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巧克力的故乡吗?
中美洲嘛,可可原产地。去年情人节的物种日历写过的。
顾有容围观众那你一定不知道德芙巧克力的故乡。
美国玛氏,包装袋上写得一清二楚。
顾有容围观众这你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玛氏只是经销商,德芙原产地其实在中国,是树上结的,我还见过野生的呢。洋人叫它Dovetree,就是德芙树啦。
这树上是不是还结洗发水沐浴露啊的分隔线
Dovetree。图片:顾有容
“年,那是一个春嗯嗯嗯嗯天,有一位神父在四川的穆坪县转了一大圈……”这首歌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了,它描述了西洋人发现珙桐的故事。
大发现时代的最后余音
19世纪后半叶是大发现时代的最后一缕余音,因为地理的阻隔而未被探索过的地方已经不多了,而中国的西南山地就是这样一块地方。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吸引着来自西方各国的冒险者,传教士、军官、标本贩子……各色人等都在这里寻觅新的物种。从后世的褒贬来看,谭卫道神父(FatherArmandDavid)显然是其中声名最为显赫的数人之一。
入乡随俗的谭神父。图片:omlet.co.uk
从年初次来到中国,到年最后一次离开,谭神父在中国断断续续呆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其中让他获得了最大荣耀的,是年春天在穆坪(今四川省宝兴县)的采集工作。在上百个新描述的物种中,有大熊猫、川金丝猴、数十种杜鹃、龙胆和报春,以及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珙桐(Davidiainvolucrata)。谭神父当时暂住的邓池沟天主教堂,如今已经成了博物爱好者的一个小小的朝圣之地。
邓池沟天主教堂,大熊猫、川金丝猴和珙桐最初被制成标本的地方。
年3月下旬,谭神父得到了他的第一只大熊猫。大约一个月以后,他在海拔米的山上见到了一棵开着飘逸白“花”的乔木。这种植物的标本送达巴黎之后,于年被植物学家HenriBaillon命名发表。植物的科没有用人名命名的,所以属名已是植物分类学中最高规格的待遇。彼时谭神父已经返回髪国,想来这份荣誉他是及时地享受到了。以谭神父的名字为种加词的物种有几十个,他自己也作为作者发表新物种,大熊猫的命名人就是他(AiluropodamelanoleucaDavid)。像这样身兼属名、种加词、命名人三重待遇还横跨动植物两界的,历史上并不多见,如今更是已成绝响。
大卫氏马先蒿Pedicularisdavidii。图片:顾有容
园林中的珙桐
在谭神父之后,另一位著名的植物采集者威尔逊(ErnestHenryWilson)也和珙桐扯上了关系,过程可谓一波三折。他受雇于哈里·维奇爵士(SirHarryVeitch)去湖北宜昌寻找珙桐,到了地方却发现树被当地人砍倒盖房子了。后来他在一处峭壁上发现了一小片珙桐,采了标本。在运回英国的途中,威尔逊的船沉了,好在珙桐的标本被抢救了下来。
“植物猎人”威尔逊。图片:ArnoldArboretum/HarvardCollege
年,珙桐的种苗被带到欧洲,而后是北美洲。西洋人在惊叹这种“北温带最美丽的乔木”(《中国——园林之母》,威尔逊著)的同时,也让它在欧美各国的园林中开枝散叶。坊间传言,年先总理周公恩来在日内瓦见到珙桐开花,甚为喜爱,经当地人介绍,方知此树来自中国。周公回国后遂指示有关部门开展引种栽培工作。我觉得这多半不是真的,算算时间六十多年过去了,中国哪个城市里能见到珙桐作行道树的?按说珙桐适应的气候条件还挺宽泛的,在帝都也能露地越冬,然而除了植物园,似乎就只有清华大学里种了几棵。哦还有奥森,那都是很晚近的事情了。
珙桐已经被引种到世界各地。图片:wallygrom/Flickr
为什么要展开“白鸽翅膀”?
珙桐之美,美在其“花”——实则是花序外面的两枚总苞片。种加词involucrata就是“几朵花被总苞包裹着”的意思。珙桐真正的花并不起眼,连花瓣都没有。若干朵雄花和一朵雌花或两性花组成一个头状花序,也就是两片“翅膀”之间那个紫色的小球。
其实,中间的小球才是珙桐的花。图片:S.Rae/Flickr
完成授粉以后,雌花会发育成一个状似小梨的核果。果实于十月间成熟,核大且硬,薄有果肉,酸涩而不堪食。珙桐的俗名“木梨子”和“水梨子”就是由此而来,据说旧时旅人有时会拿它聊解饥渴。
珙桐的果实。图片:Zephyris/wikimedia鐧界櫆椋庤兘娌诲ソ鍚?鍖椾含鐧界櫆椋庣殑娌荤枟鍦熸柟鏄粈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