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眼表病 > 治疗医院

眼底黄斑水肿的OCT表现

专治白癜风的中医医院 http://m.39.net/pf/a_7111844.html

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的问世和进展使眼科医生能够从组织层面看到眼后部的正常结构和病理改变,精细程度几乎达到病理切片的水平,而且由于光学成像的特殊性,其结构呈现在某些方面(如视网膜外层)甚至比活体病理还要丰富。

因此,OCT极大地丰富、具体了我们对许多疾病的认识,甚至于颠覆了对某些病变的认识。

视网膜水肿是指视网膜组织间隙内的液体增多,临床上以液体积聚在黄斑区的组织间隙引起黄斑水肿最为常见。因此,视网膜水肿、黄斑水肿是细胞外液体增多,而不是细胞内液体增多(这种情况也称为细胞内水肿)。

囊样黄斑水肿和微囊样黄斑水肿

以往通过裂隙灯、三面镜等观察到黄斑水肿可呈囊腔外观,典型的呈花瓣状,因此称为囊样黄斑水肿(cystoidmacularedema,CME)。现在通过OCT等检查可以发现大量在三面镜等下无法观察到水肿囊腔(图1),包括在弥漫性水肿区域内均可见大小不一的水肿囊腔,有人将这些细小的囊腔称为微囊样黄斑水肿(microcysticmacularedema)(图2)。但多大的囊腔称为囊样黄斑水肿、多小的囊腔又称为微囊样黄斑水肿没有绝对的分界。

因此,随着OCT的出现,将可能颠覆以往对囊样黄斑水肿的认识和定义。无论是局限性还是弥漫性水肿,均可在组织间隙内看到大小不一的水肿囊腔。

图1囊样黄斑水肿

图2黄斑水肿的微小水肿囊腔

尤以内核层的水肿囊腔细小,Henle纤维层的水肿囊腔较大

囊样黄斑变性 

囊样黄斑变性(cystoidmaculardegeneration,CMD)指的是有囊腔改变但无FFA渗漏的黄斑病变,也有人将其称为视网膜假囊(retinalpseudocysts)。其中囊腔改变以往是通过裂隙灯、三面镜等观察到黄斑区的囊腔外观来确定的,现在有了OCT能更加明确黄斑区的囊腔病变,尤其是细小的囊腔。FFA既无荧光渗漏,也没有囊样荧光积存。

基于这一特点以往曾把其他的一些疾病也错误地归入CMD的范畴,如玻璃体黄斑牵引伴或不伴黄斑裂孔的黄斑水肿囊腔、黄斑劈裂的囊腔、烟酸中毒,以及视网膜色素变性导致的囊样黄斑病变。后者有些伴有荧光渗漏,有些没有;也有的病人有时有渗漏、有时没有。

最初CMD指的是长期慢性的CME,水肿消退后、视网膜厚度基本恢复,但眼底检查仍有囊样外观。同时长期慢性的CME还会导致周围组织细胞的变性、凋亡,因此,CMD预示着视功能的预后差。CMD可能是视网膜萎缩的中间阶段,最终可能发展成神经视网膜变薄(图3)。其病变性质可能是Müller细胞变性、组织崩解,而不是血管渗漏。

图3囊样黄斑变性(1)

96岁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箭头示囊样黄斑变性的囊腔

CMD与CME的囊腔形态略有不同。CME常呈垂直双凸椭圆形,而CMD囊腔至少有一边是凹形或变直,呈一种独特的方形。而且,CME向CMD的发展过程中,囊腔边界逐渐模糊、内容物不清亮(图4~图6)。

图4 囊样黄斑变性(2)

可见囊腔边界不清、内容物模糊。右侧两个囊腔的形态不规则

图5 囊样黄斑变性(3)

可见囊腔边界不清、内容物模糊

图6 囊样黄斑变性(4)

可见囊腔边界不清、内容物模糊

很多微囊样黄斑水肿视网膜也不增厚,但随着原发病变的好转或恢复,这些水肿囊腔将逐渐消退,不同于长期顽固很难消退、最终消退后即组织萎缩的囊样黄斑变性的囊腔。

关于囊样黄斑水肿和囊样黄斑变性的鉴别参见表1、图7。

表1 囊样黄斑水肿和囊样黄斑变性的鉴别

图7 囊样黄斑水肿其水肿囊腔常呈垂直双凸形

主要位于内核层、Henle纤维、视网膜下

本文内容摘自《眼底光相干断层扫描学习精要》

黄厚斌,王敏编著

抛开了以疾病为主线、分析各种疾病的OCT表现这一传统的叙述模式,站在疾病总论的角度和高度,以OCT的不同病变表现为纲,详细分析各种表现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从临床征象诊断学的思维角度出发进行阐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对眼底OCT图像进行精细的分析和解读。

从OCT的角度对临床体征的病理生理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例如,对视网膜水肿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细致的追溯。

科学出版社赛医学(sci_med)

科学出版社医药卫生分社订阅号




转载请注明:http://www.mvuov.com/zlyy/98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