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眼表病 > 患病饮食

写作讲座写人记事之如何写2

各位同行、各位老师:

关于写人记事之“如何写”,我们在前面讲了“三有”,现在来说一说“三抓”。

二、关于“三抓”

第一、抓特点

写人的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这是表现人物最基本、最容易掌握的方法。也是展示人物性格较为有效、经济的手段。

1、《我的母亲》(胡适)中,写母亲的特点是“慈母兼任严父”。写对“我”的严格要求和管束、处罚(这是严)。写“我”“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眼病(这是慈)。

比较:《我的母亲》(汪曾祺)。汪曾祺先生三岁的时候,母亲就因病去世。因为年幼,所以他对母亲没有什么印象。但是,通过旁人的口,他知道了母亲的温和与友善。看看汪先生笔下的“母亲”:

前年我回家乡,见着一个老邻居,她记得我母亲。看见我母亲在花园里看花。——这家邻居和我们家的花园只隔一堵短墙。我母亲叫她“小新娘子”。“小新娘子,过来过来,给你一朵花戴。”我于是好像看见母亲在花园里看花,并且觉得她对邻居很和善。这位“小新娘子”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老太太了!

2、《我的老师》(魏巍)中的蔡芸芝先生,“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温柔美丽、慈爱公平。

3、《王几何》(马及时)中的“王玉琳”(王几何)——风趣幽默、善教乐教。

4、《我的几位老师》(个人习作,《南方教育时报》.3.14第14版)中,周军云老师“咬牙切齿”教读生字,用教鞭敲击讲台或黑板让我们安静;夏芳清老师记性好,善教诗词;刘子清老师文白夹杂解释历史名词;王云阶老师喜欢用拳头敲击黑板让我们记住重点等。

第二、抓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彰显精彩。有动作上的细节,有场面上的细节。细节就要写得详细而具体。

1、《背影》(朱自清)中:

(他)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的流下来了。

简析:这段文字,对父亲爬月台去为“我”买橘子作了细腻的动作描写,使我们真切体会到一个年迈的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这也是《背影》一文中最动人的地方。

2、《荷花淀》(孙犁)中:

小说开头描写水生嫂在月下边织席边等丈夫回家:“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而当得知水生要上前线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同样是写织席,可写出了不同的动作细节,前者表现出人物恬静美好的心情,后者却表现出人物感情的复杂并为之掩饰的心理。

3、《银阶伯伯》(个人习作,《襄阳晚报》.12.02第27版)中的“银阶伯伯”一生勤劳却一直吃苦受累,生活基本没有大的改善。在文章最后,我写了这样一个“细节”:“我给他一瓶雪碧饮料,他拿在手里,一直没有打开盖子。”这个细节说明什么问题呢?或者说,对凸显主题有什么作用?

简析:这个细节至少有两种含义:一是“银阶伯伯”对雪碧饮料还很生疏。二是他自己舍不得喝,带回家去给小孙子。

第三、抓结尾

好的结尾能给文章增添意味深长的韵致,真正做到余音绕梁,令人咂摸,回味悠长。

1、《信客》(余秋雨)中的结尾:

他死时,前来吊唁的人非常多,有不少还是从外地特地赶来的。根据他的遗愿,他的墓就筑在老信客的墓旁。此时的乡人已大多不知老信客是何人,与这位校长是什么关系。为了看着顺心,也把那个不成样子的坟修了一修。这个结尾“妙”在哪里呢?

简析:诚信为人,总会有好报。“信客”“信客”,既是指送信的人,也暗含“诚信、守信”的意思。善良为人,诚信待人,才是为人处世之道,最终也不会吃亏的。

2、《银阶伯伯》(个人习作)中的结尾一段:

今年暑假的时候,我回老家,坐在堂屋跟父母说家常。银阶伯伯从门前经过,我喊他进来坐一坐,喝杯水。银阶伯伯打着赤脚,光着上身,穿一条破旧裤子。头发全白了,身体衰老得厉害,不复往日的模样。……

简析:这个结尾有什么寓意?银阶伯伯年轻时勤劳苦干,年老依然没有过上好日子。与“银阶伯伯”相仿的这部分人需要社会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3、《端午节的鸭蛋》(汪曾祺)中的结尾: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吗?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这个结尾你觉得好吗?好在哪里?

简析:巧妙表现了知识性,趣味性,时代感。

通过琢磨文章的结尾,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有的结尾是一种“总结”,这种总结,不是作者自己说出口的,而是文章水到渠成自然体现的。有的结尾,看似“跑题”,实则不然,是另一种巧妙的“升华”。

还是那句老话,文无定法,要在得法。通过阅读,鉴赏,分析,比较,引导学生掌握写人记事的基本格式和套路,这是写作的基本功。这个基础打好了,今后无论写什么体裁、题材,应该是可以胜任的。

我有个建议,老师们可以多指导学生读一读现当代文学中那些名家的散文、随笔作品。比如:周作人、梁实秋、丰子恺、汪曾祺、孙犁、杨绛、木心、董桥等的作品。

我还建议,将上述名家(不限于这几位)的相关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同是写人记事的文章,各位名家的着力点有何不同。由此让学生体会,辨析,感悟,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初浅体会,粗陋、肤浅在所难免,讲得不对、不当、不妥的地方,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向大家学习!

再次感谢生成语文课堂研究团队!感谢谢超老师和几位主持人!谢谢大家,再见。

(年5月9日在生成语文课堂研究中心群上讲座实录之二)

长按







































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好
北京白癜风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http://www.mvuov.com/hbys/4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