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背景
1.1建成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在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各种城市疾病越来越突出。自20世纪末中国城市化进程持续增长,城市化率以年均1个百分点持续增长了20余年。以上海为例,—年10年间,城市人口增长29%,约万人,建成区面积从k㎡增长到k㎡,而近五年新增建成区面积一直维持在15%左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中的各种疾病日趋蔓延,心理问题日益突出。近几年实证调查研究数据表明,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对城市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已影响到大脑功能,并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及病症加重。
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探索城市生活和情绪行为障碍(EmotionalandBehaviorDisorder)、心境障碍(MoodDisorder)、神经系统疾病等的统计关系——已成为城市健康研究的国际研究前沿热点。托斯特(Tost)等人年在《自然—神经科学》(NatureNeuroscience)上就城市环境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他们指出尽管城市居民一般生理健康水平优于乡村居民(主要是因为教育、经济、医疗设施),但精神健康却低于乡村居民;且15岁以前所居住的城市环境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最为显著。目前解释城市社会环境对精神健康影响的主流理论是社会漂移理论(SocialDrift),即不良的精神健康水平导致社会水平向下移动。托斯特等指出,城市环境对心智健康的影响主要来源于两大类心理压力源:一个是高复杂度、高异质性、高变化率的城市景观及其中有害的社会环境,另一个是被迫缩短的社会距离以及对个人空间的入侵。
对于城市规划设计师而言,我们对下面这些问题感兴趣:暴露在不同的环境中,将如何影响人们的应激反应和情绪,进而如何影响人们的心智健康和认知能力?是否可以通过研究人对于不同环境的情绪反应以及认知能力变化,设计更有利于人心智健康的城市环境?西方关于环境感知的研究表明,对比建成环境,更多接触自然环境对城市居民的生理及心理健康都有恢复性的良性影响。按照马斯(Maas)等人就绿地布局和流行病分布的相关统计结果表明,在公园1km半径内居住,经常接触绿地的居民,其冠心病、脖颈及肩周疾病、背部疾病、抑郁、焦虑、上呼吸道感染、气喘、偏头疼、头晕、肠道疾病、尿路感染等诸多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居住在离公园更远地区的居民。
自然环境对人的健康影响,可以概括为情绪健康和认知健康两个方面,统称为心智健康。其中情绪健康主要包括减轻焦虑等负面情绪促进正面情绪、降低血压、减缓压力等。认知健康主要表现在提高注意力和改善工作记忆两方面。也有一部分将情绪和认知两种影响结合考虑,评价为自然环境的综合恢复性体验。
1.2理论背景及主要研究进展
1.2.1有关情绪的理论
因为大部分恢复性影响集中体现在情绪和认知能力上,所以在了解自然对人的恢复性健康影响之前,必须先了解环境心理学关于情绪的理论。拉塞尔(Russell)把情绪的文字描述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大部分情绪可以简化成一个二维模型(图1)。
图1拉塞尔情绪模型
拉塞尔指出复杂的情绪可以被简单的理解成两个主要维度,一个是和偏好程度相关的情绪效价(Valence),即图中的Y轴,从喜欢(第一、第二象限)到不喜欢(第三、第四象限);另一个和兴奋程度相关的情绪唤醒度(Arousal),即图中的X轴,从低兴奋度(第二、第三象限)到高兴奋度(第一、第四象限)。研究情绪的认知心理学综述指出,将情绪效价和唤醒度分开测量集中分析的效果,其效果要远好于离散的情绪指标测量。
1.2.2自然环境对健康恢复性影响的理论
主流学术观点认为自然环境比起建成环境,具备对情绪和认知的某种正面修复性效应。证明自然对心智健康的这种修复效应主要有三种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研究、问卷调查和实验。其中实验方法能够更严格地控制工作压力、医疗水平、经济水平等影响健康的其他外部因素。目前实证表明自然环境对人的恢复性健康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对情绪效价的影响。一般来讲,更加自然的环境刺激容易引发更加正面的情绪,而更加城市化的环境却更容易引起负面的情绪,持续的负面情绪对心智健康是有害的。情绪效价方面的研究,同审美偏好研究有密切的联系。
(2)对唤醒度的影响。卡普兰(Kaplan)的减压理论(StressReductionTheory)认为恢复性主要体现在生理心理应激兴奋及其引发的疲劳的恢复上。乌尔里希(Ulrich)指出人对于各种(包括环境在内的)刺激下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或生理兴奋反应(即唤醒),这种反应往往是不受文化社会影响的一种本能反应。持续一定时间的兴奋/压力容易引起疲劳,持续的兴奋状态对心智健康是有害的。自然环境能够缓解这种生理或心理的兴奋,而大部分城市环境只会加剧这种兴奋。
(3)对认知能力(主要是注意力)的影响。卡普兰的注意力恢复理论(AttentionRestorationTheory)认为自然的恢复性主要体现于对注意力的恢复。他指出注意力分为两种:一种需要消耗精力,比如读书、工作等;一种不需要消耗精力,比如观察自然。前一种持续一定时间以后注意力会耗损,人会疲倦;而后一种不需要消耗精力的注意力活动对前一种需要消耗精力的注意力有一种修复效果。所以在我们工作了一段时间疲倦的时候,看一会儿自然甚至是自然的照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集中精力工作。
(4)对主观恢复性综合评价的影响。在卡普兰注意力恢复性理论基础上,哈蒂格(Hartig)针对恢复性环境的四大特征(远离度[BeingAway]、魅力度[Fascination]、延展性/和谐性[Extent/Coherence]、相容性[Compatibility])设计了主观恢复性量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活力、新颖性等特征。
学者往往认为环境对情绪效价、唤醒度、认知能力和主观恢复性综合评价这四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虽然有越来越多的实验实证支持环境对人的情绪、认知等心智健康的影响,但由于大部分研究实验样本量比较小,测量著名的白癜风医院白癜风治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