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眼表病 > 患病饮食

BKC,易误诊的眼表疾病

——医院邓应平教授专访

编者按

  临床上,关于“孰是孰非”的疾病鉴别永远都是眼科医师应小心避免的“雷区”,睑缘炎相关角膜结膜炎症(BKC)就是这样一类需要眼科医师们随时   临床中,BKC在诊断时常常出现误诊的情况,常被误诊成病毒性角膜炎及免疫性角膜病变、过敏性角结膜炎等疾病。究其原因,BKC存在睑缘疾病、结膜疾病、角膜损害,而角膜损害主要表现为角膜下1/3的浸润性改变,这种症状会由于睑缘的不同炎症反应而出现复发性改变,所以在临床中BKC极易被误诊为病毒性角膜炎;此外,由于BKC的角膜损害主要表现为边缘性角膜炎症,所以有可能与病毒性角膜炎、免疫性角膜溃疡等疾病混淆,并且其与病毒性角膜炎的鉴别诊断也是该类疾病诊疗工作时常要面对的问题。

  BKC与病毒性角膜炎鉴别时(表1),还需要注意以下要点:第一,并发睑缘疾病是鉴别诊断中最重要的一环。第二,病毒性角膜炎通常是在角膜病变的基础疾病之上,如角膜浸润、水肿等病变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出现新生血管生长,并且病毒性角膜炎可在疾病初期就表现为角膜基质变化,而BKC通常只出现角膜浅层炎症,都是伴随血管末端的炎症浸润。

  BKC与免疫性角膜病变鉴别时,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同的免疫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症状常有差别,但总体来说免疫性角膜炎的临床症状与BKC的角膜炎症性改变均有不同。因此,BKC与免疫性角膜病变的鉴别诊断如表1,还需要注意鉴别中最重要的一点是BKC患者的睑缘是肯定存在问题的,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睑板腺功能障碍,例如脂栓、分泌物异常、睑缘充血及不规则。此外,两种疾病在治疗方面也有相似之处,都需要抗炎治疗,因此在患者发病初期应用抗炎治疗后同时密切   BKC症状严重时,患者睑缘往往伴有很明显的炎症反应,睑缘炎症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一定要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抗炎治疗。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是复方制剂,而且有眼液和眼膏二种制剂,眼膏对睑缘炎治疗时的贴附作用非常好,停留时间较长,所以其对睑缘炎的急性控制效果非常好。多家中心研究表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能够显著缓解BKC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安全性好,并且具有起效快、安全性好、操作性强、作用显著的优势。

  临床中对于BKC急性期的患者,在给予睑缘清洁的基础上,一般常规涂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能有效控制患者睑缘炎症,该治疗方式中部分药物接触眼表,能够对眼表炎症起到一定控制作用。因此,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使用方法为每天早晚共两次,使用之前先进行睑缘清洁,之后将眼膏涂抹到睑缘上,2周后停药,这时患者睑缘炎症基本就会稳定下来。在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时要   如果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最早出现眼压升高的时间大约在3天左右,眼膏制剂出现眼压升高的时间会相对延缓些,因为眼膏制剂涂抹在睑缘上,对眼表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2周监测一次眼压是必须遵循的原则,如果眼压监测正常,可以减量维持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的用量,否则需要及时停药,改用其他糖皮质激素,同时给予降眼压处理。糖皮质激素所致高眼压的处理相对容易,只要停药和给予降眼压处理,很快患者眼压就会恢复正常。关键问题是一定要了解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可能会引起眼压升高,只要   儿童BKC是最容易误诊为病毒性角膜炎的疾病,随着近几年临床医师知识的普及以及对BKC的重视,儿童BKC的诊断率越来越高。儿童BKC一旦确诊,其治疗与成人BKC大致的治疗原则是相同的:控制睑缘炎症、维持眼表稳定。控制睑缘炎症方面还是常规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为期2周,儿童一般对药物的反应较敏感,2周后儿童的效果可能较成人好。当睑缘炎症稳定后,再使用低浓度的糖皮质激素来维持控制眼表炎症,逐渐减量保持眼表稳定。一旦眼表炎症稳定后,儿童BKC非常容易复发,临床医师需要给患者提供健康指导,例如长期睑板腺按摩、清洁或护理,同时给患者生活上进行指导,例如少吃油腻、刺激性的食物,注意睑缘清洁,可以有效保护患儿睑板腺功能,维持睑板腺正常环境,进而避免复发。儿童使用糖皮质激素也可能出现眼压升高的副作用,有些敏感的儿童很早就会出现眼压升高,所以应每周监测一次眼压,如果出现眼压升高,需要及时进行相关处理及药物调整。   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对全身的影响是非常小的,最常见的是对眼压的影响。对BKC炎症的控制治疗都是短期应用,所以不会造成白内障、不可逆青光眼等严重后果。只要临床医师能够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辽宁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初期怎样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mvuov.com/hbys/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