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慕尼黑当地时间年9月14日,第52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年会上,德国Eberhard-Karl大学FockeZiemssen教授报告的研究探讨了糖尿病黄斑水肿所致视力受损与肾功能下降的关系。针对该研究,《国际糖尿病》邀请首都医科医院杨金奎教授进行精彩点评,以加深读者对研究的理解。
研究摘要背景与目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及伴随的中央视网膜厚度(CRT)增加是病变进展、通透性增加和血浆成分渗漏的标志。该研究假设,受损的视网膜血管功能与存在其他微血管并发症如肾损害风险相关或至少重叠。研究探讨了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的肾功能(eGFR降低、尿蛋白)和视网膜功能受损(视力下降或CRT增加)的特征性因素之间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对5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研究的患者数据进行合并,纳入标准为基线数据的视力85个字母(相当于视力表<20/40),应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变量分析,包括分析基线因素、视力、尿液测试结果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出的CRT(μm作为聚类分析的临界值)。
结果:本队列(n=,男性59%)患者平均HbA1c为7.8%±3.65%,糖尿病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病程分别为14.1±9.50年和1.8±2.54年;年龄62.9±9.48岁;体重指数(BMI)28.4±5.36kg/m2;最佳矫正视力64.5±11.22个字母(好眼70.7±11.34;差眼58.3±12.97);平均CRT.98±.04μm。平均血压为±14.50/78.4±9.49mmHg,坐位脉搏75.9±10.99次/分,eGFR为81.5±25.04ml/min(MDRD)(表1)。48.8%患者有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以外的微血管病变表现。大多数患者(98%)接受降糖治疗,28%使用β受体阻滞剂,65%肾素-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表1.基线特征
基线因素中,只有视力、BMI、年龄与eGFR显著相关(总体模型r2=0.17,P<0.)。随年龄增长以及BMI增加,平均eGFR分别以0.87±0.07ml/min/年(95%CI:-1.00~-0.72,P<0.0)和0.28±0.12ml/min/BMI单位(95%CI:-0.52~-0.03,P=0.)的速度下降。视力每下降1个字母(眼睛的平均视力损失),eGFR相应下降0.22±0.06ml/min(95%CI:0.11~0.34,P=0.)。该相关性对差眼(r2=0.,P=0.)和好眼(r2=0.,P=0.)是类似的,不受性别、HbA1c、脉搏或收缩压影响(图1)。基线CRT相关因素中,只与视力低相关(r2=0.,图2),因此,CRT和eGFR之间没有相关性(调整基线因素,P=0.,图3)。与正常CRT值比较,CRT升高(μm)尿蛋白(试纸测定)阳性率增高。
图1.视力损失与eGFR的相关性
图2.CRT与视力损失的相关性
图3.eGFR与CRT的相关性
结论:该探索性分析表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和肾脏的微血管并发症相关。视力和eGFR都是连续的,波动的,部分是可逆的变量。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导致的视力受损患者,应及时进行肾功能评估,而有无尿蛋白不能预测潜在的视网膜微血管并发症的进展。
专家点评
杨金奎
首都医科医院
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别是终末期肾脏疾病与致盲眼病的最常见原因。虽然,利用数字眼底视网膜照相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检测非常容易,但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非常困难。因为,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出现其他非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是比较常见的。肾活检最有确诊价值,但不切合临床实际。目前,临床上将检测到微量白蛋白尿(MAU)作为预测糖尿病肾病的指标。然而,微量白蛋白尿预测糖尿病肾病的价值已经受到质疑。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建议:对于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才能诊断糖尿病肾病;而迅速减少的肾小球滤过率患者,即使没有微量白蛋白尿,也能诊断糖尿病肾病。一项为期15年的前瞻性研究发现,视网膜病变,尤其是严重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肾病显著相关。因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肾病诊断的一个重要的临床生物标志物。
本文的研究也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种表现形式——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和肾脏的微血管并发症相关。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与肾功能相关,视力受损者应及时进行肾功能的评估。而尿蛋白与视网膜微血管并发症的进展并不平行。
相关阅读
许樟荣:足病严重程度是预测糖尿病死亡率的强有力指标
李玉秀:BMI对2型糖尿病治疗模式及血糖控制的影响
(来源:《国际糖尿病》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糖尿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糖尿病》”
北京国际白癜风医院呼和浩特最好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