优势,想方设法去攀缘、走后门、搞交易。这种情况与我们不变的真心相违背,所以叫「假颠倒」。

和合触成,八万四千新故乱想:自己的这个心利用周边环境的各种形势来接触而改变局面。「八万四千新故乱想」,「新」就是制定的新的目标、新的计划,向那里努力。「故」就是丢开、放下所要改变的那种客观,通俗把它解释为喜新厌旧。

如是故有化相羯南,流转国土:「化相羯南」,「化相」不需要经过什么中阴身、什么投胎,直接由当下这个身体而改变现状。「羯南」,叫硬肉,它不需要经过胎生或者卵生,当下就是自己本身。

转蜕飞行,其类充塞:往往一个小虫子能长出翅膀飞出来。苍蝇是不是小虫子变的?它有没有经过生死中阴啊?还有的小虫子就变成蝴蝶,蚕钻到茧里变成蛾子飞出来……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好好想一想啊,我们这一世的荣华富贵不重要啊,好不容易今生遇到大法,今生就要解脱。今生解脱不了,你来世不知道多少千千万万亿亿年才能遇到大法,要珍惜啊!无量国土之无量众生在无量劫中想闻到《法华经》《楞严经》这个经名都不可得,何况我们今天在这里学习真实义?

由因世界留碍轮回,障颠倒故,和合著成,八万四千精耀乱想。如是故有色相羯南,流转国土,休咎精明,其类充塞。

留碍轮回:往往这一类众生非常执著,非常自以为是,妄想非常坚固。往往这一些人修所谓的气功、禅定,开了天眼,看到一点什么光、什么人,开了天耳听到有什么人跟他讲话,就自以为得道,所以在这个境界里越发地攀缘,不可收拾,越发自己认为怎么样,还自以为是佛菩萨来救度世界众生。这叫「留碍轮回」。

障颠倒故:由于这种愚痴、固执与我们的妙明真心相违背,所以叫「障颠倒」,自己障碍自己。「障」就是障碍。

和合著成,八万四千精耀乱想:「著」就是执著,执著而形成「八万四千精耀乱想」。「精耀乱想」,很简单,心里看到光了,看到明了,在修持的过程中以日月精华、天地正气来作为自己的能量补充,来改造生命机能。如果把它作为治病养生的手段无可非议,但是与了生死没有关系。「精」就是精华,「耀」就是光明。我们就是在定中、在深更半夜浑身发亮,乃至家里都亮了,都不能证明你有什么智慧,天仙鬼怪都有这种功能。

如是故有色相羯南,流转国土:就是化生,也是当初的那一块硬肉。这里的化生跟前面的「转蜕飞行」不一样。这个化生就改变了身份,肉团身丢在那里,变成那个妖精鬼怪之类,或者变成一个萤火虫。萤火虫也可以由人直接化生。或者变成一堆半明不明、悠悠晃晃的一团火,世间人叫鬼火。科学家把它解为什么磷火,这个是不对的,不是什么磷火。那就是修外道的人死了以后变成一团明亮的火,那种生命多微弱啊,多可怜啊,在虚空里飘飘荡荡的。

休咎精明,其类充塞:都是一类精怪。「休」,这一类精怪专门报吉祥的事情。「咎」,这一类往往是报凶。这些东西虽然是异类,有些他能提前知道一点未来的事情,就是由于这些人好出风头,所以他来显示一下,告诉你一下,当然也是与你多生多世的那种缘分。「精明」,因为他采食日月精华,所以他显现为一种明亮的物体。这些东西一般地在不常住人的房宅里,在山上、树林、海边,有这些莫名其妙的精怪。常见的就是夏天的那些萤火虫,还有蚌壳里的珍珠。蚌壳本身就是一种灵体,一些修行人在贪图光明,就在蚌壳里变成一个小珍珠,还有的在乌龟体内也能找到夜明珠之类的,这些东西都是众生啊!那个夜明珠是不是也是宝贝呀?这些人把自己修成了宝贝,可他自己就苦了,他自己有什么用啊?

要开智慧,不能执著啊!不能自以为是。把《楞严经》读懂了,你无法不通,什么事情都能想得开。练气功、修禅定的同修,你是不是要吓出一身冷汗来呀?你还以为会修行,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鬼都有那种神通。你修了以后做鬼,做鬼还比做萤火虫要好一些,要比做蚌壳里的那个珍珠要好一些吧?怕你到时候连鬼都不如,千万不要人不做做鬼。

窥基大师前世在雪山堆里修了少说几千年,多说几万年,都没有用。一定要当心,要破除这种我执。修禅定的人他往往看不起修净土的人,因为他有了特异功能,自以为了不起了。我再次提醒各位,这种神通是我们本有,你不需要修的,你死了以后如果在鬼道,你自然就有了。如果你现在就修了,你就会执著这种东西,怕你将来连鬼都做不到,甚至堕落无情。是不是更可怜?

如果修圆顿大法,一念开智慧,即成佛了生死;不开智慧,那个许多未知数的因缘果报从这里可以拖到美国的华盛顿,你就不知道将来会怎么长怎么短。你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的造的那种业障你去受报吧,也不知道你会报到哪一道。有智慧的人要抓住当下,不要等明天,这是佛讲的。人命在呼吸之间,更不要说等明年,更不用说三年、五年以后,你等不得,了生死的事情刻不容缓。

由因世界销散轮回,惑颠倒故,和合暗成,八万四千阴隐乱想。如是故有无色羯南,流转国土,空散销沉,其类充塞。

由因世界销散轮回,惑颠倒故:无色众生没有肉团形相,没有业果色,但是有定果色,有个东西在这里。四空天的天人在有色界修行的时候,他感到这个肉团身是个拖累,所以厌有归空修空定。按照顽固的一念心观空,自己就变成虚空。所以定功成就,这肉团身解体,就变成一个灵体。当然等级有高低,我们感到是不是很奇怪啊?他什么东西也没有,就有那个灵体在,而且比我们还自在,比我们福报还大。所以这种情况叫「销散轮回」。「销」就是销声匿迹,销除我们这个有形有相的肉团。一销,这个灵体是不是没有障碍了?一散,这个虚空就是我,虚空神属于这样的情况。还有那些邪鬼邪神、空山小神之类的,就是个灵体飘飘荡荡的,那就更可怜。当然虚空藏菩萨不可怜,他是明心见性的菩萨,证到了这种虚空身又不一样。所以「惑颠」就是厌有执空,他执著于虚空之性。当然明心见性的菩萨执著于真空之性,那是一种解脱。

和合暗成,八万四千阴隐乱想:「和合暗成」,无色是不是看不到啊?是不是一种阴暗?所以由于这种心决定了他的轮回,是一种暗心来成就这种虚空,所以表顽固、顽钝之义。「阴隐乱想」,怎么「阴隐」呢?没有色,归于暗;没有相,归于隐。怎么「乱想」呢?四空天的人就是不想,最后把自己变成一个枯木一样,心如死灰。这样的想虽然是没有想,是不是最大的乱想啊?乱到了极点。特别是其中有一种无想天的人,没有痛、没有苦的感受,就跟冷水泡石头一样。要么就是下无间地狱,要么就是出不了定变成泥巴瓦块,他心里已经暗昧到极点。这种人修到最后会把自己修死了,变得死气沉沉,变成铁板一块,变成死木头一根。要会用心啊!我们如果心过于阴沉,会导致种种的疾病,乃至妖魅邪神附体;但是我们过分地动、过分地乱,你容易轻浮,也会落到那种种的精耀乱想,在那样的众生道受报。可是我们很难把持住动与静啊!所以最关键的是明心见性,你现动现静都是了生脱死。

如是故有无色羯南,流转国土:「无色羯南」,这都属于直接化生,把这个身丢下来换成另外一个身;另外这个身没有任何的色相,但是他刻骨铭心知道自己的存在。

空散销沉,其类充塞:一般是指四空天的天众。「空」,是指第二十五层天,叫空无边处天——空无边处的天人已经破除了肉团身,没有这种拖累;「散」呢,是指识无边处天——空无边处虽然空了身,还没有空这个心,他还执著我现在证到了无色,证到了虚空,所以进一步地把这个心空了,叫识无边处,已经不再执著了;「销」,是指无所有处天——在前面识无边处天的基础之上,空掉这个识以后呢,他这个心量又扩到整个的虚空,这个心态在一步一步提升;「沉」,是指非想非非想处天,这是第二十八层天——前面有个无所有处天,他知道到这里了,但是他也想到不能有这个想法,那他有这个不能有的想法是半想半不想,是一种搬石头压草的办法——虽然不想了,但他知道自己不想了,这就是非想非非想,就是心越来越细了。

这是主讲这四层天。另外在这个前提之下还有些虚空神啊、鬼啊,他也是无形无相,也有灵体,就附在一种薄薄的气流之上到处飘。所以我们看得出这个用心非常重要,用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果报。这是从大类上来讲,小类上来讲不计其数。

由因世界罔象轮回,影颠倒故,和合忆成,八万四千潜结乱想。如是故有想相羯南,流转国土,神鬼精灵,其类充塞。

由因世界罔象轮回,影颠倒故:「罔象」,是一种似是而非、幻想幻觉、似有不真的意思。秦桧害岳飞的罪名是什么?莫须有。就是好像有,也许有,不一定必须有。这是不是不负责任呢?修行人千万不要打别人的妄想,亲眼所见尚为不真,乱打妄想果报自受。这个果报丝毫不爽啊!这样的情况都属于鬼头鬼脑,所以报应为鬼神精灵之类。做人心地要光明坦荡,不可以去捕风捉影。

为什么自古以来有那么多冤假错案呐?往往我们看到非常真实、听到非常真实、越想越真实的东西就是假的。有些人他专门会设圈套,而你一点都感觉不出来。等你感觉出来了,他也算不上圈套了。这也是绝大多数那些善良的人没有办法估计到的。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古今中外这类事情太多太多,但是到最后害人的人有没有得到好下场啊?即使在人间报不了,到阴间也逃不掉。

「影颠倒故」,「影」就是捕风捉影,所以这种「影颠倒」与我们的法身实相本来面目相违背。

和合忆成,八万四千潜结乱想:「和合忆成」,「忆」,就是独头意识闭门造车打妄想,就在头脑里拐弯,是由这种心态而成就了「八万四千潜结乱想」。「潜」,带有暗暗在心里用功、躲藏、见不得人这种心态。「结」,是由于这种心态就造成一种果报。万法由心所现,你有这种心,所以与之相适应的那种果报随缘而现。言为心声,行为心使,身为心役。一切的一切都归集于你怎样用心。

如是故有想相竭南,流转国土,神鬼精灵,其类充塞:特别喜欢打妄想、心地比较黑暗的人,死了以后就是「神鬼精灵」这些东西。什么土地佬啊、城隍佬爷啊、山神、海神、河神,这些还属于有福报的鬼啊;还有那些恶鬼、穷鬼都在内。

由因世界愚钝轮回,痴颠倒故,和合顽成,八万四千枯槁乱想。如是故有无想羯南,流转国土。精神化为土木金石,其类充塞。

无情众生怎么来的?就是活活的人变出来的。你怎么没有看到人变成泥巴呀?因为你只有百把岁的寿命,这些泥巴瓦块有的是八万大劫之前就变过来了,一堆一堆变过来的;当然也有我们死了以后化成的灰变出来的,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

由因世界愚钝轮回,痴颠倒故:「愚钝轮回」,这种人属于愚痴顽固。比如修无想定、空定,这两个非常接近,稍有不慎,空定就变成无想定。所以圆教把那种修空定的人挖苦讽刺为坐鬼窟窿;六祖慧能把它叫做修臭骨头。修这种定往往美其名曰:心如死灰,身如枯槁——枯槁就是枯木,没有一点生机,把人要折腾到这种境界。跟大家讲,没有坚强的毅力,他修这种法门一个小时都修不下来,你说可惜不可惜?物极必反。到最后变成无想定,变成泥巴瓦块,这可是真的。

和合顽成,八万四千枯槁乱想:「顽成」,像花岗岩那样坚固。这些人你要想叫他学正法呀,那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风也刮不进,顽固不化。这些人一转眼就要受到严重的果报,他在整个中阴身期间是乱成一团。如是故有无想羯南,流转国土:「无想羯南」,是不是就是泥巴瓦块这些东西?

精神化为土木金石,其类充塞:活活的一个有情变成无情,化为土木金石——都是由于这个痴心、执著、不开窍,所以变成了顽石。害怕不害怕啊?有些外道吃泥巴、吃瓦块,好好的人睡在玻璃上面,或者把两条腿用绳子挂在那里,这些人什么苦都能吃。那个心是不是愚痴到极点了?虽然化为无情,但是根性还在。

由因世界相待轮回,伪颠倒故,和合染成,八万四千因依乱想。如是故有非有色相成色羯南,流转国土。诸水母等,以虾为目,其类充塞。

由因世界相待轮回,伪颠倒故:我们真心本来面目是绝待,所以这个「相待」、这个「伪」与本来面目这个如如不动、绝待之性是相违背的,所以叫「伪颠倒」。和合染成,八万四千因依乱想:「和合染成」,是利用他人,借助他人的势力,来成就自己的事业。「因依乱想」,因为所依是依靠,依靠外界来成就自己。

如是故有非有色相成色羯南,流转国土:「非有色相」,这一类众生也是化生。「非有色」就是没有色,怎么没有色呢?其实它本来就是有色,是对有色说无色,叫「非有色」。本来有色,怎么叫「非有色」呢?它不能自立,必须凭借对方相待而生存、而成就,也就失去了自己的人格。在人世中一些人专门趋炎附势、攀缘权贵来成就自己的利益。在社会上是不是有这样的人啊?那么这些人造成了习气以后,将来在畜生道里,他就会化生为蛔虫、饶虫、钩虫之类。这时他仍然是这种习气,当寄生虫,依赖别人活着。想一想,如果把我们的儿女过分地宠着,依靠父母的援助经济而生活,来世可能就是这一类众生。他形成习气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知道挥霍父母留下的财产,不懂得自力更生。「成色羯南」,凡是涉及到羯南,都是化生类。

诸水母等,以虾为目,其类充塞:水母很可怜,在海水里就看到一团那个细细的像棉花絮一样的东西,它就是一个众生。它自己没有控制能力,但是它很狡猾,它附在虾尾巴上,虾走到哪里把它带到哪里。这种动物是不是很可怜啊?像蛔虫、钩虫在肚子里是不是也很可怜呢?你吃点药一下就把它打下来了。这种动物存在有什么意思啊?

由因世界相引轮回,性颠倒故,和合咒成,八万四千呼召乱想。由是故有非无色相无色羯南,流转国土,咒诅厌生,其类充塞。

由因世界相引轮回,性颠倒故:「性颠倒」,这种人已经迷了自性,自己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完全交给别人去使唤。小则做几件错事,大则给人家去当杀手都有。这样的人死了以后很糟糕,为什么造成这种颠倒呢?前面有「相引轮回」,相互诱骗利用,来给我办什么事,你能得到什么什么,就构成相互诱骗。这个在社会上也是司空见惯的。由于这种颠倒与我们如如不动的真心是相违背的,所以叫「性颠倒」。

和合咒成,八万四千呼召乱想:「和合咒成」,在人道的时候互相欺骗利用,死了以后还是这种习气,他会随着那些邪咒、恶咒而被利用。有些人持恶咒、邪咒能害人,可以把人家咒死了,也可以把人家咒得倾家荡产。

密勒日巴尊者年轻的时候,因为他的叔父和姑母联合起来,把他父亲的遗产霸占了,所以把他和母亲赶出去讨饭。密勒日巴为了报仇而去学外道,学完回来念邪咒使得整个村庄的房屋、庄稼都被冰雹砸烂。一念邪咒就有那些邪鬼邪神来帮忙。

后面还讲了蛊毒,做蛊毒的人把蛇杀死了以后,将蛇肉变成干粉,再和些草粉子,然后就念咒,一些邪鬼邪神就附在那个药粉上。当人喝了有那个药粉的水,就会中蛊。所以我们要当心,不是什么咒都可以念的。特别要防止那些假和尚:「来,我给你一个咒……」这些人非常非常无聊。

「呼召乱想」,这些人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佛念咒他就归佛用,魔念咒他就归魔用。他就不知道好歹。

如是故有非无色相无色羯南,流转国土:实际上他本来是无色的,你看不到他在哪里,你念一个咒,他就来帮你解决问题。所以本来没有色的结果变成有色,也可以叫做定果色,它是一种邪定,而形成一种客观的存在。像这些情况也有具体的分类,有些是随咒显灵,成仙成道,也能帮助众生解决在六道众生之间的一些过节,这种情况另当别论;有些众生是随着这个邪咒专门做坏事,挑拨离间,制造灾难,这些情况称为是妖、是怪、邪气、邪灵。

咒诅厌生,其类充塞:「咒诅」就是诅咒。情愿跟着人家那个邪咒后面,感到好玩。「厌生」,不懂得自力更生,自己来成就自己。这种众生实际上是作为一种灵体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他解脱了对生命的这种执著。

由因世界合妄轮回,罔颠倒故,和合异成,八万四千回互乱想。如是故有非有想相成想羯南,流转国土。彼蒱卢等,异质相成,其类充塞。

由因世界合妄轮回,罔颠倒故,和合异成,八万四千回互乱想:由于双方都是妄想对妄想,因此执著而成就,所以叫「合妄轮回」。「罔颠倒」,「罔」就是似是而非,似有非有。以性情的暧昧与我们本性的圆明真妙相违背,所以叫「罔颠倒」。这种情况在世间来讲,往往就是采取这种欺诈或者强迫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有的人把他人的财产在表面上好像合情合理地继承,而变成自己的财产,实际上他这是一种陷阱、阴谋;有的人把别人的儿女通过种种阴谋的手段变成自己的儿女;医院里去偷小孩,它都属于这种情况,将来果报会非常重。

如是故有非有想相成想羯南,流转国土。彼蒱卢等,异质相成,其类充塞:「非有想」,下面这句「彼蒲卢等异质相成」就是来解释这个问题的。「异质相成」,有两种动物,一种叫青桑虫,在菜上就有;一种叫细腰蜂,会飞的。一种能在天上飞,一种在菜叶上爬的虫子,它们的体质、生命是不是迥然不同啊?怎么「异质相成」呢?细腰蜂可以把青桑虫抓回去,然后就在上面念咒——像我、像我、像我……它持续念这个咒一段时间以后,这个小虫子就能变成跟它一样飞的细腰蜂,你说好玩不好玩呐?还有我们发觉人家抱养的小孩多少都有点像养父或者养母,就是这个道理。杂志上记载那个狼孩,虽然她是人,可是由于她是跟狼一起长大的,所以生活习性也同狼一样。

凡夫不听闻佛法还情有可原,我们可不能再麻木不仁。有的人想得那么美,既想得到来世的解脱,又不能放下今生的那种享受,天下没有这个道理啊!舍才能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所以「呼召乱想」,不传大法,不传正法,是不是在乱呼召啊?第六卷中有讲,「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真心来讲,遇到这样的大法,你应该赖在这里不走。祖师大德怎么考验人的?一个外来挂单的和尚,那个方丈怎么也看不起他,非要赶他走,他说:「我不走,我是来求法的。」于是方丈就找出种种理由去刺激他,一定要把他赶走,但是他哪怕只能坐在外面屋檐下听课也不走。有一次那个方丈竟把洗脚水往他头上倒,他也还是不走。人家是这样求法的。等方丈年纪大了,快要退隐了,要找接班人当方丈。然后大家就都在考虑,打妄想,不是张三就是李四,要么就是王五。可这个时候呢,方丈把那个在墙根坐着的和尚叫过来,然后任命其继任方丈,就这么简单。

如果我这样对待弟子们,一百个里面起码要跑掉九十九个半。有些人脸皮可薄了,那半个还要我好话哄一哄才有可能留下来。我就是这样,人家已经把我说成阿修罗。你们怎么知道老师的良苦用心啊?末法时代的人脸皮薄得很啊!

由因世界怨害轮回,杀颠倒故,和合怪成,八万四千食父母想。如是故有非无想相无想羯南,流转国土。如土枭等,附块为儿,及破镜鸟,以毒树果抱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其类充塞。

是名众生十二种类。

由因世界怨害轮回,杀颠倒故,和合怪成,八万四千食父母想:这类众生的果报是由杀心、报复心这种因缘和合而有。「和合怪成」,就是很奇怪,用世间法不好解释,它为什么就相互伤害。「食父母想」,子杀其父,臣杀其君。在世间法里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儿子想去杀父亲,丞相想去杀国君,他不是一天一夕的这种仇怨矛盾,它已经发展到了极点。在佛法来讲,就强调三世因果。

如是故有非无想相无想羯南,流转国土:怎么叫「非无想」呢?看上去它没有任何理由去做这个事情,但它就是做了。那么透过历史的原因,透过因果关系,它是有前世之因,在今生今世它想都没有想就造成相互伤害,这叫「非无想」。「无想」,好像它是无意的;「羯南」也是化生。它是今生今世无想。

如土枭等,附块为儿:「土枭」是一种鸟,有点像猫头鹰,但它并不是猫头鹰。怎么「附块为儿」?抱一个泥巴块放到怀里——我的儿、我的儿、我的儿,然后就进入禅定,最后这个泥巴块就变成枭鸟,你看好玩不好玩?前面讲青桑虫变成细腰蜂是有情对有情,这里是无情变有情。

及破镜鸟,以毒树果抱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其类充塞:「破镜鸟」到树上摘一个果子,然后抱在怀里入定,定功成就,这个树果就变成破镜鸟。这个小鸟长成了以后,又把老鸟吃掉了。所以「子成,父母皆遭其食」,父母还在定中就被小鸟吃掉。是不是百思不得其解啊?矛盾都没闹过,什么怨都没有,孩子就把父母吃掉了。看上去是不是无缘无故的?是不是它没有这种杀心啊?那怎么叫「非无想」的呢?这个过程看上去是无想,其实是过去世中狸猫换太子,然后造成的怨仇,通过这种办法来遭受因果报应。

这两种鸟中国就有啊,原来黄帝就规定,祭天祭祖宗用这两种鸟来祭祀,因为这两种鸟是逆子,要让它绝种。它能绝得了种吗?它绝不了种的。有这种因果就有这种报应。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用什么心你就受什么报应。

是名众生十二种类:后面还讲到十种习性、十种果报,还讲到六交报,这里讲十二颠倒,是不是都是讲因果报应呀?后面还讲到二十八层天、六十个圣位,是不是都是讲因果报应啊?

从这里往前,是重点讲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怎样随顺染缘而成就十二类众生,而成就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地水火风空见识这十法界万法,这是讲真如随染缘而显现出十法界万法;那么从这里往后,就涉及到真如怎样随净缘而成为人天、阿罗汉、辟支佛、菩萨等六十个圣位。所以我们读了这个《楞严经》是不是应该感慨万分呐?诸佛出世就是为了把这么个事情讲清楚。

佛音家园ID:foyin

简介:佛教音乐;视频和纪录片,佛学知识,大德法师的佛学开示讲座,正能量视频,佛教咒语等相关佛教视频,音频。

楞严频道

|精选善知识|

|点击文章阅读|

41震惊

全车48位乘客死了47个,唯有老高活了下来,只因为他高声念佛!(附视频)快转给身边人看看吧!!4不要争争吵吵,生命其实一晃就老!43饿鬼道在人间的显现,就在你的身边!44一位天眼朋友在我放生时看到的景象,太震撼了!45吃一口葱,你今天所有功德马上不见了,吃一口蒜,一整个月的功德不见了!46陈大惠:为什么不能手淫、意淫、邪淫?47大公牛被杀前向众人落泪跪求,13年后预知时至往生前托梦见牧童!(图)48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跑断肠,真的!49快速放生10万条生命的方法!50天眼观察:天气反常,暴雨连绵的法界原因!龙王震怒!众生互相伤害,苦不堪言!51一月内家中连丧五命,他崩溃问天,哪知竟是因此“小事”遭了报应!5婚房飞进一只猫头鹰,众人要打死,新娘坚持放走,一年后开始出事!53被称为“天下第一塔”,如今开放千年地宫!中国却很多人不知道54管好自己的嘴,浙江一美女因出言不慎,付出惨重代价!55烧香拜佛时,一定要跟佛菩萨说这两个字!却有很多人不知道!56为何“肉”字里面两个人?看后一身冷汗!57广东一富豪建屋,请风水大师来后,大师当场就震惊了!58吃海鲜、喝冷饮、早上洗澡、熬夜??六大名医眼中的“禁忌”!59关于算命的3个小故事,看完第3个才恍然大悟!60头上三尺有神灵的真相!(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点击↓阅读原文↓

快速进入佛友圈,与更多佛友一起共修!

点击‘在看’,让更多人受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mvuov.com/zlyy/11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