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眼表病 > 疾病危害

爸爸都是万能的这些常见的野草不要被熊孩

又到了草长莺飞的季节,带着孩子一起去野外踏青的候,难免会被熊孩子们的一些问题难住:这是什么花呀?那是什么草呀?凡事找度娘势必就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高大形象,所以,具备一些基本的野生植物常识也是很有必要滴!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为了应付我家熊孩子所做的功课吧!这次说的是野草,也就是专门在野外能见到的,和城市绿化植物以及蔬菜类是有区别的,回头再专门来一次“城市绿化植物”的普及吧!

先说荠菜,这个应该是为数不多的大家都能叫出名的“野草”了。当然能叫出名来不是因为我们博学,主要是因为它很好吃。荠菜主要吃的是幼嫩叶,我的经验是其实根也很好吃,和菠菜一样,是甜的,可惜一般都把它挖断了。荠菜一般冬天就开始在麦地里生长,春节期间正当时,过完年一开春天暖开花了就不好吃了。另外,没有经验的人采摘荠菜往往出错,把其他野菜当荠菜,其中最像的就是碎米荠。荠菜形态一般分为两种,花叶与圆叶,花叶常见。花叶的荠菜容易与独行菜、碎米荠、黄鹌菜幼株混淆。圆叶的荠菜往往容易与鼠耳芥等野菜混淆。荠菜现在已经广为栽培,尤其是大城市的菜市场,野生荠菜所占比例没有栽培荠菜大。区别就是野生荠菜主要是花叶荠菜,栽培荠菜主要是圆叶荠菜;野生荠菜一般叶色是棕绿两色,栽培荠菜一般是全绿色。但如果很熟悉的话,什么都不用讲了,只要凭感觉就OK.。

荠菜,还比较嫩的时候

这个就是碎米荠,也叫野荠菜

第二个我要说说鸡头莲.偶然间找到这货的资料真是把我激动坏了,别说城里的孩子了,即便是纯正野生的乡下孩子,现在想找到它也不容易啊,越来越少见了,美味阿,承载了我多少美好童年记忆的东东,放第二位赞一个是必须的!鸡头莲学名芡实,也有叫鸡头米、鸡头苞、鸡头莲、叶、茎、果实都带密密麻麻的刺,没见过的会被她吓到的.这玩意一般在野塘里居多,但关键是现在但凡有点水的地方都被人承包经营养鱼、养虾了,所以野生鸡头莲越来越难以见到了。

鸡头莲一般食用种仁和茎。茎杆一般式夏天采摘,种仁秋天采摘。鸡头莲的茎杆采摘后去皮,颜色有红里透白白,可以直接生吃,粗细如大葱,味道淡甜清爽。生吃时最好挑颜色白的粗大些的。也可以做各种烹饪,炒、蒸为主。鸡头莲茎杆与荷叶梗相似,中空有筛孔,而且拧断也有丝相连。炒着吃比莲藕别有味道。鸡头莲果实像鸡头,全是刺,小时候采摘没少吃它的亏,它的种仁外壳坚韧,可以炒来吃,像炒板栗一样炒,味道比较淡。还可以酿酒。可以磨成粉来吃。还可以像莲子一样做汤。再说一个独家秘诀,这个如果不是小时候经常吃的绝对不知道:它的果仁生着吃的时候虽然有点涩,但吃完以后再喝一口水的话奇迹就出现了,满嘴甜丝丝的,真的!

这个就是鸡头莲果实

第三个说说马齿苋。好吧,我承认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会吃这个东西,好像昨天还在吃。这个东西我的印象非常的深刻,它几乎伴随着我的整个童年。我上小学的时候在离家两公里远的小镇上,我们每天放学就开始往家跑,中午跑着回家吃饭,吃完后再跑去上学,下午放学也要赶紧跑,因为这个两公里并不是什么宽广的柏油路,全部都是荒郊野外的庄稼地。路都是一两尺宽的田埂,或者直接就在高过头顶的玉米地里穿梭,夏天还好,冬天的话说是披星戴月一点都不过分。跑回来以后干嘛呢?想写作业?懒不死你,门都没有!赶紧拿个蛇皮袋出去打点猪食再说,这个比作业要紧要,不打猪食你晚上也不要吃饭了,这是政治任务!出去打的那个东西,就是它——马齿苋!你说我能会忘了它吗?没想到时光流转,当年用来喂猪的东西现在用来喂我自己了……

马齿苋为马齿苋科植物。一年生草本,长可达35厘米。路边常见。太阳花就是马齿苋的一种,学名大花马齿苋。马齿苋一般采摘嫩头食用。马齿苋有酸涩味,食用的话需要先过热水去味,可以炒鸡蛋、做汤、凉拌等,据说有清热解火,利尿的功效,夏天吃吃倒也不错.

这个和马齿苋有点像,不过不是,它叫地锦,我也是才知道,以前统统叫杂草,今天就全部给他们正正名。

下面这个,漂亮吧?这个我也熟悉,从小不知道吃过多少!嫩的时候下面条很好吃。乡下用来下面条的,除了它之外还有芝麻叶和荠菜,这三个家伙堪称面条伴侣,因为芝麻叶可以晒干了大量存放,所以一年到头的吃,冬天芝麻叶就是主力。这个玩意一般就是在春夏之交的时候,玉米地、花生地里较多,我们那叫把它叫做露水白,现在才知道学名叫青葙,也有叫野鸡冠花的,好吧,我只能说一声谢谢了!

不得不说说这个玩艺儿,马兰。这是我来江苏以后才印象比较深的一种东西,河南也有,叫马兰头,但几乎没有人注意它,因为这个东西有点苦,连猪牛羊都懒得采它,更别说人了,田埂边、路边到都是,来这边以后才知道它还能吃!甚至连一些高档酒店都用这道菜作为冷盆菜,好吧,以前确实也没有什么机会进高级酒店,这是我的错。在外面吃过一两回了这才引起了我的重视,开始不怎么认识,等它一开花了我不禁笑了,小样,原来就是你啊!马兰头叶子无毛,而且是一丛丛地生长在一起,冬春采摘,食用嫩头。食用方法是用沸水掺熟,尽量挤去水分,切碎凉拌,最好与碎香豆腐干一起拌。

春天时候的马兰

开花的马兰。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这个马兰其实就是一般所说的马兰头,但开花的马兰和马兰花可不是一回事,马兰花是鸢尾科植物马莲的别名也有叫蝴蝶花、蝴蝶兰的。马兰花,马莲花,蝴蝶兰都是它市场上卖的“马兰席”就是是这种马兰草编成,学名蔺草(念lin,第四声),也有叫石草、席草的,灯芯草也是它,草茎圆滑细长,粗细均匀,壁薄芯疏,软硬适度,纤维长,富有弹性,抗拉性好,色泽鲜艳,清香浓郁,是极佳的天然绿色植物纤维之一。

水芹,还有茭白,这也是江南特有的蔬菜,这些我在北方还真是没怎么见过。水芹是伞形科植物,水生宿根。节短,茎秆微中空,微泡沫状。野生水芹比较低矮,一般10--30厘米以下。水沟里、池塘边、溪水边多有分布。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货长得和毒芹、茴茴蒜非常像,而毒芹、茴茴蒜都有大毒,所以不十分清楚水芹植株形态的人千万不要误在低洼潮湿的地方采摘水芹,毒芹也会杂生在该种环境。传说苏格拉底就是被毒芹的汁液毒死的,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啊,这事还是要当心一些为好,能吃的那种我不熟悉,但有毒的这两个我是熟悉的很。

叶象芹菜叶,夏天开折花,全棵有毒,花的毒性最大,吃后恶心、呕吐、手脚发冷、四肢麻痹,严重的可造成死亡

毒性很大的茴茴蒜,稻田里和常见

这个属于加塞儿的,要说怎么也轮不到它这么的靠前。关于乌饭树叶子,我实在是有个不得不说的故事。乌米饭可实打实的是宜兴特产,宜兴乌米可不是像黑米一样,长出来就是乌黑的,而是在春天的时候,把这种叶子捋下来煮,然后用汤泡米再晾干的。今年春天我在路边见到有个阿姨在卖这种东西,实在不认识,因为从今年开始咱这心里就装着事呢,生怕哪天儿子也见到了问自己不是?于是就赶紧问问,哎,你还别说,还真是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想知道吗?自己查去吧!

乌饭树是杜鹃花科植物,常绿灌木,一般采摘嫩叶。从古到今,这传统据说已经有些年份啦,想品尝一下的,到了端午节前后来吧,采摘新鲜的乌饭树叶,榨汁浸糯米,煮成乌米饭,饭里再加鲜豌豆、鲜蚕豆、火腿肉丁等,香气很浓,极能引起食欲的哦!

乌饭树

木槿花是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木槿的花,好像韩国国花就是一种木槿花。我记得小的时候家门口的池塘边就种植了一排的木槿树,所以我对这种花算是极熟悉的,但认识不等于了解,现在才知道这种我耳熟能详的东西竟然还可以吃!而且还能吃的花样翻新层出不穷……这个别说是我,估计连我妈妈都不一定知道…

木槿花是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木槿的花,据说吃木槿花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木槿花蕾,食之口感清脆,完全绽放的木槿花,食之滑爽。

这是还没有开放的木槿花蕾

香草木槿花薄蛋烧

木槿花(花蕾)炒肉片

木槿花羹汤……今年就不说了,明年我一定定定要尝试尝试,阳泉路一直走,到金三角附近的一段路上有很多的木槿树,盘子我都踩好了,木槿花是每年的阳历6月份开始开花,到时候……阿Q,同去同去!……嘿嘿嘿嘿,谁都别拦着我啊,跟你急!

香椿头我就不说了,谁不认识啊,至于原因么,和荠菜一样,也是因为它好吃,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啊,长的营养高也是我的错?哎……香椿是楝科,多年生落叶乔木,注意,采摘香椿头时千万与臭椿头相区别,两者极其相似,很容易把两个树种混淆。主要区别的话……网上介绍的方法有很多,什么“臭椿叶痕大而倒卵形,奇数羽状复叶;香椿叶痕大而扁圆形,偶数羽状复叶”之类的,烦,简单来说就一个字:“闻”,有香味的旧事香椿,有臭味的就是臭椿,就这么简单!

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这个很常见!无论是河南还是江苏,如果你没有印象,那是因为你没有注意,到处都是,我之所以印象这么深是因为灿灿曾经两次用这家伙难住了我,没办法,人上年纪了记忆力确实不行了。它的名字叫鼠麴(音念区,第一声)草,别名很多,如佛耳草、绒毛草、鼠耳草、黄花白艾、毛耳朵、绵絮头草、清明菜、棉花菜、清明蒿、丝棉草、棉菜等。之所以叫棉菜,可能是因植株叶子棉棉的,像是缺少水分而得名,在这边也常用来代替野艾蒿做清明食物,但我没吃过。

下面这个叫做泥胡菜,泥胡菜是菊科植物,二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别名糯米菜、剪刀草、石灰菜、绒球等。

这是开花以后的样子,这个样子一般都该熟悉了,牛都不吃,苦的很啊,据说这个也可以做菜……真的吗?反正我是没吃过。

能做菜的还有下面的野艾蒿,也是菊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性味与艾蒿基本相同。这三种野菜里面,野艾蒿食用最常见,棉菜次之,泥胡菜最末。野艾蒿口感最好,最被大众接受,现在元祖蛋糕店就有“艾青团”出售。棉菜也不错,粘性比野艾蒿强。泥胡菜苦味重些。但是泥胡菜植株比较大,可全株采摘(不包括根),比较方便,冬春皆可采摘。棉菜虽然也可以全株食用,但植株很小,而且冬天采摘比较好,开花了就不太好了。野艾蒿主要食用嫩芽和嫩枝头。因为丛生,容易采摘,冬春皆可采摘。另外泥胡菜可以捞水后炒来吃或凉拌。

下面这个叫野韭菜,这个我倒是吃过,小时候放学路上经常吃,而且是生吃,没办法,饿啊,现在的小孩哪能体会我们那时候的苦!前面说的那个“今天你踩我头上,明天我长你坟上”这句话,用在野韭菜身上会非常恰当,因为它最习惯于长在坟地里,所以我们都把它叫做……“死人头发”……算了,算我没说……

下面这个叫野葱,野葱确实营养丰富,野葱煎蛋、野葱炒蛋的话口味不错。个人口感,香气浓于普通葱蒜,刺激性气味淡于普通葱蒜,也可以做烹饪香料、炒肉、直接光炒也行。

蒲公英应该都认识,但了解它的食用价值的应该还不怎么多,包括我在内,所以也入编了。蒲公英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蒲公英同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炝拌、风味独特,是药食兼用的植物。

具体吃法:生吃:将蒲公英鲜嫩茎叶洗净,沥干蘸酱,略有苦味,味鲜美清香且爽口。凉拌:洗净的蒲公英用沸水焯1分钟,沥出,用冷水冲一下。佐以辣椒油、味精、盐、香油、醋、蒜泥等,也可根据自己口味拌成风味各异的小莱。做馅:将蒲公英嫩茎叶洗净水焯后,稍攥、剁碎,加佐料调成馅(也可加肉)包饺子或包子。

下面这个叫紫云英,我们那叫草子。这个,怎么说呢,现在应该是很少见了,但在我们小的时候那叫一个多啊,用漫山遍野也不过分吧,当经济作物来种的,每年的春天,遍地的这种紫红色的小花,非常漂亮,而它的用作却是稻田冬季绿肥栽种,什么意思呢?就是等他长好了直接翻过来做肥料了。它的花是蜜蜂采蜜的重要花原,紫云英蜜现在也很常见,但也不是最好的,最好的我们那应该是枣花蜜,最不好的是油菜花蜜。至于说这玩意还能吃,现在想想,这个,应该就是这边所谓的草头吧,一般春季采取,洗净鲜用,煮汤,炒食。反正以前是从来没有吃过的。

下面这个叫车前草,也有叫车轮菜的,是车前科多年生草本,我们那叫虾蟆衣,中医上有利水通淋、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祛痰、止泻的功效,不仅可药用,还可食用,深受人们喜爱。食用方法:采摘嫩叶洗净凉拌或做汤料等。

益母草我认识,但可以吃我也是第一次听说,先前我最多好像听妈妈说过它是做酒曲的原料。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夏季开花,在夏季生长茂盛花未全开时采摘,食用功效:味辛苦、凉,有活血、祛淤、调经、消水的作用,味微苦。食用方法:鲜用或干用均可,煲汤最佳,为良好滋补品,尤其对女人来说,从草名上也可以看出。

哈哈,这个东东又是一个活宝,一般人可真是不知道,梧桐子。梧桐科梧桐属落叶大乔木,高达15米,因为它的树皮从上到下都是绿色的,所以也叫青桐,这个梧桐不是法国梧桐,很多人也把法国梧桐叫成梧桐,但两种树木完全不一样;泡桐亦有很多地区称为“梧桐”,古代制琴用的“琴桐”一般认为是泡桐,但也不是这种。梧桐子是长在像叶子一样的一个小叶子边缘的,每片上面只有小小的几个,可以炒了吃,也可以生着吃,但得来不易啊,十几米高的树,树干高不说,而且很直很滑,以前涂店小学南边的粮库围墙那边有一排,会一直埋藏在我记忆的深处……

这个叫救荒野豌豆,据说嫩叶嫩茎都可以食用,夏天时候的嫩果夹也能食用,说是可以治疗肾虚腰疼咳嗽痰多等症,没吃过,但我好像与印象它的种子是有毒的,农村出来的孩子就这点好,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七七八八心底下大致都有点谱呢!对了,我知道兔子特别喜欢吃这种草,因为它闻起来有点甜甜的。

水里的草绝对不能漏了它,学名空心莲子草,也有叫水花生、革命草的。这家伙绝对够革命,生命力极强,侵略性极强,套用游戏里的话来说就是武力值极高,用不完的血啊!随便在水里丢上几根,如果你不管它的话,过不了一两年,好家伙,整个水面都给你封了!里面的鱼都能憋死!据说嫩茎叶子也可以食用,这个我倒是相信,但没吃过。

也是水里的,很常见,叫“荇菜”,念兴的音,也有写成草字头下面一个杏字的,一样的。叶片形睡莲,小巧别致,鲜黄色花朵挺出水面,花多且花期长,是庭院点缀水景的佳品。原产中国,分布广泛,从温带的欧洲到亚洲的印度、中国、日本、朝鲜、韩国等地区都有它的踪迹。根茎可供食用,可做蔬菜来煮汤,柔软滑嫩,在以前也曾经是美食,现在应该没人再吃了。我没吃过,但极其熟悉,我也是才知道它原来姓荇。

上面这个很熟悉的家伙叫蛇莓,这个应该都认识,河南江苏都有,我曾经一直都认为它就是草莓。蛇莓是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白色柔毛。茎细长,匍状,节节生根。只是它的瘦果小,多数,红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蛇莓可以用于痈肿疔毒、瘰历结核,可配蒲公英、地丁草、野菊花、夏枯草等药同用。

也许是以前我不曾留意,也许是河南根本就没有,但前者的可能性更大,对于鱼腥草,我是到了江苏以后才真正认识的,认识的地点就在窗户下面的花坛里,为了确认,我还专门摘了几片叶子闻一闻,开始不觉得,但等一会以后,那种味道,简直让你欲死欲仙啊……鱼腥草,别名岑草、蕺、紫蕺、侧耳根、野花麦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带根全草。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名见《名医别录》。唐苏颂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

鱼腥草凉拌做法:1.将鱼腥草的老根、须掐去,留下嫩白根及叶片,用清水多洗几遍,洗净去泥沙,用冷水浸泡10分钟,捞出控干水分待用;也可以用开水焯一下。2.将干辣椒切成段,放到温油中炸至酥脆,发出香味,连同油一块倒入碗中待用;3.将鱼腥草放到盆里,放入盐、酱油、白糖、醋、鸡精、红油、花椒面、炸好的辣椒油拌匀,即可食用,口味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与地域的不同着相应调整。麻辣酸甜,清淡爽口,是夏季餐桌上的一道佳品。提示:1.食用时鱼腥草只能吃白根和叶,食用时必须用冷水泡,消除异味。2.冬春交际时其刚吐嫩芽,味道最佳。

上面这个叫红蓼,我们那叫辣蓼子,啥意思呢?意思就是你别碰它,你用手扯一扯它,过一会就知道是啥滋味了。因其生长迅速、高大茂盛,叶绿、且花密红艳,适于观赏,对土壤要求不严,又喜水且还耐干旱,适应性很强;没有病虫害,粗放管理即可。果实可入药,有活血、止痛、利尿等功效。夏天的时候将它割断、晾干驱蚊蝇,效果不错,只是气味辛辣熏眼睛。

红蓼室内简易水养也行,截取一段枝,插在花瓶里,加上水,几天后它就能自行生根,在水中生长。放在窗台或是电脑桌上,既增加室内湿度,又具观赏价值,但在以前的农村,这是不可能的,为啥?漫天遍野到处都是,砍都砍不完,你还养着?被老爹看见了会一棍子打将出去的有木有……蓼有很多种,但样子都差不多,具体分辨的方法,我是说不清,只能是凭经验了……

看到这个估计有人会开始尖叫,没有尖叫的情况有两种,第一,不是纯的在农村放养长大的;第二,本世纪(含)以后出生的。像我,见到了这种东西,那绝对是亲切的要命的,为啥?好吃啊!仔细想想,童年的快乐记忆大部分都是一些可以用来果腹的东西,这无疑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哀。它很小,很不起眼,但名字却很霸气:龙葵。

除了果子可以吃以外,它还可以外用,把叶子揉一揉敷在皮肤上,消炎退肿之类的很有效,尤其是被老鼠咬伤的话,一定要用这个敷一下,小时候大人是这么说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下面的这个学名叫酸浆,刚才尖叫过的现在可能会二次尖叫,没错,他们俩简直就是亲兄弟一样让我们难忘。但实话实说,我还是不敢确诊这个就是我们记忆深处的那个东西,反正你也知道我说的是什么,自己判断吧,我觉得挺像,以后再说吧!

每年的清明前后,黄色的蒲公英和紫色的紫花地丁作为春天第一批勤快的小花开始装点着大地,非常的漂亮,以前我一直不知道它的名字,现在终于知道了。紫花地丁多用于热毒壅盛之时,与金银花、连翘、野菊花等差不多;外用可取新鲜地丁草捣烂外敷疮痈局部。嫩叶可作野菜,是早春有名的观赏花卉。

这个看起来像牵牛花的家伙学名叫打碗花,我小的时候(一直到现在),一直把它叫做狗儿秧,也是可以食用的。秋季挖根状茎,洗净晒干或鲜用。夏秋采花鲜用,主要用于脾虚消化不良,花能止痛;外用治牙痛。

鳢肠,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直立,具匍匐茎;叶对生,披针形;头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白色;瘦果黑色。常见于田梗,沟溪边湿地。全草药用,有收敛、止血、补肝肾之功效。

野慈姑,多年生草本,水生或泥地生,是慈姑的野化品种。既有食用价值又有药用价值,但这货生长在稻田里影响水稻生长,是农民伯伯处理的主要对象。

这东西学名叫藜,一年生草本,种类很多,分布极广,最起码河南、江苏不难见到,在我们那叫灰灰菜。在华东部分地区也叫野苋菜,是实际上植株跟真的野苋菜区别很大。为什么会有人称之为野苋菜呢,因为灰灰菜口感很像苋菜,只是没有苋菜气味重。藜菜主要食用嫩芽或嫩枝头,春天采摘,味道极美,营养丰富。口感比普通蔬菜苋菜要柔软细腻。

食用方法主要是加蒜泥直接炒来吃、捞水凉拌。还可以炒肉、豆腐干、小鲜笋、做汤。也可晾干贮藏。一些高档饭店也以灰灰菜作为冷菜。食用灰灰菜能够预防贫血,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对中老年缺钙者也有一定保健功能。

苋菜有许多的品种,这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叫刺苋。这货完全颠覆了正常苋菜给人的柔柔弱弱感官,长到下面图片这种时候,别说人,猪狗看见都要躲的远远的,你想想它的威力吧!当然刺苋也可以吃,这是整个苋科植物的主要特征,主要食用嫩芽和茎杆,春天采摘嫩芽,食用方法与苋菜相同,一般来说嫩芽不带刺。除了炒来吃、捞水凉拌外,经常做汤,鸡蛋野苋菜汤,口感比一般野苋菜更好,营养价值也更高。

这个叫苦荬菜,这个家伙有很多的兄弟,长的有点像,幸好搜集了不少,味道类似于莴笋头(学名凤尾),但是有比较强的酸涩味,采摘后需要过热水去味。

这个叫长裂苦苣菜:

这个叫抱茎小苦荬:

这个叫中华小苦荬:

这个叫沙苦荬菜

这个就是号称“山珍之王”蕨菜,蕨菜是蕨类植物,凤尾蕨科,一般植株高达一米,这个可是真正的极品山珍美味啊!

下面这个叫铁苋菜,名字里虽然有个“苋”字,却是大戟科植物。比较常见的是作为中草药,取其地上部分,夏、秋季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成药。铁苋菜生于山坡、沟边、路旁、田野。全中国几乎都有分布,长江流域尤多。主要用来治疗清热解毒,利湿,收敛止血。用于肠炎,痢疾,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等;我们小时候只是知道外治的方法,就是哪里长了痈疖疮疡,皮炎湿疹,尤其是不小心被毒蛇、毒虫咬了,抓一把揉一揉盖上,回去差不多也就好了。

有人会说了,哪有那么多蛇啊?被医院啊?这个说来话长,但可以肯定的是我是一点瞎话都没说。

首先关于哪有那么多蛇的问题,乡下的这个东西确实还是挺多的,尤其是产水稻的地方,到处都是水田,相对就更多一些,我从小在淮河边长大,地理、气候、农作物什么的和宜兴很接近,这也许就是我对宜兴有好感的一部分原因吧!蛇咬人这种事情的发生,如果划分一下责任的话,基本上99%是人要负全责,尤其是我们那个时候,如果是被蛇咬了,肯定是在掏黄鳝的时候。关于掏黄鳝这件事,那绝对是个技术性很强的工种,如果我是一条黄鳝,用罄竹难书来控诉人类的罪行那是一点也不过分的,所以老天有就对我们实行了一点点小小的惩罚,那就是,你满怀激动的从洞里抓出来的,很可能竟然就是一条蛇!我就干过这种事,那甩的叫一个手疾眼快啊,可是蛇也不慢,这个时候拼的就是速度,这会儿说“迅雷不及掩耳”那都是慢的,你用迅雷的时候觉得它很快了吗?没有吧!其实也就是一两秒钟的事情,甩掉就甩掉了,慢了个一拍半拍的那就不好意思了,你当人家的牙齿是摆设吗?啊呜一下,手臂上就被干了一口。其实被蛇咬一口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我就被咬过,这要看是什么蛇,一般的水蛇其实没什么的,相比之下,更大的伤害还是大家心理上对于蛇的恐惧,这个比真正的伤口还更严重一些。如果是现在的孩子背蛇咬了,估计家里要鸡飞狗跳一阵子了,但我们那时候不同,被蛇咬了回家还不敢跟大人说,为啥?很明显又去玩水了,那肯定又是一顿竹笋炒肉丝啊,所以说慢慢的也就知道该如何处理了,一般都是拿个小刀把蛇咬过的地方划个口子,用嘴巴把那一块的血洗出来,然后再就近扯一把克蛇毒的草柔柔盖上就完事了,能找到半边莲那是最好的,家有半边莲,晚上伴蛇眠啊,一物降一物,治的就是你,实在找不到的话就铁苋菜叶子、云南黄鑫叶子之类的也行,反正也就习惯了,知道不会有什么事的。也是啊,乡下孩子因为玩水溺水的时有发生,但因为被蛇咬出事的,到现在我还没有听说过。至于铁苋菜也可以食用的问题,这个完全超出我的意料范围,我印象中的这玩意绝对被划入到人畜不闻的野草范围,食用方法为夏季采摘嫩叶,淖一下凉拌,回头试试,一般清热解毒的东西都是苦的,这个应该也不例外。

好累啊,是不是扯的有点远了,下次专门搞个“舌尖上田野”专题算了,外加忆苦思甜,哎,突然发现我好啰嗦啊,累死我了,好吧,我改还不行吗……

你试试在中国还能不能找到比下面这位仁兄分布更广的野草吗?你肯定见过,但它的名字你却未必知道:狗牙根!

猪殃殃,不想解释太多,有点粘人的那种,你懂的,不懂也算了,太累了……

香附子,俗称莎草、三棱草,用它可以预报天,你干过吗?

菟丝子,名字挺诗意,但绝对的害虫啊,不,害草!搞上一棵,一片大豆绝收!……人人得而诛之的东西啊!

苘麻,可以用它盖章的,你还记得吗?印泥是什么还记得吗?龙葵的叶子捣碎……

这个也是灰常灰常的常见啊,但它的名字,我干打赌,你肯定不知道,很霸气

常见!早熟禾:

常见!小画眉草:

有的就有大的喽,喏,大画眉草就是它:

这个也常见,麦地里很多,名字也好玩,叫“看麦娘”,我们那叫棒槌草:

这个是“日本看麦娘”:

常见!千金子:

常见!节节草,一般长在沙地里比较多:

一般常见,白苏籽:

灰常常见!白茅,也叫茅草、茅根、茅柴、甜根草,那个根,嘿嘿,很甜的哦;还有春天时候它的花,也可以吃的哦,我们叫“毛馋”(音译,具体不知道哪两个字):

就是它,这个时候已经老了,不能吃了,要刚长出来的时候,甜的。

灰常灰常常见,一般在水田里多,学名菵草,也叫水稗子:

常见!小蓟念ji,第四声

这个到处都是啊,应该都知道吧,很小的一棵,但你要想把它连根拔起的话,嘿嘿嘿,先问问它的名字吧:牛筋草!中文名“繁缕”,也有叫鹅儿肠、鹅肠菜的:

播娘蒿,也有叫大蒜荠,米米蒿的,等等,味道有点难闻:

米瓦罐,哈哈,这个有点顾名思义的,那里面的籽儿嫩的时候可以吃的哦,甜甜的。

这个有点常见的,稻槎菜,我也是才知道它可以做菜:

很常见!波斯婆婆纳:

很常见!双穗雀稗:

常见!扁秆藨草(念彪的音,第一声),和前面的马兰草(蔺草)有点类似,很坚韧,茎可用来编席或织草鞋:

水里面的,也挺常见,学名眼子菜:

常见,这个学名很文雅,叫“问荆”:

学名“粟米草”,这个也是可以解毒的,蛇虫叮咬啥的也可以用它因为它还有一个名字叫“万能解毒草”,记住它……

鹅绒藤,这个开的花和前面的打碗花很像,类似牵牛花,估计到现在我自己都分不太清楚……

下面这个也常见,毛茸茸的很好辨认,学名“粘毛卷耳”:

这家伙也挺常见,但我还不知道它还有一个这么霸气的名字“王不留行”,非常熟悉的一个名字,在中药方子里常见,原来是它!

下面这个,学名“地肤”,说“扫帚苗”你就全明白了……

猪毛菜,沙地里很常见:

豚草,灌木丛里比较多,我们那俗称”蒿棵子:

下面这个:黄花蒿!这个,这个,夏天时候晒黄豆酱的必备原料哦!现在正当时要用的东西,现在看谁在收割这个东西的话那肯定是家里要晒黄豆酱啦!这玩意猪不吃牛不闻的,要不还干啥?为啥要用它?哈哈,我哪知道!问我妈还差不多,估计她要说去问奶奶!乡下就是这样,知道的东西都是口口相传,没有为什么……

猪毛蒿、黄蒿、老绵蒿,都是它:

今天在楼底下还见到了,狼巴草,这名字,嘿!到处都是啊……

这个叫飞廉或者大蓟,名字很多,也很常见,和前面的小蓟很像:

不怎么常见,紫茎泽兰:

常见,旋覆花:

灰常灰常灰常常见的哦!学名:小飞蓬:

虽然很累,但忍不住这个还是要多说几句。下面这个又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植物,学名“一年蓬”,也有叫野蒿、治疟草、女菀、牙肿消、牙根消、等等的,名字很多,从这些名字就可以看出这家伙本事不小,熬水喝可以治消食止泻、清热解毒、截疟、胃肠炎;根捣烂了可以治齿龈炎,另外它也可以治毒蛇咬伤。

还有下面这个,泽漆,我们那叫“猫儿眼”,折断了会有白色的浆汁溜出来,有毒的,而且是大毒,怎么知道它有毒呢?小时候放牛的时候,这玩意长的那么茂盛、葱翠,可是猪牛羊闻都不闻!你想想吧,那肯定就不是好东西了!但事物都有两面性,有毒的东西就可以治病,一般都这样,据说它有行水消肿,化痰止咳,解毒杀虫的功效。

………………………………

还有不少,但太累了,下次吧,那啥,这时候要是能来点掌声那该有多好啊(自言自语中)……

最后再发点小感叹:任何事情,但凡一认真起来,问题也就多了。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对于以前所说的那些园林绿化植物,我确实接触的不多,乡下种的都是实用的,要么能长大成材,要么能结果子卖钱,至于美化环境的功能,真的是不需要,各种野草野花之类的,已经足够的多了。但现在突然留意了一下,不管是以前生活过的河南老家,还是现在生活的江苏,绝大多数的野生植物都很相似,但可悲的是,这么多年来,我曾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东西,真正能准确的叫上名字的,寥寥无几。前几天见一草坪前标识牌:“今天你踩我头上,明天我长你坟上!”——我艹!!这是赤果果的威胁啊,太霸气了有木有!但仔细想想其实也是啊,各种各样漫山遍野那些不知名的野草,可不就是我们自身的写照吗?默默无闻碌碌无为终其一生,直至我们也变成一丛小草……这个,是一种喜剧性的轮回吗?潜意识里蹦出很多年前有个特别有名的老愤青说的话,可见当年中毒至深、洗脑之彻底: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对这句话毫无印象的童鞋可以选择飘过——其实无论是野草还是大地,都是可爱的。









































长春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脸部白癜风患者能否服用复方斑蝥胶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mvuov.com/hbwh/7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