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眼表病 > 患病饮食

荷兰显性囊样黄斑营养不良家系报道

题:显性囊样黄斑营养不良(作者NicoleT.M.Saksens等)

显性囊样黄斑营养不良(Dominantcystoidmaculardystrophy,DCM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视网膜疾病,主要影响黄斑。其典型眼底表现类似黄斑囊样水肿,表现为视网膜层间囊腔内液体积存(cystoidfluidcollections,CFCs),这种改变一般在患者10到20岁之间出现。大部分DCMD患者伴有高度轴性远视。在患者20至50岁期间,随着疾病的进展:CFCs逐渐消退,脉络膜视网膜渐进性萎缩,患者的视力会出现进展性下降。

显性囊样黄斑营养不良与染色体7p15至p21之间的基因缺陷有关,但其致病基因(causativegene)尚不明确。在荷兰就有一个很大的DCMD家系,经宗谱研究发现他们的共同祖先为一个生活在18世纪早期的荷兰人。为加深对DCMD患者的眼底异常表现,以及视力预后的了解,荷兰Radboud大学医学中心眼科的NicoleT.M.Saksens等人对这个荷兰大家系中的97位DCMD患者进行研究,利用多种眼底成像技术以及电生理方法观察患者的眼底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对DCMD病变建立临床分期,见图2。

据NicoleT.M.Saksens等人的研究,发现DCMD患者早在童年时期就出现眼底异常,表现为视网膜层间囊腔内液体积存(CFCs),随后CFCs面积和数量逐渐减少直至消失,紧接着出现渐进性视网膜脉络膜萎缩以及后极部色素堆积(hyperpigmenteddeposits)。根据眼底镜、自发荧光(FAF)、荧光造影(FA)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表现,可将DCMD的病程发展分为3个阶段(见图3):第一阶段,共20位患者(占总数22%),年龄均小于20岁,眼底可见CFCs,内界膜轻微皱褶伴轻度色素改变;第二阶段,共48位患者(占总数52%),CFCs病变减小,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中度萎缩;第三阶段,共24位患者(占总数26%),年龄普遍大于50岁,眼底可见明显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同时后极部可见粗糙的色素堆积。大部分患者(72位,占总数92%)伴有远视。此外,经基因测定发现,所有DCMD患者的单倍型(haplotype)位点均在7p15.3,这也说明这些患者的DCMD诊断是正确的。但将来仍需要对其致病基因及病理生理学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来加深对该病的了解,同时也可为其它疾病,如视网膜营养不良、葡萄膜炎、糖尿病等引起的黄斑水肿的治疗提供线索。

本刊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在线咨询
北京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mvuov.com/hbys/6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