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莲舫,名秉钧,清末名医,我国近代著名的中医学家。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四方求治者甚众。光绪年间,曾五次奉诏入京为皇帝和太后诊病,疗效颇佳,被封为御医。因其医术精湛、见解独到而有“国手”之誉。同时,积极创办中医学校,对中医教育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清朝末年,有一位御医被称为“国手御医”,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陈莲舫。陈莲舫出身在医药世家,从小就跟着其祖父侍诊。他精通经方和脉理,其中最拿手的就是外科,有祖传的外治法,而且在内外妇儿科均有所成就。那他是如何治了太医都无能为力的慈禧太后的病了呢?
相传慈禧太后得了一种人参综合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病证呢?一些中老年人认为自己身体虚弱,在不明自己体质虚实的情况下,大量的进补人参,结果适得其反,不但身体没有变好,反而出现不适、流鼻血、失眠等症状,这就是所谓的“人参综合征”。
人参有良好的补益作用,它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而且人参的毒性很小,可是这并不意味着人参的使用有百利而无一弊。
慈禧得此病后,太医院的医师们开了许多方子,“老佛爷”吃了不管用,气得要砍太医的脑袋。陈莲舫到了宫里,恰逢慈禧太后生病。他小试牛刀,给太后把脉看苔,确诊病情并不重,不过是滋补过度,应以疏导为佳。
于是陈莲舫根据经验,伏案欲开方,忽觉欠妥,手中笔悬空而住。你道何故?原来清宫有规矩,开出药方必由皇上亲自过目,陈莲舫深知老佛爷疑心病甚重,如果药方中没有滋补药味,岂不招来欺君之罪?问题是滋补药又是病根大忌,陈莲舫左右为难。稍一思索,大笔沙沙,药方一挥而就,递上前去。
慈禧看过药方,见人参剂量开得比一般太医重,大加称赞。其实陈莲舫暗度陈仓,故意将人参剂量加重,但要用炭服,造成人参功用皆失,并使了一个障眼法,私下里买通了煎药太监在药汤里重加生萝卜汁。果然几日后,慈禧通气开胃,久病皆愈,很是高兴,特赐“恩荣五召”御匾一块,悬挂在陈府正厅上。
其实,陈莲舫是很聪明的,他给太后开的方子中使用人参正顺了他们的意,又暗度陈仓,在煎药过程中动了手脚,加入萝卜汁。萝卜汁是化食消积破气的药物,与人参功效正好相反,所以恰好抵了人参的补气作用,而其他药物也可以顺理成章的正常发挥效果了。
皇宫里每天山珍海味,油腻出多了伤胃,加上那个年代崇尚补益,而补药反而削弱了脾胃的运化功能,使得湿滞内生,脾胃受损,出现脘腹胀满,食欲减退的症状。阴虚火盛者使用以后可出现便秘、鼻衄。初感外邪而无虚证时若投人参,也可使表邪久滞不出,加重病情。因此,大家要记住了,补药不可乱吃哦!对症下药才是良方!
特别提醒:
随着盛夏季节的来临,代煎好的中药一定要放冰箱保存,需要代煎的朋友切记这件事情。
惠德堂每日方剂分享补阳还五汤
方剂出处:《医林改错》
组成:生黄芪(g)、当归(6g)、地龙(3g)、川芎(3g)、桃仁(3g)、赤芍(4.5g)、红花(3g)
君药:生黄芪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使用方法:水煎服。
禁忌:使用本方需久服才能有效,愈后还应继续服用,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所谓:“服此方愈后,药不可断,或隔三五日吃一付,或七八日吃一付。”但若中风后半身不遂属阴虚阳亢,痰阻血瘀,见舌红苔黄、脉洪大有力者,非本方所宜。
歌诀: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趣记:芎芪红尾赤龙桃,(补阳还五此方司),熊骑红尾赤龙逃,(补阳还五此方司)。
注意事项:服用此方请咨询医生或到杭州惠德堂中医门诊部咨询。
杭州惠德堂中医门诊部
门诊时间:8:00—20:00
门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