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眼超声应用解剖及探测方法学
一、眼球的基本结构
眼球(Opticbulb;Eyeball)由眼球壁和眼内容物组成。球壁分三层。外层为角膜(Cornea)和巩膜(Sclera)。中层为虹膜(Iris)和脉络膜(Choroid)及睫状体(Ciliarybody),富含血管及黑色素。内层视网膜(Retina)为神经组织膜。球内容物由房水(Aqueoushumour)、晶状体(Lens)、玻璃体(Viteous)组成。玻璃体无血管。
二、眼眶的基本结构
眶壁为骨性结构,邻额窦、上额窦、筛窦、蝶窦。眼球与视神经为重要结构。眶脂体为填充在眼球、眼肌、泪器及神经血管间的脂肪组织,位于中央部份(肌锥内)通常称球后脂肪垫。眼外肌六条,止于眼球,司眼球运动。眼动脉由颈内动脉分出,分视网膜中央动脉系统和睫状动脉系统等。其回流静脉有眼上静脉和眼下静脉。
三、探测方法学:
㈠仪器有眼科专用仪器(一般尚包含A型模式),非眼科专用模式。(目前一般多使用具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功能的超声诊断仪)。非眼科专用仪器使用探头频率宜在5.0MHz以上,以5.0~7.5MHz最合适。
㈡方法探查方法分为直接眼球法、直接眼睑法和间接水囊法,后两者常用。观察时根据需要作动度观察、磁性试验、体位改变观察和两侧对比。前者在眼球运动时观察,观察球内病变以及后运动情况;通过压迫眼球方法观察眶内病变形态变化,但在青光眼患者慎用。磁性试验的目的是观察球内异物是否有磁性。在二维超声除了观察病灶内部回声外,尚应仔细观察其位置、形态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采用彩色多普勒技术和脉冲多普勒技术探测时,应注意超声暴露剂量、探测时勿加压眼球。
第二节正常眼声像图
眼球呈球形,球壁(除角膜外)呈较厚高回声,前房房水显示为新月形暗区。晶体一般显示后界短弧线,球体为无回声区。正常人眼轴22~24mm。前房深度2~3mm,晶体厚4mm,玻璃体厚径13±mm,球壁厚1.5mm。
眼眶球后脂肪垫为三角形高回声区,视神经呈略弯曲的轴向走行低回声带。眼直肌呈偏低回声带。视神经近眼球段宽径多小于4mm。球后间隙轴径20±3mm,宽径26±3mm。眼直肌厚度:内直肌2~4mm,外上、下直肌1~3mm。眼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30±cm/s,睫状动脉20±cm/s,视网膜中央动脉10±cm/s,视网膜中央静脉5±cm/s,一些流速指标值有增龄变化。
第三节常见眼部疾病声像图
一、视网膜脱离
其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脱离范围分完全性和部分性。脱离程度,浅脱离5mm,高度脱离5mm。典型脱离声像图呈“V”字形或“Y”形,光带光滑,规则,明亮,凹面向前,起自视神经乳头,止于锯齿缘,后运动中等。陈旧性脱离,光带厚薄不一,并有囊性变,疗效较差。炎症、肿瘤、玻璃体内牵引物为常见继发原因。
图11-3-1完全性视网膜脱离
主要鉴别诊断:
脉络膜脱离其特点是脱离膜形态呈半环状,回声带较典型视网膜脱离为厚。多位于眼球赤道部,后运动缺乏。
图11-3-2脉络膜脱离伴玻璃体混浊
玻璃体机化膜形成其特点是机化膜多呈分叉状,厚薄不均,后运动明显,多呈水草样飘动。
二、视网膜母细胞瘤(rentinoblastoma,Rb)
常见于婴幼儿。声像图表现为球内高回声隆起物;回声不均,可钙化、液化;边界不整齐,常呈凹陷状;眼轴正常;彩色血流较丰富。
图11-3-3视网膜母细胞瘤图11-3-4视网膜母细胞瘤伴视网膜脱离
主要鉴别诊断:
黑色素瘤(malignantmelanomaofchoroid)多见于成人。声像图表现为半球形低回声区,脉络膜凹陷征,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彩色血流较丰富。
图11-3-5黑色素瘤
血管瘤多见于成人。声像图表现为低隆起(多维扁平状物)。高度一般5mm。多为高回声,均匀,无明显彩色血流,随访观察生长缓慢。
图11-3-6脉络膜血管瘤
三、晶体脱位和球内异物
一般有外伤史。晶体脱位表现为晶体离开正常位置,多位于玻璃体内,呈环状回声。球内异物多位于玻璃体内,呈强回声后方可伴慧星尾征。
图11-3-7外伤性晶体脱位图11-3-8异物
四、突眼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眼部表现
眼直肌增厚,尤以内直肌为明显,眼肌与眶壁间境界明显,球后脂肪垫扩大。
五、眼眶动静脉瘘(搏动性突眼)
球后可见扩张的管道,搏动性强,压迫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彩色血流图和脉冲多普勒频谱显示为高速低阻血流信号。
图11-3-9眼眶动静脉瘘
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表现为球后中等或偏低回声区,形态不规则,质软,压迫眼球时可明显变形,血流可较丰富。
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典型者视网膜中央动脉速度及加速度明显减低,阻力指数增高,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流速度加快。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白癜风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