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霖警官:虚云老和尚禅定见到弥勒内院
时间段:00:08:21:01--00:29:00:04
其实按照现在科学家证明,有不同的维次空间,现在科学家证明,已经到十一度的维次空间。像我们现在三度空间,我们现在是所处的叫三度空间,那用怎么样才可以突破这个维次空间呢?如果你按照《地藏经》里面讲,要到地狱去,「若非威神,即须业力」。否则你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到地狱去,「若非威神」,比如说像地藏王菩萨到地狱去教化众生,像观世音菩萨到地狱去教化众生,他会示现面部烧焦的这种鬼王的面相,叫焦面大士,那是观世音菩萨示现的,那么这个叫做「威神」。「若非威神,即须业力」,否则你是见不到的。
但是如果像《地藏经》里面讲的业感缘起,如果你的业重到已经堕地狱了,或者是饿鬼道了,就会进入那个不同维次的空间。我们刚才讲说,你要突破这种不同维次空间,那你是要用禅定功夫。像智者大师,我们天台宗的智者大师,他入甚深禅定,他进入到什么?他进入到佛陀的灵山一会。所以他出定以后,他说,「灵山一会,俨然未散。」他就是在读诵《法华经》,《妙法莲华经》,到「药王菩萨本事品」的时候,到「药王品」的时候,他进入禅定了。他进入那个禅定以后,他参加了佛陀的灵山一会。所以他出定以后,他就讲说,佛陀的「灵山一会,俨然未散」。那就是他的禅定功夫突破了不同维次的空间。
我们说要进入不同维次空间,要有很深的禅定功夫。那我们就举近代的一位高僧虚云老和尚,他进入那个禅定,所见到的弥勒内院。在民国四十年春,就是在一九五一年春天,就是夏历二月二十四日。虚云老和尚在云门开戒期间,忽然来了匪徒一百多人,除了搜查全寺以外,又将老和尚关在一个房间里面,然后不给他饮食,那大小便也不准外出,日夜只有一盏灯而已,好像住在地狱里面。
那么在三月初三,有大汉的匪徒大概十余人,进入老和尚的房间,逼老和尚交出黄金、白银、枪械。老和尚说,没有。然后就被一顿毒打,先用木棒后来用铁棍,打到虚云老和尚头破血流,肋骨都折断了,随打随问。但是老和尚在那个当下,他趺坐入定,盘腿一坐就入定。然后他就入定以后,当天歹徒、匪徒这样连打四次,倒下去,就打到老和尚入定以后,就倒在地上了。众匪徒以为老和尚死了,呼啸而去。深夜侍者就把老和尚又扶正了。到三月初五,众匪徒听说老和尚没有死,又跑进来了,看到老和尚端坐入定如故,更加愤怒,又将老和尚拖到地上,用大小木棍毒打,十来个匪徒以皮鞋践踏,造成虚云老和尚五窍流血,倒卧在地上。这可以讲说虚云老和尚的法难,这个情况之下必死无疑。歹徒、匪徒又呼啸而去了。侍者又把老和尚抱在,坐在椅子上。
在三月初十,已经七天了,初三的时候被毒打,然后到三月初十的时候,老和尚渐渐地就做吉祥卧,就像佛涅盘一样,经过一昼夜完全没有动静。侍者用那个草放在他鼻孔下面,看他还有没有气息。因为如果你有气息,那个草就会飞动嘛,用草来试试他还有没有气息,还有没有鼻息,结果也没有动静。但是他身体的体温还在,但是已经没有什么鼻息了。但是他的容颜,就是他的脸色跟生前没有什么两样。经过二十四小时以后,才稍稍有一点气息,呻吟,侍者就扶他坐起来。那侍者就告诉他说,入定跟卧睡的时间。老和尚说,我觉得才几分钟而已。你看他入定的时间跟我们人间的时间差七天,人间已经过七天了,他从三月初三被毒打,到三月初十,又经过一天嘛,这等于入定七天。但是虚云老和尚苏醒过来以后说,我感觉只有几分钟而已。然后就命令侍者法云法师赶快拿笔来要记东西。
他说,虚云老和尚就跟侍者说,我刚刚梦到到兜率内院。就是佛陀要降生的地方,叫兜率内院,我们又称为一生补处。兜率内院跟兜率外院是不一样的,兜率外院是天人住的地方,兜率内院是法身大士的地方。法身大士是什么人?破一品根本无明的。那为什么叫一生补处呢?他再下来人间就是要成佛,就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他还没有到印度拘沙罗卫国诞生,做为净饭王的儿子悉达多太子之前,他就是在兜率内院观察时节因缘。他说,兜率内院庄严瑰丽,就像极乐世界一样黄金铺地。他说,不是世间所有的。
他看到弥勒菩萨在座上说法,听讲的人很多,当时有十多个人他认识。他举出来说,江西海会寺志善和尚、天台山融镜法师、岐山恒志公、九华山百岁宫宝悟和尚、宝华山圣心和尚以及读体律师,还有金山观心和尚,以及明朝四位大师之一的紫柏大师,紫柏尊者,都在座。那虚云老和尚有合掌跟他们致敬。他们指示他坐在东单,就是东边头序第三个空位。那么当时维那是谁呢?维那是阿难尊者,虚云老和尚跟他毗邻而坐,听弥勒菩萨讲唯心识定,因为弥勒菩萨专门讲唯识学。
还没有听完,弥勒菩萨就指着虚云老和尚说,你回去。虚云老和尚说,弟子业障深重,不愿意回去了。弥勒菩萨说,你业缘未了,必须回去,以后再来。同时给他一首偈语,「识智何分,波水一个。莫昧瓶盆,金无厚薄。性量三三,麻绳蜗角。疑成弓影,病惟去惑。凡身梦宅,幻无所著。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大觉圆明,镜鉴森罗。空花凡圣,善恶安乐。悲愿度生,梦境斯作。劫业当头,警惕普觉。苦海慈航,毋生退却。莲开泥水,端坐佛陀。」
这首偈语写得非常好,这是弥勒菩萨送给虚云老和尚,那么虚云老和尚就叫侍者赶快记录下来。这一段偈语,我来跟各位简单就我所了解的,我简单解释一下。「识智何分」就是迷的时候叫「识」,阿赖耶识。「识」就是污染,染污识,就是八识五十一个心所。「智」就是我们本有的根本智、后得智,我们的无上正等正觉,我们本有的智慧,这叫做「智」。迷的时候叫「识」,悟的时候叫「智」。所以「识智何分」,有什么好分别的呢?只是迷悟不同而已。每一个人都有佛性,佛陀说,一切众生皆该成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
所以「识智何分,波水一个」,「波水」就是一个比喻,我们整个的性海就像功德性海,这在佛经上讲叫萨婆若海。「波水一个」是什么意思?这个水,无明风,这个大风一吹起来就起波浪,我们的性海经过无明风一吹就起了烦恼,那个烦恼就是波浪,所以「波水一个」。迷的时候叫波,悟的时候回归为水,那波水就不二了,波跟水它的湿性是不是一样?这样各位就懂了。众生跟佛觉性是不是一样?这叫「波水一个」。
「莫昧瓶盆,金无厚薄」,我们这个佛性,我们一般都用金去比喻,以金成器,器器皆金,「金」是我们的本体,清净心。我们的觉性就像黄金一样,黄金可以去把它做戒指、项链、手镯、杯子、盆子,什么都可以,所以「莫昧瓶盆,金无厚薄」。不管金重跟轻,它的金的本质都一样的,这意思是说佛跟众生,他的佛性不增不减。「性量三三,麻绳蜗角」,迷的时候,我们把麻绳当做一条蛇,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麻绳。用手电筒去照,没有手电筒以为挂一条线在那里,好像一条蛇,叫麻绳。手电筒一照,诶,那是一条麻绳。是什么意思?有智慧的时候就能够看清真相,没有智慧的时候鬼影幢幢,这叫「麻绳蜗角,性量三三」。
「疑成弓影」,我们所谓杯弓蛇影,一条蛇挂在那个地方,哎唷,原来是一条绳子挂在那个地方,杯弓蛇影这个成语我们都听过。「疑成弓影」,杯弓蛇影,就以为它是真的。所以「病惟去惑」,所以就产生很多烦恼跟执着,这个叫「病」。「病惟去惑」,这个「病」,这个烦恼,唯有去把它放下来,去把它去掉这个无明烦恼,「病惟去惑」,病就好了。
「凡身梦宅,幻无所著」,我们这个身体,「凡身」就凡夫身,它只是梦幻泡影,借我们住的啦。它是四大五蕴的和合,四大就是地水火风,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你过去生有造不杀生的因,这一辈子长寿,但是最多也大概是百岁,你上辈子造杀生的因,这一辈子得短命多病,根据你的善业得乐报,恶业得苦报,所以它是有为的生灭法,梦幻泡影。佛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就是「凡身梦宅,幻无所著」。「知幻即离,离幻即觉」,是《圆觉经》里面讲的。「知幻即离」,你了解它是幻化的,你当下那个心就是觉悟的心,那个「知」就是本有的灵知心,那就是「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你放下那个幻化的执着,当下就是觉悟,「离幻即觉」。
「大觉圆明,镜鉴森罗」,我们这一念佛性叫「大觉圆明」,「镜鉴森罗」就像镜子的照性一样,胡来胡现,汉来汉现,你有走过去它也在照,你没走过去它也在照,它可以照一切山河大地,所以叫「镜鉴森罗」。「空花凡圣,善恶安乐」,「空花凡圣」的意思是说,凡夫因为执着,叫眼睛有病,眼睛就有病,叫眼翳,在《楞严经》里面讲眼翳。所以就产生很多,好像我们说眼冒金星,就看到很多好像花出现,其实它是幻化的,「空花凡圣,善恶安乐」。所以菩萨知道,这些「空花凡圣,善恶安乐」,菩萨知道这些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菩萨他用悲愿来度生。
「梦境斯作」,眼前所看到一切就像梦境一样。就永嘉大师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劫业当头,警惕普觉」,虚云老和尚这个劫难,「劫业当头,警惕普觉」。大家要有警惕,这个世间就是苦、空、无常、无我。「苦海慈航,毋生退却」,这个世间如果没有觉悟就像苦海,发菩提心就像慈航一样,它引领渡向解脱的彼岸,叫「苦海慈航」。我们净土行人,这句佛号就是「苦海慈航」,引你、让你带业往生,叫「苦海慈航」。
「毋生退却」,老和尚讲,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深信切愿,一向专念。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永不退却。广钦老和尚说,永远不改题目,叫「毋生退却」。如果能够坚持这样,「莲开泥水,端坐佛陀」。这个娑婆就像污泥一样,你能够从这个娑婆世界里面,出污泥而不染,火焰化红莲,就是「莲开泥水」,「泥水」就是泥土,就是这个五浊恶世,能够开出你的莲花出来。「莲开泥水,端坐佛陀」,你当下就跟佛陀一样,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了,你就端坐紫金莲,就「端坐佛陀」。这个是我们讲到不同维次的空间,它是需要用禅定功夫进入的。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一四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文字稿来源
正體其實按照現在科學家證明,有不同的維次空間,現在科學家證明,已經到十一度的維次空間。像我們現在三度空間,我們現在是所處的叫三度空間,那用怎麼樣才可以突破這個維次空間呢?如果你按照《地藏經》裡面講,要到地獄去,「若非威神,即須業力」。否則你沒有辦法,沒有辦法到地獄去,「若非威神」,比如說像地藏王菩薩到地獄去教化眾生,像觀世音菩薩到地獄去教化眾生,他會示現面部燒焦的這種鬼王的面相,叫焦面大士,那是觀世音菩薩示現的,那麼這個叫做「威神」。「若非威神,即須業力」,否則你是見不到的。
但是如果像《地藏經》裡面講的業感緣起,如果你的業重到已經墮地獄了,或者是餓鬼道了,就會進入那個不同維次的空間。我們剛才講說,你要突破這種不同維次空間,那你是要用禪定功夫。像智者大師,我們天臺宗的智者大師,他入甚深禪定,他進入到什麼?他進入到佛陀的靈山一會。所以他出定以後,他說,「靈山一會,儼然未散。」他就是在讀誦《法華經》,《妙法蓮華經》,到「藥王菩薩本事品」的時候,到「藥王品」的時候,他進入禪定了。他進入那個禪定以後,他參加了佛陀的靈山一會。所以他出定以後,他就講說,佛陀的「靈山一會,儼然未散」。那就是他的禪定功夫突破了不同維次的空間。
我們說要進入不同維次空間,要有很深的禪定功夫。那我們就舉近代的一位高僧虛雲老和尚,他進入那個禪定,所見到的彌勒內院。在民國四十年春,就是在一九五一年春天,就是夏曆二月二十四日。虛雲老和尚在雲門開戒期間,忽然來了匪徒一百多人,除了搜查全寺以外,又將老和尚關在一個房間裡面,然後不給他飲食,那大小便也不准外出,日夜只有一盞燈而已,好像住在地獄裡面。
那麼在三月初三,有大漢的匪徒大概十餘人,進入老和尚的房間,逼老和尚交出黃金、白銀、槍械。老和尚說,沒有。然後就被一頓毒打,先用木棒後來用鐵棍,打到虛雲老和尚頭破血流,肋骨都折斷了,隨打隨問。但是老和尚在那個當下,他趺坐入定,盤腿一坐就入定。然後他就入定以後,當天歹徒、匪徒這樣連打四次,倒下去,就打到老和尚入定以後,就倒在地上了。眾匪徒以為老和尚死了,呼嘯而去。深夜侍者就把老和尚又扶正了。到三月初五,眾匪徒聽說老和尚沒有死,又跑進來了,看到老和尚端坐入定如故,更加憤怒,又將老和尚拖到地上,用大小木棍毒打,十來個匪徒以皮鞋踐踏,造成虛雲老和尚五竅流血,倒臥在地上。這可以講說虛雲老和尚的法難,這個情況之下必死無疑。歹徒、匪徒又呼嘯而去了。侍者又把老和尚抱在,坐在椅子上。
在三月初十,已經七天了,初三的時候被毒打,然後到三月初十的時候,老和尚漸漸地就做吉祥臥,就像佛涅槃一樣,經過一晝夜完全沒有動靜。侍者用那個草放在他鼻孔下面,看他還有沒有氣息。因為如果你有氣息,那個草就會飛動嘛,用草來試試他還有沒有氣息,還有沒有鼻息,結果也沒有動靜。但是他身體的體溫還在,但是已經沒有什麼鼻息了。但是他的容顏,就是他的臉色跟生前沒有什麼兩樣。經過二十四小時以後,才稍稍有一點氣息,呻吟,侍者就扶他坐起來。那侍者就告訴他說,入定跟臥睡的時間。老和尚說,我覺得才幾分鐘而已。你看他入定的時間跟我們人間的時間差七天,人間已經過七天了,他從三月初三被毒打,到三月初十,又經過一天嘛,這等於入定七天。但是虛雲老和尚甦醒過來以後說,我感覺只有幾分鐘而已。然後就命令侍者法雲法師趕快拿筆來要記東西。
他說,虛雲老和尚就跟侍者說,我剛剛夢到到兜率內院。就是佛陀要降生的地方,叫兜率內院,我們又稱為一生補處。兜率內院跟兜率外院是不一樣的,兜率外院是天人住的地方,兜率內院是法身大士的地方。法身大士是什麼人?破一品根本無明的。那為什麼叫一生補處呢?他再下來人間就是要成佛,就像釋迦牟尼佛一樣。他還沒有到印度拘沙羅衛國誕生,做為淨飯王的兒子悉達多太子之前,他就是在兜率內院觀察時節因緣。他說,兜率內院莊嚴瑰麗,就像極樂世界一樣黃金鋪地。他說,不是世間所有的。
他看到彌勒菩薩在座上說法,聽講的人很多,當時有十多個人他認識。他舉出來說,江西海會寺志善和尚、天臺山融鏡法師、岐山恆誌公、九華山百歲宮寶悟和尚、寶華山聖心和尚以及讀體律師,還有金山觀心和尚,以及明朝四位大師之一的紫柏大師,紫柏尊者,都在座。那虛雲老和尚有合掌跟他們致敬。他們指示他坐在東單,就是東邊頭序第三個空位。那麼當時維那是誰呢?維那是阿難尊者,虛雲老和尚跟他毗鄰而坐,聽彌勒菩薩講唯心識定,因為彌勒菩薩專門講唯識學。
還沒有聽完,彌勒菩薩就指著虛雲老和尚說,你回去。虛雲老和尚說,弟子業障深重,不願意回去了。彌勒菩薩說,你業緣未了,必須回去,以後再來。同時給他一首偈語,「識智何分,波水一個。莫昧瓶盆,金無厚薄。性量三三,麻繩蝸角。疑成弓影,病惟去惑。凡身夢宅,幻無所著。知幻即離,離幻即覺。大覺圓明,鏡鑑森羅。空花凡聖,善惡安樂。悲願度生,夢境斯作。劫業當頭,警惕普覺。苦海慈航,毋生退卻。蓮開泥水,端坐佛陀。」
這首偈語寫得非常好,這是彌勒菩薩送給虛雲老和尚,那麼虛雲老和尚就叫侍者趕快記錄下來。這一段偈語,我來跟各位簡單就我所瞭解的,我簡單解釋一下。「識智何分」就是迷的時候叫「識」,阿賴耶識。「識」就是汙染,染汙識,就是八識五十一個心所。「智」就是我們本有的根本智、後得智,我們的無上正等正覺,我們本有的智慧,這叫做「智」。迷的時候叫「識」,悟的時候叫「智」。所以「識智何分」,有什麼好分別的呢?只是迷悟不同而已。每一個人都有佛性,佛陀說,一切眾生皆該成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所以「識智何分,波水一個」,「波水」就是一個比喻,我們整個的性海就像功德性海,這在佛經上講叫薩婆若海。「波水一個」是什麼意思?這個水,無明風,這個大風一吹起來就起波浪,我們的性海經過無明風一吹就起了煩惱,那個煩惱就是波浪,所以「波水一個」。迷的時候叫波,悟的時候回歸為水,那波水就不二了,波跟水它的溼性是不是一樣?這樣各位就懂了。眾生跟佛覺性是不是一樣?這叫「波水一個」。
「莫昧瓶盆,金無厚薄」,我們這個佛性,我們一般都用金去比喻,以金成器,器器皆金,「金」是我們的本體,清淨心。我們的覺性就像黃金一樣,黃金可以去把它做戒指、項鍊、手鐲、杯子、盆子,什麼都可以,所以「莫昧瓶盆,金無厚薄」。不管金重跟輕,它的金的本質都一樣的,這意思是說佛跟眾生,他的佛性不增不減。「性量三三,麻繩蝸角」,迷的時候,我們把麻繩當做一條蛇,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個麻繩。用手電筒去照,沒有手電筒以為掛一條線在那裡,好像一條蛇,叫麻繩。手電筒一照,诶,那是一條麻繩。是什麼意思?有智慧的時候就能夠看清真相,沒有智慧的時候鬼影幢幢,這叫「麻繩蝸角,性量三三」。
「疑成弓影」,我們所謂杯弓蛇影,一條蛇掛在那個地方,哎唷,原來是一條繩子掛在那個地方,杯弓蛇影這個成語我們都聽過。「疑成弓影」,杯弓蛇影,就以為它是真的。所以「病惟去惑」,所以就產生很多煩惱跟執著,這個叫「病」。「病惟去惑」,這個「病」,這個煩惱,唯有去把它放下來,去把它去掉這個無明煩惱,「病惟去惑」,病就好了。
「凡身夢宅,幻無所著」,我們這個身體,「凡身」就凡夫身,它只是夢幻泡影,借我們住的啦。它是四大五蘊的和合,四大就是地水火風,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你過去生有造不殺生的因,這一輩子長壽,但是最多也大概是百歲,你上輩子造殺生的因,這一輩子得短命多病,根據你的善業得樂報,惡業得苦報,所以它是有為的生滅法,夢幻泡影。佛陀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就是「凡身夢宅,幻無所著」。「知幻即離,離幻即覺」,是《圓覺經》裡面講的。「知幻即離」,你瞭解它是幻化的,你當下那個心就是覺悟的心,那個「知」就是本有的靈知心,那就是「知幻即離,離幻即覺」。你放下那個幻化的執著,當下就是覺悟,「離幻即覺」。
「大覺圓明,鏡鑑森羅」,我們這一念佛性叫「大覺圓明」,「鏡鑑森羅」就像鏡子的照性一樣,胡來胡現,漢來漢現,你有走過去它也在照,你沒走過去它也在照,它可以照一切山河大地,所以叫「鏡鑑森羅」。「空花凡聖,善惡安樂」,「空花凡聖」的意思是說,凡夫因為執著,叫眼睛有病,眼睛就有病,叫眼翳,在《楞嚴經》裡面講眼翳。所以就產生很多,好像我們說眼冒金星,就看到很多好像花出現,其實它是幻化的,「空花凡聖,善惡安樂」。所以菩薩知道,這些「空花凡聖,善惡安樂」,菩薩知道這些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所以菩薩他用悲願來度生。
「夢境斯作」,眼前所看到一切就像夢境一樣。就永嘉大師說,「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劫業當頭,警惕普覺」,虛雲老和尚這個劫難,「劫業當頭,警惕普覺」。大家要有警惕,這個世間就是苦、空、無常、無我。「苦海慈航,毋生退卻」,這個世間如果沒有覺悟就像苦海,發菩提心就像慈航一樣,它引領渡向解脫的彼岸,叫「苦海慈航」。我們淨土行人,這句佛號就是「苦海慈航」,引你、讓你帶業往生,叫「苦海慈航」。
「毋生退卻」,老和尚講,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深信切願,一向專念。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永不退卻。廣欽老和尚說,永遠不改題目,叫「毋生退卻」。如果能夠堅持這樣,「蓮開泥水,端坐佛陀」。這個娑婆就像汙泥一樣,你能夠從這個娑婆世界裡面,出汙泥而不染,火焰化紅蓮,就是「蓮開泥水」,「泥水」就是泥土,就是這個五濁惡世,能夠開出你的蓮花出來。「蓮開泥水,端坐佛陀」,你當下就跟佛陀一樣,是釋迦牟尼佛的化身了,你就端坐紫金蓮,就「端坐佛陀」。這個是我們講到不同維次的空間,它是需要用禪定功夫進入的。
摘自《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二一四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