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师范大学就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这个知乎式的问题今天被菌菌拿到了这里。
正所谓一万人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
无论你是本科还是研究生,无论你是在校生还是毕业生,相信你都有一些独特的体验。
这次,让我们一起看看别人眼中的师大。
一声师大一生情,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更爱我们的师大。
11级汉语言文学系,15级毕业生,现南方读书。以前的相册里有好多关于师大的回忆,现在听别人讲“师大”或自己讲出这俩字,指的都是他们本省的那个学校,心里都会有背叛河师大的感觉。
河师大的几年里,我看过西区的校门从旧到富丽堂皇,看过西施楼和网球场那条路的满地银杏落,看过凌晨12点的帕瓦罗蒂。
1.年暑假,东餐厅后面的向日葵,当时学校在修桥,为了抄近道,我们会选择河边的小路去文科楼,虽然泥巴路的确别有一番风味,但我们真更多的是为了赶时间。夕阳已经要落下的时候,我拍下这朵向日葵,想鼓励自己和他一样面相阳光。
2.张承志有一部小说叫《北方的河》,里面的河奔腾汹涌,而我印象里的“河”在北方很不常见。
因为几年下来我已经把20路的沿途风景看了个遍,劳动桥那一站附近,河里的水稀稀拉拉地淌着,着实叫我感受到北方的少雨气候,这和我的老家差别有点大。我不喜吃面喜吃米,到了北方以后又很容易上火,虽然东西区餐厅里有米饭,但我喜欢的米饭是那种特别硬特别硬的,大学几年在新乡吃过的唯一一次那样口感的饭是在破街的一家叫大叫月亮的小饭店里。
从一到大四,为了习惯新乡的饮食,我下了很多功夫。
3.中心花园,这是我第一回被人叫“师傅”的地方。大通社贯穿了我的全部大学生活,这不是语言可以表达的,不论它多么有情怀。
4.东区大门夜景,出去右拐对面有一家王记馍加菜。可能照相的时候我就和小伙伴走在买馍加菜的路上。接着说一件感觉很奇妙的事,有一天我吃西区餐厅二楼的那家炒面,吃着吃着就想说“哇这个味道怎么那么熟悉?”大师兄就在对面一脸懵。想了好久,我恍然大悟,“哇不就是王记的味道?”估计用的是一样的酱吧!炒面具体从左边的门进,盖浇饭旁边~
5.我们的大通社,这是送14级师父的时候,祝她和她都upup!
6.考研教室里,我和我那一万年闺蜜。我们是老乡,高中毕业后报了同一家瑜伽班才知道我们是校友,接着是大学同系,我们住一层楼。
7.喇叭花,中心花园
8.图书馆,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杂志室。因为可以看到《城市画板》这样的图多于文字的杂志。其实我一直不清楚图书馆的全部结构,因为我是个学渣。
9.娃,你们拍毕业照,我拍你们就好。啧啧啧,这个滤镜挺好哇~
10.深夜.考研教室,文科楼。我坐右边那个有红包的位置。我承认自己是个很要强的人,别看我表面平平静静,可能我的内心早就波涛汹涌了。那时候我就开始强制自己在早晨第一和夜里最后之间最少占一样。我现在想通了,不管学历多高,钱有多少,过的高兴才是最重要的,老是这样会把自己弄的很累。但这不等于那句“你高兴就好”。
11.西区的水果摊,河师大的物价真的很良心呐,当年我买水果一回不会超过5块,现在呢,都差不多翻倍。除了水果,西区的特产又有小胖夹馍,绿豆糕,听说好像又有好看的小哥哥了~
12.西区文科楼前小路,以前嫌学校人多,现在的学校老大了,但有些空,想回河师大。这张图就叫走在风中今天阳光忽然好温柔~
13.看看东区大门边的蔷薇,等路,我一般不坐,因为绕路,我又晕车。
14.河师大特产:女生和炒粉,年,我已经拿到了offer,急切地想走出河师大,看看新的天地~
15.已经进入到考研的重要阶段,我只有用拍照的方式缓解我的压力。一个为了考研心中惆怅到彻夜睡不着的少女疲惫地拿着手机现在路边拍下这一墙红花的情景,你大概是可以想象的。
16.小胖超市里的苹果
17.认出哪里了咩?文科楼一角,这是我要读的地方。到了考研后期,我已经紧张到不能在听见其他人翻卷子读书的程度,所以只好另找地方读书,当然我同样在这里思考过人生。
18.阶梯楼?阶梯。好像是当时采集照片之类的时候顺手照的。大一的某个早晨的10点在阶梯楼最顶层上课,我和另支付同学总是在9点半起床,买了包子豆浆飞奔到教室。从东13楼到阶梯楼,每回都爬的我们很累。
19.东13楼最棒的板报,这个是一个同学被收了电饭锅以后被罚做的。
20,自习室,闺蜜给的西瓜,下面有我们吃西瓜的照片。
21.课堂上不听讲,我们画个小男生。最近北京中科是公立医院吗北京权威白癜风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