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相声演员到写作高手,郭德纲跨界跨得华丽无比,而前徒弟曹云金也不遑多让,让人以为德云社其实是文学社团。
9月25日深夜,郭德纲把蓄势20天的反击文《天涯犹在,不诉薄凉》发上微博。次日曹云金强势回击《我的涵养在愤怒之前已经用完了!》,师徒反目撕逼进入第二阶段。吃瓜群众仍然按惯例予以围观:《男男师徒网络隔空喊话激情无限,皆称将来要包养对方》。
从行文可以看出郭德纲不仅嘴上功夫了得,笔下也是滴水不漏,一般人难以望其项背。一开篇就说:
“有明白人说这种处境好尴尬:正面回应是以大欺小、如不回应是理亏默认、马上回应是气急败坏、回应慢了是处心积虑。观众说几句被骂是水军、徒弟说几句是威逼利诱。做人好难啊,也只得冷眼看轻薄。”
不管回应效果如何,先把自己摆在弱者的位置上,文中的明白人,说不定就是郭德纲本人。
之后郭德纲逐一驳斥曹云金的质疑,讽刺、叹惋、遗憾、愤懑无一或缺,嬉笑怒骂长袖善舞。然而即便一条一条全都是真的,确实是曹云金对不起他而非相反,可对于曹云金当初一连串最要命的揭短“你还记的你04年为什么从右安门搬到大兴的邮局宿舍吗?你还记的你生命中有个人叫杨新华吗?你还记的那个跟着你的女记者吗?珠市口剧装店的事儿你也都忘干净了?”郭德纲是这样回应的:
“……那些欲言又止好像抓住我致命把柄的情节,等你不忙的时候跟大伙聊透了,姓什么叫什么,越细致越好,省得让大家老惦着。不公平之处在于,你能撒谎我不能回嘴。”
洋洋洒洒六千字也不算回嘴?话说得云淡风轻,还定下了曹无论说什么都是在撒谎的基调,但也显得底气不足含糊其辞,结果就是引来了大众对这些细节的新一轮好奇,各路八卦风起云涌。
郭德纲行文一点都不缺抖机灵,但有多少真正的诚意在里面,群众的眼睛自然雪亮。“微博评论很好的证实了六道轮回,有些人确实是没进化好就出生了”这样的言辞,宅心仁厚这词知道了会羞死的。
两篇雄文互证师徒反目,同一件事你说东我说西,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都想占领公众舆论的道德制高点。其中真相究竟如何,两人究竟孰是孰非,吃瓜群众所知有限:小细节上的真实,并不能一定代表大事情上占理。
曹云金能跟郭德纲撕成这样,虽然一看就有后台撑腰,但明显也非易与之人。古语有言:君子交绝,不出恶声。以此标准而言,两人跟君子都不沾边。
其实真正有意思的倒是小岳岳等一众德云社骨干,在必须站队表态的当下,话都说得相当有分寸。
岳云鹏:我没交过学费。(你曹云金交没交过不知道)德云社李云杰:公道自在,感恩德云。房鹤迪:感恩师父,公道自在人心。高鹤彩:感恩师父授业,感恩师父提携,感恩师父教诲,踏实做人,老实做艺,饮水思源!公道在人心,感恩不会错,全都是正确的废话。表面看都是坚定不移地拥护师父,但也给曹云金留了相当余地。毕竟风水轮流转,谁知道曹云金哪一天不会有郭德纲的时候?出来混,留条后路日后好相见。
这事大家心里都明白,连郭德纲自己也明白,但人人都要装得不明白,所以才有意思。
二
郭德纲跟曹云金撕,本质其实跟好多人说的一样:传统师徒制弊端在现代商业利益冲突环境下的必然表现。
中国人讲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父徒弟的教育传承方式一直以来都是主流。要学艺,先拜师。师父的作用不仅是教书本上的前人知识,更是以自己亲身经历来耳提面命言传身教。就算如今,小班课也比大班课要贵。任何一行,真正的精髓和要领其实不多,关键点几句话就能说清楚。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越是高端行业,越是师父找徒弟而非徒弟找师父。师父要找一个根器禀赋品德资质各方面都不差的徒弟来传承道统,不比徒弟找一个真正高明的师父容易。因为教徒弟相当于自己毕生成就的延续,所以师父一般都会倾囊以授,甚至还会为徒弟铺好继续往上的台阶。越好的师父,就越希望徒弟青出于蓝。徒弟自然也会感恩戴德,努力将本门的成就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这就是良性循环。
只是当世事艰难,收徒跟现实利益需要挂钩时,师徒关系就难免变质了。师傅徒弟各有所用:师父大开门墙广收徒众,既扬名也便于获利;徒弟找一个声名显赫的师父,大树下面好乘凉,将来自立门户也有依傍。
当年赵本山收徒,弄得跟座山雕一样,江湖气息扑面而来。各大弟子分列两旁,敬茶磕头喊口号,媒体全程见证。名义上是尊重传统文化、以仪式礼节来隆重其事,其实是一箭三雕:
让弟子明白:你在我手里,你最好听话。
让媒体明白:全是我的人,资源在我这。
让外人明白:我人多势众,你惹我不起。
既然收徒跟利益挂钩,那么师徒之间的关系就很微妙了,古今如此。为了避免徒弟成长起来之后跟自己争,授业时藏私是最常见的做法,一代一代藏下来,手艺也就所剩无几。除此之外,牢牢占据本行业资源的垄断权,让徒弟只能听自己的指令行事。一切一切,无非都是为了避免徒弟坐大之后危及师父的利益。
不仅师父和徒弟之间机锋暗藏,徒弟之间的争宠和倾轧也是常有的事:如果资源的控制权在师父手里,那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无非就是尽量多占而让别人少占。徒弟越多,资源越好,争得越厉害。
当年禅宗的著名公案:五祖弘忍的得意弟子神秀赋诗一首: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结果厨房烧火的惠能听了说我也有一首小诗,但因为不识字所以只能口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弘忍看了也不表态,半夜把惠能叫到自己房里,把代表禅宗传承的衣钵信物交给他,说你快逃吧,不抓紧时间有人要找你麻烦。于是惠能就连夜跑路了,神秀一方去追也没追到,这才成就了后来的禅宗六祖惠能。
看看,即便在四大皆空的出家人那里,争斗也如此激烈,连师父自己都无力把控。又何况红尘中人?又何况在利益里打滚的芸芸众生?
三
为什么郭德纲容不下曹云金?原因好简单: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郭德纲说曹云金:“人的野心是随着位置的变化不断膨胀的,任何人都不例外。”曹云金比其他弟子更出色,更有折腾的能量和本事,更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也就难以一直被郭德纲左右。有机会,自然是要试试的。
郭德纲还说:“学好了本事,想自立门户是件特别美好的事情。徒弟们能在外面自己站稳脚,我看着高兴。杨鹤灵、高鹤彩、齐鹤涛、韩鹤晓、房鹤迪等等,分别在上海、包头、长春都有自己的班社,都还不错,三节两寿有个问候我很知足。”
这就很搞笑了。这些人无论在相声功底还是大众知名度上,哪一个比得了曹云金?哪一个离得开郭德纲?这些都是郭德纲能控制的人,要开自己的班社也只能在“外面”,而曹云金是想要跳出郭德纲五指、在京津这块本属于郭德纲的地盘上跟他掰掰手腕的。徒弟越成器,师父就越难控制,所以也会时时敲打。
网友说有一次看郭德纲带曹云金做节目,“台上非常不给曹面子,说话句句带着贬压意思,曹虽然傻傻地笑笑不敢还嘴,尽量保持和谐,但在台下肯定他们早就各自看不爽了。”
从郭德纲的角度而言,自己的人多才好办事,最好相声界全是德云社的人。曹云金翅膀硬了,有后台撑腰,难免危及自身利益。京津相声行业就这么大,你起来了,我就得下课。
不管谁上谁下,相声界对郭曹互撕都一致保持沉默,也许都想先看看谁上位的可能性比较高再站队。
只是为什么非要弄得一山不容二虎的地步呢?为什么不能一起把蛋糕做大、合作双赢利益均沾呢?
因为相声这块蛋糕,其实是做不大的。
四
郭德纲文中有一句话说得在理:“教徒弟,是替祖师爷传道。”读过中学的人都听说过韩愈哥哥的名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排名第一。
在很长的时间里,相声其实一直不登大雅之堂,只受贩夫走卒、引车卖浆的下层民众喜闻乐见。然而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相声的精髓在于讽刺,黄段子和损人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套路。相声的道统,就是以现实讽喻现世。
相声这一行的顶尖人物是这样的人:出身寒微然而禀赋特异,于时事世事敏感通透,既愤世忧时又不乏慈悲心,寓家国情怀于针砭时弊之中,让大众笑过之后有所思。一言以蔽之:眼冷、嘴毒、心热。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堪称相声的最后一个高峰。许多相声都是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相声里的段子,几乎都是从写实的大白话中散发出来,无须修饰。观众们所处的时代本身,便已是相声包袱的来源。说者有意,听者有心。
只是随着与时俱进,相声跟原来不一样了,说相声的人也不一样了。今人的禀赋未必不及旧人,条件所限而已。不是郭德纲不明白相声的精髓已失,而是明白也没什么办法。
所以他开山立派,虽然红极一时、粉丝无数,但相声除了插科打诨、损人传统和段子笑话之外,也没多少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教徒弟,除了教一些抖包袱卖机灵的套路——如今还有写长篇撕逼文的技巧之外,也没多少可教。眼冷嘴毒心热,郭德纲只占了一项。
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能有多少起色?就事论事,如今的相声产业远远无法与影视业相提并论。走出以京津为核心的北方地区,相声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早已式微。而伴随着互联网、二次元和VR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相声更是难以对其产生深刻持久的影响力,郭德纲哪有吴亦凡鹿晗杨洋李易峰们的吸金能力?而相声的国际影响和市场潜力?更像是笑话。
所以相声这块蛋糕看着挺有名,其实资源和利益也就那么多。曹云金那边多,郭德纲这边就少。郭德纲自己其实已经说得没法再清楚了:
“天津台的春晚节目,相声请了我没有用小金,这事很难解释吗。正常啊,用了师父干吗还要用徒弟,电视台可聪明了,谁愿意花两份钱啊?所以你要做的是必须强大,超过我才会有饭,哭哭啼啼不解决任何问题。最重要一点,人的痛苦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要想拦住你其实也不难,目前来说没有人会因为你而得罪我。”
这话在理。郭德纲从天津到北京,从落魄到爆红,一步步从虫熬成龙。如今他在相声这个日益没落的行业里掌握大部分资源和话语权——也就是利益,在京津这一相声的核心区,自然难以容忍他人分一杯羹。而曹云金的声名鹊起以及背后推手,正是如今对德云社和郭德纲的最大威胁,这或许是郭德纲不能容曹云金何云伟、必将其在相声界去而后快的根本原因。
于谦对这事心知肚明,但他不来趟这趟浑水。上台说相声赚钱,下台弄自己的动物园去。必须表态时也站个队,但不会把话说绝。不管旁边是郭德纲还是曹云金,我只是一个捧哏,主角不是我。
所以说到底,郭德纲和曹云金之争,看上去恩怨交织意气相激,实际上说穿了只是利益冲突。双方的胸襟和气度都没体现出来,师不师徒不徒,外人看笑话。不为相声的道统传承而为利益而争来争去,好像双方都有理、各自都委屈,其实明白人眼里看来无异猴戏。
如今两人撕得灰头土脸,各自使出洪荒之力揭短,但既以利散即可利和。有朝一日若利益共存,也不排除尽释前嫌的可能。天下熙熙皆为利往,人之常情,也不必对郭德纲和曹云金求全责备。
更何况两人的作文水平看起来都不错,结尾还相互呼应:
郭德纲:“日后倘有马高蹬短水尽山穷,无人解难之时言语一声,都不管,我管你。”
曹云金:“那我也顺意回应你一句:倘若你有马高蹬短水尽山穷,无人解难之时,别人都不管,我也管你。”
看,彼此心中都有对方,只是要纠正一点:“马高蹬短”应作“马高镫短”,镫是马镫之镫,蹬是蹬腿之蹬。师父的校对没有发现,徒弟也将错就错,轻易放过一个啪啪打脸的良机,多可惜。
所以撰写撕逼文之前,还是先踏踏实实学好语文吧。公道在人心,苍天饶过谁。
鍝噷娌荤櫧鐧滈鏈濂?鍖椾含鏈鏉冨▉鐧界櫆椋庡尰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