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党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中共天津市委3月30日公布梁有祥同志事迹,追授他“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和天津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梁有祥生前是天津市纪委监委宣传部副部长。年2月19日,在工作期间突发心脏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41岁。
梁有祥同志参加工作22年来,始终以饱满热情和忘我精神奋战在为民服务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的忠诚与担当。他刻苦钻研、精通业务,创新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在查办案件中发挥关键作用,被称为案件监督管理的“活账本”;他爱岗敬业、笔耕不辍,用心讲好新时代纪检监察故事,精心组织拍摄《初心之问》、《廓清迷雾再起航》、《校准担当作为的标尺》等警示教育专题片,在党员干部中引起热烈反响;他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带领团队连续奋战45天,高质量完成平方米全面从严治党主题教育展览布展任务,打造全市警示教育重要阵地。
梁有祥同志事迹公布后,在天津市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认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梁有祥同志是纪检监察战线涌现出来的优秀代表,要学习他对党忠诚、为党尽职的政治品格,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人民至上、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勤勉敬业、忘我奉献的优良作风。
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梁有祥同志为榜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提振士气,迎难而上,创新竞进,不懈奋斗,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
延伸阅读:
通讯丨印记——追记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梁有祥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但宽度是无限的。
“一个人生命意义的长短,取决于他付出的实际的短长。”这是天津市纪委监委宣传部副部长梁有祥年底写在工作日志里的话,也是他一直追求的价值坐标。
那一年,梁有祥走上正处级领导岗位,正是事业扬帆之时,但他的血压和心脏却出了状况。医生告诫他,“要注意休息。”妻子担心,“你总这样拼命工作咋行啊!”他淡然一笑:“我还年轻,这点小毛病,不打紧,扛得住。”他没有向同事们声张,他不愿因为自己的这点“小事”而耽误工作。在日志中他写道:“组织对自己委以如此重任,自己当以百倍的努力来回报……”
就这样,他一边悄悄服药,一边坚守岗位,勤奋工作。但他终究没能扛住病魔偷袭——年2月19日,春节假期后正式上班的第二天,他突发心脏病,倒在了他热爱的岗位上,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如今,在他工作过、奋斗过的地方,还留存着他生命的印记——30本工作日志、百万余字文稿、平方米的警示教育展厅……这些他为之付出心血的文字和实物,记录着他短暂人生绽放的光华,给人们无限的追思。
在文字的田野笔耕
留下有意义的印记
“生活污水治理攻坚有力、‘厕所革命’成效显著、道路工程稳步推进……‘臭水沟’变身小花园。这得益于天津市纪委监委派出干部的辛勤工作与示范带动。”这是梁有祥主笔的长篇通讯《困难村的蝶变》,刊发在年1月19日的《中国纪检监察报》上,讲述的是天津纪检监察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故事。如今,这份报纸仍放在他办公桌的一侧,却再也不会被他翻阅。
“梁有祥总能写出别人发现不了的闪光点。”
“他写的每一篇材料都有亮点新意。”
扎实的文字功夫,非一日之功。梁有祥有个陪伴了他多年的习惯——每天下班后,他都将当天的报纸、杂志带回家,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抓紧学习。与一般人一提到写作就犯怵不一样,他采写的报道或起草的文稿,总有鲜明的思路,总能写出与众不同的东西来。
“作为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新闻宣传的人,他写的新闻稿很快脱离公文体,越来越像职业记者的作品。”与梁有祥合作过的媒体记者及同事们评价,他是一个腿勤、脑勤、笔勤的人。
年10月的一天,中午在食堂吃饭时,梁有祥遇到了同事张梅。梁有祥问她,“在开展人防系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时,有没有发过纪检监察建议书,效果如何?”经他这么一提醒,张梅想起他们室的确在短时间内连发过两份纪检监察建议书,且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当天下午,梁有祥的身影就出现在了张梅的办公室,并很快采写出一篇报道。张梅说,“这篇稿子不仅准确介绍了我们的工作,还找出了其中的亮点,对我来说是闲聊‘无心插柳’,但他却是个‘有心人’。”
梁有祥的确是个有心人,即使闲聊,往往也是在琢磨工作上的事儿。张梅回忆,他俩在食堂偶遇一起吃饭的时候,十次有八次闲聊会拐到工作内容上。还有的同事说,刚认识梁有祥的时候,感觉他有点“傲慢”,不爱搭理人,甚至从他面前走过,他都好像没看见一样。但是接触时间长了才发现,原来他并不是故意不理人,而是在想事情。无论吃饭、打水、还是散步,他似乎永远在思考。这些闲聊与思考所得,结晶成了一篇篇精彩的报道。而他也在文字的田野里乐此不疲地耕耘。
他走的那一天,午后散步后,回到办公桌前准备继续工作。当时,他正着手起草一份“清廉天津建设工作意见”的文件。这项工作他十分重视,已提前做了充足的准备。然而,文稿尚未起笔,他却没有机会继续写下去了。
他曾说,“我就是想多干点事儿,在我走过的每个岗位,都留下一些有意义的印记。”
把平凡事干到极致
有第一绝不当第二
梁有祥是个从来不甘落后的人。年参加工作起,他一直在天津市引滦工程黎河管理处工作。年6月,他被借调到当时的天津市纪委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室,开启了11年的纪检监察工作历程。这11年间,他记了30本工作日志,书写着他在纪检监察战线的奋斗轨迹和心路历程,字里行间展现着这个年轻人的思想、理想、梦想、畅想、念想,跃动着一颗对事业的执着、忠诚之心。
年11月,梁有祥被任命为天津市水务局引滦工程管理处纪委书记。他在工作日志中这样记述:自己的角色是“兵头将尾”,肩负着既是组织者又是执行者的责任,勉励自己要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和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精神,把全部心思用在“真干事”上,把全部本领用在“多干事”上。
年,梁有祥作为基层优秀纪检监察干部,调入天津市纪委案件监督管理室。入职那天,他在工作日志中写道:要继续树立创新意识,勇于思考探索,在比较、分析、研究中有所发现、有所推进。为了尽快进入角色,他研究学习了大量纪检监察工作制度规定。那时,他的桌子上总有两摞文件,是按内容分类提前整理好的。同事高锋回忆,每当大家遇到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处置的案件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梁有祥。因为只要你能说出这个案件的有关情境,他就能马上说出,哪一年出的哪份文件里对相关内容作了怎样的规定,并能很快从中挑出你需要的那份文件。“这是我们最佩服他的地方,大家都称他是‘活字典’。”从初来乍到,到对各类制度规定研究透彻、张口就来,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努力?
他的妻子告诉记者,“有祥每天回家后还要继续读书看报。他的习惯是弄一盆热水,边泡脚边看报,遇到好文章就剪下来,或者用手机拍下来。这么多年,他好像每一天都在工作、工作。他也感觉亏欠我们娘俩,总想着弥补。去年我生日那天,他打电话问我,想要什么礼物。我说,你能按时回家,陪我和儿子吃顿饭,就是最好的礼物……”
他对任何事都尽心尽力尽责,即使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要精益求精,苛刻到“吹毛求疵”。
“给他的文稿一定要谨慎再谨慎,尤其不能犯低级错误。因为从字词到数据再到排版,他都会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