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眼表病 > 患病饮食

一到医院看这个病老师

暑期,医院血管外科门诊看病的老师多了起来。血管外科主任蒋劲松主任医师说,每年暑假都是老师们看下肢静脉曲张的高峰,这和他们的职业有关。下肢静脉曲张作为一种常见病,病因往往是久站或久坐,腿部的血液回流不畅,长期积累导致静脉相对薄弱的地方遭受冲击而膨胀,形成静脉突起,这就是为什么下肢静脉曲张在老师这一职业中比较多见。此外,像营业员、厨师、理发师等日常站立工作较多的人和白领、IT从业人员等日常久坐在电脑前的人,都是常见的患病人群。1年轻时一个人教三个年级五门课从早站到晚还兼职给学生理发徐老师,76岁,海盐人。昨天上午9点,医院22楼血管外科病区病房里,老伴和女儿陪着他。躺在病床上,徐老师跟我讲起了年轻时候的故事。年,徐老师从当地师范院校毕业,当时部队里有一个文职的职位想招他,还来了他家里好几次。但是,徐老师的母亲得了血吸虫病,需要人照顾,他的哥哥姐姐先后因病不幸去世,父母只剩他一个儿子了,考虑再三,徐老师还是选择在当地一所小学教书。“25块一个月。”徐老师至今清楚地记得刚毕业的工资。那时不像现在,徐老师所在的学校在农村,都是远远近近村子里的小孩凑到一起读书的,一开始只有他一个老师。他一人要教三个年级,班里40多个人,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的学生全坐在一个教室里,这个年级上好了,上下个年级。不仅如此,他兼任各科老师,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都是他教。“真的,几乎是一天从早站到晚上,没得休息的。”回忆起过去的岁月,徐老师满是感慨。当了两年老师,徐老师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前往支援农村3年。这期间,重活累活他都没喊苦,每天因为挑担,肩膀上落下两条红红的印迹。3年后再次回到学校,徐老师依旧和之前一样忙碌。白天除了教书,还和校长一起搭档,免费给学校里的学生理发。“我们农村里嘛,小孩家里都挺穷的,没钱去理发,所以我们就自己给学生理了。”这一理,就是20年。徐老师说自己在学校“要么上课要么理发”,都是趁中午或者体育课,学生们空的时候给他们理。所以,“除了上课要站着,理发也是站着”。大约就是从那时起,徐老师忙碌了一天后,晚上躺下来,总觉得腿酸酸的、胀胀的。平常的生活被教学填满,徐老师甚至不敢请假,“一请假,代课老师只帮忙管管孩子,等我回来就跟不上进度了。”上世纪80年代,家里还有11亩田要耕作。从学校下班后,徐老师批改完学生作业,晚上还要干农活,再加照顾家里的4个小孩,忙得像个连轴转的陀螺。腿不舒服,就忍着,“负重前行。”55岁那年,女儿在杭州找了对象成家,于是徐老师选择提前退休,从海盐来到杭州,照顾女儿一家,帮忙带带小孩。生活节奏是比工作时慢了下来,也有闲暇时间和老伴出去旅游了。从55岁到70岁,徐老师退休后腿酸疼的情况倒是没有像工作时那样感觉明显了,不过小腿上出现像蚯蚓一样的红血丝,渐渐地,肉眼能够看到变粗的静脉血管,直到左小腿肤色开始发红发黑,有时候走路腿还有点痛。年,徐老师第一次来到医院血管外科主任蒋劲松主任医师的门诊,那时候腿已经胀痛得有些厉害,那次,做了手术后,徐老师康复出院了。这周一(7月20日),徐老师再次来到蒋主任的门诊。他提起裤子,蒋主任发现,他的左小腿再次发黑,伴有肿痛,腿上还有一处溃疡,已经烂出了一个洞,属于静脉曲张最严重的一期(六期)了。76岁徐老师的小腿(术前)前天,蒋主任为徐老师做了微创手术。昨天下午徐老师顺利出院了。2

82岁快报忠实粉丝林老师:“和我一样的静脉曲张患者一定要早就医”

下肢静脉曲张病不能拖,这一点徐老师隔壁病房的林老师深有体会。林老师今年82岁了,杭州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林老师一说她是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的,我和正好来查房的医生不约而同地“哇”了一声,这在如今也是难考的一所学校,更何况是林老师那时。的确,林老师清亮秀气,身上一股知识分子的气息,82岁的她说话言谈间像极了一位慈爱的老师在跟我娓娓道来。林老师年大学毕业后,先是留校做海洋研究,3年后转到上海的一所中学教书。“我的人生,前四十年在上海,后四十年在杭州。”年,林老师回到杭州,在杭州铁路中学教地理。每天上三到四节课,站2-3小时,上下班回家倒腾公交加走路两小时。年轻的时候,林老师总觉得自己有用不完的力气,从不觉得累。那会儿还没有双休,一周工作6天,难得的休息日一般都是被家务填满的。年,林老师退休了。退休后也没有闲下来,家里的家务由她一手包办,还要和老伴一起带孙子。从那时起,有时候晚上入睡时,林老师总感觉腿胀胀的。最近5年,症状明显了。左腿出现紫色的蜘蛛网状的血丝,林老师开始还以为是血管破了,内出血了。5医院就诊过,确诊为下肢静脉曲张。那时林老师问医生,有药能治吗,当医生告知她需要做手术时,她吓坏了,“我不痛不痒,为什么要手术?”于是5年来林老师一直“讳疾忌医”,索性打定心思不去管这毛病。可疾病在发展,这段时间,她的右腿发黑,长了溃疡,肿胀,发痛,这才不得已来到蒋劲松主任的门诊。林老师下肢静脉曲张已经到了四期,需要手术。一听到手术,林老师担心地问,“一定要做手术吗?大手术还是小手术?”蒋主任耐心地解答,现在的静脉曲张手术大都以微创为主,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部分患者还能实现24小时内出入院,所以不必紧张害怕。针对林老师目前的情况,由于右腿化脓,得先抽脓,等消炎消干净了,再安排手术。临走时,林老师特意告诉我,她是都市快报的忠实粉丝,她特别想通过我们的报道,提醒和她一样的患者,“静脉曲张一定要尽早看病,不要像我这样拖,越早看越好,越晚越严重。现在不用担心了,医生的水平都很好的,微创手术,小小的切一下就好。”3

曾穿着五六厘米的细高跟当班主任一天站六七个小时

周老师今年35岁,在杭州一所小学教语文。昨天她是陪着同事来看病的。一年前,她自己在蒋劲松主任这里做了静脉曲张手术。10年前,大学毕业的周老师刚参加工作,教两个班的语文,还是班主任。当班主任相对来说比较辛苦,凡事需要亲力亲为。一天下来,周老师起码得站六七个小时:早上7点多开始早自修,8点多结束,要站一个小时;上午两节语文课,一节课40分钟,站一个半小时左右;中饭时管理分饭、分菜,吃完管理学生值日搞卫生,要弄个一小时多;下午,当班主任还要兼上道德与法治、班队课、心理辅导等课程,平均下来每天下午站一两小时;放学了,组织学生排队放学,把他们带到接送点,一个个送完,要一个小时;除此外,还有课间操、晨跑,班主任也要站在操场上,这些零零碎碎的事,加起来一个小时。年轻的周老师爱美,上班喜欢穿五六厘米的细高跟,“这样一天天站下来,正常人都吃不消。晚上平躺在床上,常常觉得腿好累。”有一天半夜,周老师小腿肚突然抽筋,从那以后,时不时会抽筋。大约五六年前,周老师小腿后侧有青筋凸起,这还是有一天同事走在她身后时发现的,之前她都没怎么注意。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是下肢静脉曲张,因为腿不痛,周老师没把这个病放在心上。不过,从那时起,她脱下了高跟鞋,“有人跟我说,再穿高跟鞋,腿上的筋要爆裂的,我听得害怕,就不穿了。”周老师笑着调侃道,“年纪大了么,还是要追求舒适度的呀。”这两年,周老师犹豫再三要不要手术,“主要是怕手术,所以一拖再拖。”但是夏天穿裙子,青筋露出来尴尬,所以去年,她医院。“还好来得早!蒋主任跟我说,年纪越大会越严重的。我这个情况,没有扩散到很多血管,属于轻度的小问题,做了微创手术就好了。”

老师,您辛苦了!免费送出10个血管外科专家号今起通过快抱App报名

蒋劲松主任说,下肢静脉曲张的进展,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一期二期病情还比较轻微,只是站立时能看到表浅的静脉血管弯曲增粗,此时建议进行保守治疗。一旦发展到三期四期,皮肤表面出现色素沉着,发红发硬,或是有瘙痒、湿疹、下肢水肿等问题,这时就应该及时采取手术,缓解病情。随着病情进展,到了五期六期,患者会出现溃疡出血,甚至形成血栓,严重的可能有截肢、肺栓塞死亡的风险。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静脉曲张都需要手术。早期最轻的毛细血管扩张,即静脉曲张一期,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如多活动、多喝水及穿弹力袜来缓解症状。“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因为长期久站讲课,老师成了下肢静脉曲张的高发人群。这次,我们面向浙江省教师群体,送出浙江医院血管外科主任蒋劲松主任医师的10个免费专家号。如果您是在职/退休教师,感觉自己有下肢静脉曲张症状,或已确诊后想请蒋主任评估,可以下载“快抱”App,在屏幕“活动”页面找到对应链接,上传教师资格证,即可报名。报名7月26日(周日)12:00截止。“快抱”App记者张煜锌通讯员陈晓华陈乐高编辑潘雷监制徐芳

▼往期精彩▼

多汗、暴瘦20多斤47岁当奶奶的她以为更年期提前没想到竟是脑子里长了个“雪人”!

一周三顿小龙虾夜宵34岁小伙身体里这个东西吃不消了不得不割掉

忙!忙!忙!眼视光医生迎来暑期门诊、手术高峰一上午接诊33个小患者23个患有斜视预约了12台手术

“身体不舒服,打电话给儿子,还不如打给结对医生”医院三分之一的员工和周边居民自愿结对

她患癌七年不自知人越来越胖还以为是内分泌紊乱其实是得了这种罕见类型的肺癌

贴三伏贴应注意什么?医院没时间怎么办?国医馆名中医组团解答

点“在看”,更健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vuov.com/hbys/111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