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可能会碰到过这样的情况——
早上一觉醒来,一照镜子发现自己眼睛红红的,再凑近仔细看,唉呀妈呀!眼睛竟然出血了!例如这样:
相信很多人碰到身体某个部位出血这种情况,都会比较紧张,何况还是脆弱而又重要的眼睛!怎么办呢?
眼睛见红≠眼底出血
当碰到上述情况时,先不要着急。因为这并不是眼底出血,而是眼表出血,也就是眼科医生所说的“结膜下出血”,它只是看着吓人,实际上并不影响视力。很多时候,患者一不小心就会误解。
那“眼表出血”和“眼底出血”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什么是眼表出血?
医学上又称“球结膜下出血”,是因为眼球表面的球结膜血管破裂造成出血。由于球结膜透明,出血后眼白部分可明显看到一片鲜红色。
严格地说,结膜下出血是症状,而不是病种。
常见的眼表出血由眼部炎症及外伤,如结膜炎、眼部钝挫伤等引起,多见于老年人,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基础病的老年患者。
眼表出血了怎么办?
出血早期可局部冷敷,两天后热敷,每天2次,促进出血吸收;但如果反复多次出血,医院排除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再对症治疗。
什么是眼底出血?
医院眼底病科刘凯主任介绍,眼底出血是指眼内视网膜出血,或玻璃体内出血。眼底位于眼睛深处,所以这类出血只靠肉眼是看不到的,早期可能不红、不痛、不痒,需通过专业的眼底检查才可看到,它比眼表出血危险性更大,往往短期内就可造成视力骤降甚至失明!
同样的,眼底出血也是一种症状,而非病种。诱发眼底出血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全身性血管病和血液病、视网膜血管异常、机械性阻塞、炎症性疾病或免疫复合物侵犯血管壁等。
眼底出血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①糖尿病患者
②高血压患者
③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
④高度近视患者(近视>度)
眼底病科刘凯主任提醒:
相比眼表出血,眼底出血是较为严重的眼疾,治疗不及时会有失明的风险。一旦眼睛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视野缺损或眼前有黑影等视觉异常的情况,医院进行眼底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