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烟波浩渺,近观山清水秀,由渔业水源转变为饮用水源,跟大熊猫一样珍稀的鸟儿——黑鹳也来了。年5月13日下午,“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网络主题活动湖南站采访团走进常德津市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
航拍毛里湖美如画(通讯员卢祖华)
毛里湖位于津市东南部,属洞庭湖水系,由多条溪河沟汊汇集而成,是湖南省最大的溪水湖、第二大天然淡水湖。湖泊总面积达公顷,流域面积.63平方公里,常年蓄水1.38亿立方米,集饮水、调蓄、养殖、灌溉等功能于一体,是典型的综合型湖泊。
据介绍,过去毛里湖蓝藻遍布,湖水粘稠发绿,村里打出的井水腥臭难闻,水质为劣Ⅴ类。如今经过治理,水质提升到Ⅲ类,一级水源保护区达到Ⅱ类。
据了解,毛里湖水质变差是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当时,一家企业获得毛里湖等湖泊的经营权后,向湖内大量投肥投料养殖鱼类,使得湖水逐渐富营养化。同时,周边水产养殖大户在承包的湖面设置围栏和网箱养鱼养蚌。高峰时,水域内网箱有1.2万口,围栏达1.3万米。不仅如此,沿湖加工企业的排污也让毛里湖难以喘息。
落霞与孤鹜齐飞
年,津市市政府组织调研,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停止向毛里湖投肥,群众才能喝上干净的水。为制止投肥行为,毛里湖周边群众多次自发组织起来,上湖拦截投肥船,甚至逼迫投肥船只离开毛里湖水域。政府也设立举报监督奖,对发现并举报投肥的人员,一经查实,给予奖励。
年3月,国家环保部将毛里湖纳入良好湖泊保护名录。之后,省环保厅正式批复,将毛里湖由渔业水源转变为饮用水源。由此,津市市对毛里湖实施强力整治,全面禁止投肥养殖,并大力拆除湖体网箱和围栏,一些藠果加工厂也被果断关闭。
如今,毛里湖重焕新颜,黑鹳等珍稀鸟类又回到湖区。据有关部门统计,黑鹳目前全国范围内观测到的约有0只,在中国的珍稀程度不亚于大熊猫。优雅高贵的黑鹳现身毛里湖非同寻常,因为他们只光顾Ⅱ类以上优质水体,对生存环境要求非常苛刻。黑鹳的出现是对毛里湖水质是无声的嘉奖。
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彭敏告诉记者,目标是让毛里湖的水质达到I类。“这有难度,毕竟投肥这么多年,底泥都被污染了,需要很长时间才行。”彭敏说,“但现在政府重视,老百姓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高,他们现在都会主动把垃圾带走,还有志愿者主动参与保护和治理,我们有信心把毛里湖治理好。”
环球网朱马烈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