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品发菩提心
甲二广说真实发心之理
乙十修学如来行之方式
丙二广说六度之自性
丁六智慧度
接下来宣说诸法缘起之自性。《根本慧论》云:“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性。”缘起性共有三种,即本性缘起性,轮回缘起性,涅槃缘起性。
第一、本性缘起性:现有轮涅之法性或者彼之自性未曾从何处来、也未曾去往何处,又不住于任何处。法性依赖于有法,而有法正在显现生灭之时,从本性上来说也是远离生住灭一切戏论的,此即称为中观之观点。《根本慧论》云:“众因缘生法,我说即空性,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楞伽经》云:“断除常与断,远离有无边,即将悟中观,如是中观道,我与诸佛说。”如是不清净的显现以及执著它的心识均如同有胆病眼翳的患者前漂浮毛发一般,正在显现时就本性而言从未曾有过。《楞伽经》又云:“无自性无识,无实无所依,此等如尸体,邪念凡夫立。如颠倒毛发,眼翳者所见,分别有实法,凡愚颠倒立,三有唯心立。”也就是说,如同梦中的迷乱显现在临睡与清醒的状态时都无有,然而却显现在睡梦中。现今六道的这种迷乱显现也是同样,在最初心性本来清净的如来藏中根本是不存在的,到最终迷乱极为清净成佛之时也荡然无存,实际上中间正在显现时也不成立生住灭,由于本体无有生灭,因此自始至终均无变迁。《普作后续》云:“后法界中无变故。”(后法界即从本基中迷乱以后的法界)一切迷乱的显现仅仅是名称假立之法而已,本性中皆不成立,犹如空中的鲜花与石女儿一样。所以说,如若真实证悟了迷乱显现的自性,即可获得解脱。如颂云:“世间无生灭,极似空中花,依汝智悲力,不缘有与无。诸法皆如幻,断除心与识,离世间常断。”
本来,依赖于种种习气阿赖耶的八识聚以及外境中的一切迷乱显现均是遍计性、暂时性、实际无有、无而显现的,可是众生却以无明、我所执的迷乱分别念将如梦般本不存在的显现实执为我与我所,从而疲惫不堪地沉溺于苦乐之中。《无尽藏道歌》中云:“我作游戏般,凡愚徒劳执。”外境正在显现以及内心正在起心动念时,从本性来说,即是本来空性、超离戏边的。《三摩地王经》云:“佛子有实无常灭,三有一切本来空,相似空性外道徒,智者不与凡愚诤。”也就是说,是非、真妄、净垢这一切均是以心安立的宗派遍计法,因此,我们务必舍弃实执。《三摩地王经》中又云:“寻思者假立有无,如是伺察苦不息,所谓有无是二边,净与不净亦是边,智者亦不住中间。”《不退转轮经》云:“谓有是一边,谓无第二边,如同我无有,亦同常与断。”如此必将导致被各自执著之宗派所束缚。《楞伽经》云:“执有实心者,犹如吐丝蚕,凡不知分界,为自劣宗缚。”所以,何时何地我们都要证悟诸法无生无灭、无来无去、非一非异、无断无常、息灭一切戏论的缘起自性。《根本慧论》云:“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总而言之,诸法之自性本来清净即称为本性缘起性或者本基缘起性。
第二、轮回缘起性:轮回缘起性有外缘起性与内缘起性两种。
外缘起性:诸如心的显现对境——山、墙、地、水、火、风、空等色法,以共称的大种所造色或四大种色为主,布匹、绳子、粗毛、粗毛织物等由因缘所生的各种各样事物,均称为外缘起性。因为它们相互观待而生并且现为外境与无情法的形相。
内缘起性:由无明中产生的行直至老死之间,称为内缘起性。《楞伽经》中云:“大慧,如同瓷罐由泥团而生,布成氇氆、毛线成毛织物,种子生芽,搅拌棍等加人力令酸奶出酥油;大慧,此乃由前生后之外缘起性。无明、爱所生此等之法,即是获得内缘起性之名称。”意思是说,最初未了知各别自证之智慧本面即是大无明,从而行于三有中,并且从意识一直到老死之间互相依存,接连不断而生。《致弟子书》云:“佛说无明之中产生行,行中生识识中出名色,名色之中生出六种处,由六处中产生一切触,触法之中产生一切受,受之因中将会产生爱,从爱之中将会生出取,由取之中生有有出生,倘若有生则有忧病老,及爱别离死亡畏惧等,出现极为强烈之苦蕴。”此等缘起若详细分类,则有十二种。(一)无明:未能真正了达实相本净之法性本体及以彼所诠示的一切法,从而行轮回之业,即产生行缘起。(二)行:有无明遮障的身语意之随福德分善、十不善以及无记法三种,依靠其中的善法而转生善趣,以不善法堕落恶趣,无记法是二者的助缘,相应于不善法而存在。《根本慧论》云:“众生无明覆,为后起三行,以起是行故,随行入六趣。”(三)识:识依靠行业,相应于所行之善业或所造之罪业而分别趋入六道中任何一道,生起彼趣的神识。彼论云:“以诸行因缘,识受六道身。”依靠识趋入自己要投生的那一趣时,白红明点与风心聚合之分入于彼道,从而产生受、想、行、识四名蕴。(四)名色:所形成的色蕴聚合一起而称为名与色。彼论云:“以有识著故,增长于名色。”神识进入母胎从而形成名、色。其中色是指从凝酪到身体圆满之间。(五)六处:尔时,形成眼、耳、鼻、舌、身、意,称为六处。《根本慧论》云:“名色增长故,因而生六处。”(六)触:在此之后由对境、根门、作意三者聚合而形成触。譬如色法、眼根与眼识三者聚合而产生眼触,同样,依靠名色识三者而于母胎中产生触。彼论云:“依于六处后,真实产生触,依名色与心,唯一产生生,如是依名色,将会产生识,名色与心识,三者若聚合,彼中产生触。”(七)受:受由触中产生,因为快乐、痛苦、不苦不乐三种感受分别是从悦意、不悦意、中等三种对境中产生的。彼论云:“即生于三受。”(八)爱:受中增生爱,爱有三种,即感受甘蔗的甜味而贪其香之贪爱、想脱离痛苦之感受而希求安乐的畏爱以及中等感受中产生的等舍之爱。彼论云:“以因三受故,而生于渴爱。”(九)取:由爱中随心所欲而产生取。彼论云:“因爱有四取。”《明句论》中云:“如是贪爱受者即是产生有之因,并且执著戒、见、禁、我四种。”此外,正处于贪爱之时产生相同、不同、中等、我所四取。(十)有:有由取中产生,也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彼论云:“因取故有有,若取不取者,则解脱无有,有即指五蕴。”(十一)生:有中出现初生与未来生。彼论云:“从有而有生。”(十二)老、死:人们出生以后便会出现青春壮年、年迈衰老、寿终正寝。彼论云:“从生有老死,从老死故有,忧悲诸苦恼,如是等诸事,皆从生而有。”经中云:“老即成熟;死即衰老之蕴坏灭;忧即衰老死亡之时有无明贪爱心之苦恼;呻吟即由忧伤引起之声音;痛苦即五根之损害;不安乐即心不悦意;烦乱即由诸多痛苦与不安乐而产生。”
从此等缘起也是由前前生后后这一点而言,称为因生之缘起;依靠内在之地水火风空识六界聚合而产生,故称为缘生之缘起。《圣稻秆经》中云:“内缘起有二种,何为二种?即因生之内缘起、缘生之内缘起。何为因生之内缘起?依无明缘之诸行、依行缘之识;为何称缘生之内缘起?六界聚合之故。何为缘生之内缘起,即地、水、火、风、空、识六界聚合而生,称为缘生之内缘起。”
以上是依照大乘观点而宣说的。
依照声闻乘而言,无明:感受前世烦恼时的五蕴;行:积累前世之业时的五蕴;识:入胎阶段的五蕴;名色:凝酪等根门尚未显露前的五蕴;六处:根门显露后尚不能享受外境之前的五蕴;触:从能享受外境到不知苦乐分别之间的五蕴;受:从了知苦乐分别到尚不能交媾之间的五蕴;爱:从有交媾能力到尚未真正接受贪欲对境之间的五蕴;取:接受贪欲对境阶段的五蕴;有:累积业力阶段的五蕴;生:后世之始从母胎中出来的五蕴;老死:后世之名色、六处、触、受、爱。《稻秆经》云:“名色之处即是老死,生至受间亦与彼相同。”《俱舍论》云:“此即缘起十二支,分为三份前与后,各自均有二缘起,中间八种寿圆具。烦恼现时为无明,宿业诸识名为行,识即结生之诸蕴,名色显露六处前,六处三者聚前蕴,触能知苦乐等前,淫爱之前乃为受,爱即行淫之贪者,取为得财而奔波,有为能生后世果,结生之蕴即是生,至受之间为老死。”
如是十二缘起有两种圆满方式,即刹那圆满与相继圆满。就刹那圆满而言,是依靠对方与自己二者而圆满的。诸如杀生时,愚昧无知而造罪即是无明;准备造业之分即是行;正在造业时的心即是识;自己与所杀众生二者均具有名色与六处;自己快乐成为对方痛苦用利刃刺杀之分即是触;从中感受的苦乐之分即是受;从而生起欢喜心即是有;对方趋入后世即是取;从而具有五蕴之分即是爱;今生与后世分即是生;后世中有生有死。这就是说,成事刹那具全十二缘起。
刹那有三种,即时际刹那、彼之刹那、成事刹那。倏然间了达所知即是时际刹那;一百二十个时际刹那的时间即是彼之刹那;一件事从开始至圆满之间称为成事刹那。
若就相继圆满而言,唯识宗认为完整的一次因果在两世中圆满,即前世圆满六因,现世圆满六果,后世依此类推。六因是指无明、行、识、爱、取、有。果是指十二缘起中剩余的六者。依照声闻乘的观点,完整的一次因果在三世中圆满,即前世的无明、行作为因,依其产生今世之识、名色、六处、触、爱,依靠今世的爱、受、有三者作为因而产生后世的生、老、死。了知十二缘起有何必要呢?《俱舍论》中云:“遣前际等无明故。”
这以上三有轮回之缘起性已宣说完毕。
第三、涅槃之缘起性分道缘起与果缘起。
道缘起:趋入轮回十二缘起的根本即是无明,此无明依靠觉性智慧可遣除,也就是说,凭借闻思修的智慧而修心进而遣除最初的根本无明。由于无明被遣除了,依赖于它的其余缘起也可以次第断除,因为已灭尽了趋入三有之因,则必将越过轮回之处。《亲友书》云:“生灭则令一切灭。”《根本慧论》云:“无明若已灭,诸行皆不生,无明将灭者,智者修彼性。(中论原文:诸行之根本,无明者所造,智慧所不为)以是事灭故,是事则不生,但是苦蕴聚,如是而正灭。”欲求解脱的瑜伽士不积累形成轮回的业因,所以也就无有投生轮回的果,因为已遮止了行缘起。《根本慧论》(中论原文无有)云:“轮回根本行,故智者不为。”
果缘起:成佛之后以如梦如幻的方式饶益众生,此理于下文中有广说。如是了知诸法完全可包括在缘起性中的人通达胜义谛便可获得佛果。《根本慧论》云:“何人见缘起,彼者见四谛。”
这以上是广大经典第二宝藏,之所以称为宝藏,因为它涵盖了一切诸法。这些是所有学问中最为珍贵的。
根治白癜风用什么方法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