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眼表病 > 患病常识

自考临床心理笔记整理6

第六章临床心理评估与诊断技术

临床心理评估的一般概念

一、心理评估的定义、目的及方法

运用多种手段从各个方面获得信息以对某一心理想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描述,这个过程称作心理评估。

心理评估技术可为研究了解心理现象的不通目的而使用。

介绍一些临床常用的心理评估手段:

1、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和标准情形中的观察两种。

自然观察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观察。

自然观察到的行为范围较广,需要较多的时间与被评估者接触,同时观察者要有深刻的洞察力。

标准性情下的观察指在特殊的实验环境下观察个体对特定刺激的反应。又称实验观察法。其优点是结果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和科学性。但由主试者控制实验条件,实验情境和程序可能会带有认为因素,且个体又意识到正在接受实验,这些都有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2、会谈法。最基本的方法。其作用是建立双方相互合作和信任的关系。

3、心理测量法。常用的标准化手段之一。

4、调查法。是通过会谈、访问、座谈或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

5、心理实验检查与躯体检查。心理障碍可有生物学因素,心理障碍也可引起某些生物学变化。来访者有必要做实验检查与基本的医疗检查。与一般体检不通的是,检查时要注意病人的心理行为反应方式。有时可以从病人对待体检的特殊反应方式中找出其心理素质上的某些特点。

二、临床心理评估的定义

临床心理师利用观察、会谈和心理测量实验等方法所获得的来访者信息,对来访者的心理现象做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这一过程称为临床心理评估。

临床心理评估有助于帮助临床心理师作出准确的诊断,是临床诊断的基础。心理评估是一个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的过程,强调过程性。心理诊断则要求对问题进行归类,强调结果和确定性。心理评估是心理诊断的前提和基础,心理诊断是心理评估的目的。

三、临床心理评估的一般步骤

(一)决定评估的内容

首先临床心理师要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作为收集信息的起始点。这些问题来自于来访者的求助问题。

(二)确定评估的目标

确定评估过程中临床心理师希望完成的任务。大致都有以下内容:诊断分类、问题严重性的确定、对将来问题的危险性估计、治疗效果的评价和对未来行为的某种可能性的预测。

(三)选择作决策的标准。

即确定解释所收集信息的标准。

(四)收集评估资料

(五)判断和决策

(六)交流信息

首先是一般信息。其次是案例介绍和要解决的问题。再次是评估的实施。第四是结果的报告。最后是结果的讨论和解释。

临床会谈

临床心理会谈可以分为评估性会谈和治疗性会谈,两者不是彼此孤立的。

一、临床评估性会谈的类型

(一)非结构式会谈

非结构式会谈通过一系列可以自由回答的问题来进行,目的在于确定来访者前来咨询或治疗的原因、症状、健康状况、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

(二)结构式会谈

临床心理师按照一套提前设定号的问题序列进行。问题的措辞和顺序也是提前确定号的,而且,记录反应和评估反应的方式也是提前规定号的。结构式会谈方式减少了由于临床心理师不同会谈风格和问题范围所致的不可靠性。但会谈涉及的信息量会减少,信息范围变窄。

(三)半结构式会谈

对需要提出的问题或主题事先有一定的安排,但后续问题在实际提出时,依据来访者的反应稍作调整,这种会谈成为半结构式会谈。

二、会谈技巧

(一)注意倾听的技巧

临床心理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面部表情。临床心理师应当有自然、放松、专注和感兴趣的面部表情。

2、目光接触。临床心理师要让来访者从自己眼睛中“读出”温暖、信心、理解、通感和希望。始终是亲切的、自然的和善解人意的。

(二)提问技巧

提问可分为开放型、封闭型和为什么型三类。

开放型问句是指给来访者留下较大空间或自由,可以使临床心理师能更广泛地了解来访者的情况,但这类询问不利于集中和准确地澄清事实。

封闭型问句是可以简短地给予肯定或否定回答的询问语句。这类具有澄清事实、缩小讨论范围、将来访和的注意力几种到主题上的功能。

为什么型问句要求来访者说出自己行为的动机或个人问题的原因。

提问时要注意:

1、提问不宜过于频繁。

2、一次只提一个问题。不要重复提一个问题,如果必须重复某个问题,应当注意间隔时间换一种方式提问,或直截了当说明为什么重复提问,一面来访者误会。

3、处理号提问与倾听的关系。

4、不用责备的词语和口气。

(三)澄清技巧

澄清是指临床心理师要求来访者对于含含糊糊、模棱两可,或意义隐藏的语句给予详细、具体的叙述。

三、心理状态检查

心理状态检查是在临床会谈中进行的一种心理评估工作。分为非正式的观察和正式的系统观察。前者是凭观察目的、观察者的经验来组织观察内容和程序;后者是按目的采用一套定型的程序进行观察。观察可以在自然情况下进行,也可在有控制的环境下进行的;可由观察者对被观察者直接进行,也可根据有关文字材料或知情人提供的信息间接进行。

心理状态检查主要包括:

1、外表和行为

临床心理师会注意来访者的外表、意识水平、动作、习惯、着装、活动水平、面部表情、交往风格等。

2、思维过程和言语

来访者的言语表达是否通顺、思维是否连贯、谈话内容的组织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妄想。

3、心境和情感

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所有情感体验都感染上某种色彩的较持久而又较微弱的情绪状态。

4、知觉经验

临床心理师可以问来访者是否听到他人没有听到的声音或看到他人不知道的事物。

5、认知功能

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是对行为样本做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

一、心理测验的性质

(一)心理测验的种类

可按材料性质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

按施测方式分为团体测验和个体测验。

按测验材料的意义是否肯定和回答有无限制分为常规测验和投射测验。

按测验目的和功能分为能力测验、人格测验、神经心理测验、临床评定量表和职业咨询测验等。

(二)心理测验的标准化

1、标准条件。误差的控制,尽量缩小与测验目的无关因素的影响。

2、信度。又称为可靠性,反应测验结果的一致性。可分为再测信度、分半信度和复本信度。

3、效度。即真实性,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功能的程度。

可分为:

内容效度:旨在系统地检查测验的内容,从而确定测验是否所欲测量的行为领域的代表性取样。

效标关联效度:是以测验分数和效标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表示测验预测性的有效程度。

构想效度:指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上的构想或特质的程度。

4、常模。某种心理测验在某一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也就是用来作比较标准。

二、智力测验

(一)中国比内测验(智龄)

修订。中国比内测验是对一般的能力的测量,适用于2-18岁,最佳适用年龄6-14岁。量表的编制为每岁3个试题,共51个试题。第四次修订,内容包括语言、记忆、概念、推理、数目推理、视觉-动作和社会性智慧七个方面。常模年龄范围2-16岁,每个年龄组有6个试题。另还有4个试题的简化测验。

(二)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离差智商)

适用于6-16岁农村和城市儿童使用。将文字分量表成为言语分量表V,将操作部分称为操作分量表P。

WS的优点主要是测量智力的范围广,可知道不同能力状况,总分可表明个体差异,各个分测验可表明个体内部不同能力差异。分测验的分数曲线和相互关系,作为诊断智力损伤或其他病理状态的依据。WS测验的衔接不理想,无法进行追踪测量。

(三)中国联合型瑞文测验CRT

其编制是根据Spearman的智力二因素伦。瑞文推理测验RMP被认为是测量智力的一般因素G的有效工具。还被认为可以测量Cattell所称的“流体智力”。

CRT的最大优点是测验对象不受问题化、民族和语言限制。另一大优点可用于团体施测,故适用于大范围流行病学研究。

三、人格测验

人格测验主要是对人的非认知性人格特质(包括性格、气质、动机、兴趣、态度、情绪性和人际关系等心理特征)进行测量和评定过程。

人格测验其准确程度落后于智力测验。与下面三方面的问题有关:

(1)各个学者对于人格的概念持不同的观点。

(2)人格是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但亦可受情境和心境影响。

(3)人格测验的题目易于社会评价相联系。

人格测验的主要方法有情境测验、问卷式测验和投射测验三类。

(一)情境测验

目的之一是根据个人在已知情境中的反应,去预测他在另一类似情境中也将有类似的反应。情境测验是将实际情境作为测验情境,或有目的地制造一种情境,观察被试在这种事情下的行为反应。例如压力面试、公文处理测验、无领导小组讨论、操作测验等。

构建测验属于操作测验之一。公文处理测验和无领导小组谈论则用于选拔经理和管理人员。

(二)问卷式人格测验

1、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

最初由美国Hataway和Mckinley于年编制。

MMPI的10个临床量表中8个按疾病命名,包括:

(1)疑病Hs。(2)抑郁D。(3)癔症Hy。(4)精神病态Pd。(5)男子气-女子气Mf。(6)偏执Pa。(7)精神衰弱Pt。(8)精神分裂症Sc。(9)轻躁狂Ma。(10)社会内向Si。此外还有4个效度量表:Q,L,F,K。

MMPI共有个项目。与临床量表有关者多集中在前题。

MMPI有点事题目多,能测到人格特质的各方面,信度与效度高。却思安是题目太多使用不便;同时采用病理上的名词较多,对正常人不易解释,易发生误解。

MMPI有七个效度量表:CS未答量表。L装好量表。K防御量表。F随机反应量表。FB后F量表。VRIN逆向答题矛盾量表。TRIN同向答题矛盾量表。

2、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发表于年,分儿童7-15岁,成人16岁以上,两种。

题目分属于四个量表:内向-外向E,神经质N,精神质P,测谎L。他们彼此独立。T为平均分,标准差为10分。

L量表T分70者无效,P量表T61.5为显著精神质,T56.7属于正常,56.7~61.5为偏向精神质。E量表T38.5者为内向,38.5~43.3者偏向内向,43.4~56.6者未中间型,56.7~61.5为偏外向,T61.5者为外向。N量表类推,亦分为5种类型:稳定型、偏稳定型、中间型、偏不稳定型和不稳定型。

N量表评测情绪的稳定性。高分为不稳定,最不稳定的为神经质。低分者为稳定型,情绪波动不大。

E量表测性格内外向,高分表示外向。低分为安静,离群。

P量表测定精神质,极端高分者孤僻,低分者合群,适应性强。

L量表除反映回答时说谎或自身掩饰外,也可能反映了被试者的社会淳朴性及幼稚程度。

四个象限分贝相待与古代的四个气质类型:抑郁症(左上,内向不稳定)、粘液质(左下,内向稳定)、胆汁质(右上,外向,情绪不稳定)、多血质(右下,外向稳定)

3、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

卡特尔为编制16种人格因素问卷所作的研究包括3个步骤

(1)在行为评定的基础上,用因素分析确定出人格的一些独立维度。

(2)编制能反映这些人格维度的自我报告式题目。

(3)对这些题目的答案,用因素分析法确定出包括的因素。

16种人格因素的符号和名称

A乐群性:含蓄-坦率。

B聪慧性:迟钝-灵敏。

C稳定性:激动-稳定。

E恃强行:谦逊-武断。

F兴奋性:严肃-随和。

G有恒性:善变-认真。

H敢为性:畏缩-莽撞。

I敏感性:心硬-心软。

L怀疑性:相信-多疑。

M幻想性:重实际-重想象。

N世故性:直爽-机变。

O忧虑性:自信-谨慎。

Q1实验性:保守-探新。

Q2独立性:乐群-自足。

Q3自律性:随便-自制。

Q4紧张性:轻松-紧张。

4、大五人格问卷NEO-PI

美国心理学家Costa和McCrae根据大五人格理论编制了人格五因素问卷。该问卷适用于16岁以上的青少年和成人,量表包括五个维度: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责任感。每个维度又包含六个子维度:

(1)神经质:焦虑、生气敌意、沮丧、敏感害羞,冲动,脆弱。

(2)外向性:热情,乐群,支配,忙忙碌碌,寻求刺激,兴高采烈。

(3)开放性:想象力,审美,感情丰富,尝新,思辨,不断检验旧观念。

(4)宜人性:信任,直率,利他,温顺,谦虚,慈悲。

(5)责任感:自信,有条理,可依赖,追求成就,自律,深思熟虑。

(三)投射测验

投射测验是向受试者提供一些模糊的、无结构的刺激情境,让其在不受限制的条件下,自由做出反应。当受试者被要求对几乎无结构的刺激做出反应时,其人格的内部因素很可能通过受试者对这些无结构的刺激所做出的反应投射出来。

Lindzey将投射技术分为五大类:

联想技术:以无主题的图形或单词作为刺激材料,让受试者说出自己联想的内容。

构造法:以似是而非、意义不明确的图片作为刺激材料,让受试者自由赋予有情节意义的解说。

表露法:让受试者通过绘画或表演等自由活动来表露其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

完成法:自由补充不完整的句子、故事。

选排法:要求按一定的准则来选择、排列项目。

投射测验的理论解释:某个刺激如果有多种反应的可能,那么这种反应的差异就是个人心理差异造成的。生活经历正常的人,其反应应该比较一致;如果与绝大多数人是不一样,那就表示反应者有特殊的、可能不寻常的生活经历。

投射测验的优点是不限制受试者的反应,便于对其人格获得较为完整的印象。测试本身不显示任何目的,受试者不至于防范而作假反应。缺点是首先对测验结果的评分甚为困难。其次是迄今未建立效度。第三是原理岁简单,但分析非常困难。没有受过专门训练就无法使用。

1、罗夏墨迹测验。偶然将滴上墨水的纸对折再打开时,纸上就会有浓淡不同,完全堆成,但毫无意义与内容的墨迹图。

2、主题统觉测试TAT。主要用于研究幻想,后用它研究人格问题。所谓统觉,是指当前的事物引起的知觉内容和倾向对过去的知识经验及人格特征的依赖性。

四、临床神经心理测验

是进行脑神经心理评估的方法之一,其目的在于脑损伤病例给出定位诊断的症状学依据,并为治疗效果和预后评定、干预和康复训练的制定提供依据。

神经心理测验大致分为单个的测验和成套测验两种。前者测验形式单一,比如格式塔测验年编制。成套测验则是由许多不同功能的单个测验所组成对一系统进行检查的测验,多用于临床检查,也可作综合研究。成套测验花费时间太长,操作不便。

HR神经心理成套测验HRB年编制。HRB(A)-RC和HRB(y)-RC成年人和幼儿的中国修订本。

HRB(A)-RC包括6个分测验:范畴、触觉操作、音乐节律、词语声音知觉、手指敲击和连线测验。4种检查:握力、感知觉、失语甄别和侧性优势检查。

(一)范畴测验

此测验有助于反映额叶功能。

(二)触摸操作测验

要求被试者在蒙着双眼的情况下,凭感觉将不同形状放入相应的木槽中。分利手、非利手和双手三次操作。测查被试者触觉空间知觉和触觉形象回忆能力。

(三)节律测验

被试者听30对音乐节律录音。此测验有助于了解右半球功能。

(四)手指敲击测验

分别用左右手食指快速敲击计算器的按键,测查精细运动能力。

(五)Halstead-Wepman失语甄别测验

要求被试者回答问题,复述问题,临摹图形和执行简单命令,测查言语接受和表达功能以及有无失语。

(六)语音知觉测验

用以测查被试者注意力和语音知觉能力。

(七)侧性优势检查

判断其利手或利侧,进一步判断大脑优势半球。

(八)握力测验

以测查双上肢的运动力量。

(九)连线测验

调查空间知觉、眼手协调、思维灵活性等能力。

(十)感知觉障碍检查

包括听觉检查、视野检测、脸手触觉辨认,手指符号辨认和形块辨认等6个方面,测查有无周边视野缺损、听觉障碍、触觉和知觉障碍,以及了解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差别。

行为评估

行为评估是在特定情景下对个体的思维、感知和行为进行评估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找出来访者的有问题的行为,了解什么因素使这些行为持续存在,从而提出具体的干预策略。

一、行为观察

在行为评估过程中,临床心理师观察来访者的特定行为,并记录发生的频次。分析和问题行为有关的先行因素、触发该行为的刺激线索、后果因素以及维持该行为的强化因素。

行为观察的第一步就是选择目标行为。第二部对目标行为下一个清楚的定义。

在自然情境下进行行为观察是最理想的。

为了解决自然观察的局限性,临床心理师或者观察者可以进行模拟观察。模拟观察也有局限性。

二、自我监测

可以以行的形式或者列的形式来记录的形式来记录问题行为的频次、时间、地点情绪状态等。自我监测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人不能准确记录自己的行为,他们容易忘事、稀里糊涂,或者因为害怕尴尬或挨批评而少报告问题行为。为了消除偏差,临床心理师可以从其他成员那里收集数据,来证实自我监测的准确性。

通过记录来访者都不喜欢的行为,可以使他们非常清楚地意识到应该改掉它们。自我监测也可用于治疗,使被监测的行为转变为适应良好的行为。

三、行为评估量表

行为评估量表就是提供有关问题行为的频率、强度和范围信息的清单。行为评估量表通常由父母用来评估孩子的问题行为。例如儿童行为清单(CBCL)。

生理评估

许多心理障碍是在存在生理障碍的情况下发生的。心理障碍可能是由于大脑结构发生异常,也可能是因为出现了生化方面的异常。许多心理障碍同时伴随着生理异常的出现。

一、心理生理评估

监测心血管功能,最常见的心电图ECG。

肌肉的紧张程度是另一个应激的生理指标,肌电描记器EMG。

许多人在感觉紧张时会出现,这会引起皮电GSR的变化。

二、脑成像技术

评估活脑的最早技术之一就是脑电图EEG。

EEG活动反映的是个体警觉、休息、睡眠或者做梦的程度。

电脑断层扫描CT,是用X线束对人体层面进行扫描,缺的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而获得的重建图像。CT所呈现的为断层切面分辨率高的断面解剖影响。CT对于研究结构与心理变态的关系非常有价值。

另一个评估脑结构的成像技术就是核磁共振MRI,人体内含有非常丰富的氢原子,且每一个氢原子核都如同是一个小小磁铁,而人体内不同的物质、组织彼此之间所含的氢原子核密度皆不相同。MRI可以直接做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不会产生CT检测中的伪影;不需要注射造影;无电离辐射,对机体没有不良影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扫描PET,当由正电子放射性核素所标记的示踪剂注入血流后,达到全身,聚集在特定的器官或某一部位,通过对应的探头,采用符合线路技术,探测器从°方向检测不同部位的r光子,记录释放出r光子的时间、位置、数量及方向。PET可以直接对脑功能造影,可以测量区域闹区代谢率和区域脑血流的改变,PET可以用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毒品成瘾等辅助诊断。

临床常用评定量表

评定量表具有数量化、客观、可比较和简便易用等特点。

一、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

Derogatis编制的。由90个反映常见心理症状的项目组成。每个项目后按从无、轻度、中度、相当重、严重等级以0~4等级5等级选择评分,也可采用1~5等级评分。

总分:将所有项目评分相加,即得到总分。

阳性项目数:大于或等于2的项目数。

因子分:将各因子的项目评分相加得因子粗分,再将因子粗分除以因子项目数,即得到因子分。因子分越高,反映症状越多,障碍越明显。

9个因子的定义、项目数及其含义如下:

1、躯体化:主要反映主观的身体不舒适感和焦虑的其他躯体表现。

2、强迫症状:主要反映那些明知道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

3、人际关系敏感:主要反映个人的不自在感和自卑感。

4、抑郁:主要反映抑郁症,包括有关死亡和自杀的观念。

5、焦虑:主要反映焦虑症状。

6、敌对:主要反映敌对思想、情感或行为。

7、恐怖:主要反映恐怖症状。

8、偏执:主要反映偏执性思想。

9、精神病性:主要反映各式各样的急性精神分裂症状。

附加项:主要反映睡眠和饮食情况。

二、抑郁自评量表SDS

WilliamW.K.Zung编制

反映了四种抑郁状态的特异症状:精神性-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和抑郁的心理障碍。

每一个条目均按1、2、3、4四级评分。其中项目2、5、6、11、12、14、16、17、18和20为反向计分题。将所有项目得分相加,即得到总分,在计算出抑郁指数,此指数的范围在0.25~1.0,指数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

三、焦虑自评量表SAS

WilliamW.K.Zung编制

由20个焦虑症有关的条目组成。每项问题后有1~4四级评分选择,主要评定该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率:(1)没有或很少有该项症状;(2)有时有该项症状;(3)大部分时间有该项症状;(4)绝大部分时间该项症状。

将所有项目得分相加,即得到总分。总分超过40分可考虑筛查阳性。分数越高,反映焦虑程度越高。

四、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

分为5级评定。此量表包括6个因子: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受处罚因子、亲友与财产丧失因子、健康与适应问题因子、其他因子。

五、应付方式问卷

应付是心理应激过程的重要中介因素。

肖计划和许秀峰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包括6个分量表:退避、幻想、自责、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各分量表的因子分=分量表单项目分之和/分量表条目数。

六、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

社会支持被看做是决定心理健康与健康关系的重要中介因素之一。由Zimet等人编制。主要用于测量个体自我理解和自我感受到得社会支持程度,具有简单易用的特点。

七、康奈尔医学指数CMI

康奈尔医学指数是在康奈尔筛查指数和康奈尔服役指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用来筛出有躯体和心理障碍者。现在该量表是国内外公认信度和效度较好的筛查量表。CMI全问卷总共个问题,分为18个部分。CMI不仅可以收集到临床心理师经常询问的资料,还能收集到大量临床上容易忽视的躯体和行为问题。适用于14岁及以上成年人。

八、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

是众多儿童行为量表中用得较多,内容较全面的一种。此量表于年问世。共有三种表格,即家长填的、老师填的和智龄10岁以上儿童自己填的。这里介绍的家长用表,适用于4~16岁儿童,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一般项目。第二部分,社交能力。第三部分,行为问题。其中第一部分的项目不记分;第二部分的项目除个别条目外,均需记分,这部分又被归纳为三个因子,即活动情况、社交情况及学校情况。把因子从少到多排列在纵轴上,就可以构成“儿童社会能力轮廓图”;第三部分是重点,条行为问题可以归纳为8~9个因子,每个因子所包括的条目的分数加起来就是这个因子的分数。如果把各个因子的分数按因子的罗马数字编号从左到右在横轴上拍了,分数值按百分位或T分的高低在纵轴上排列,就可以把每个儿童的因子连成一条曲线,称为“儿童行为问题轮廓图”。

九、Rutter儿童行为问卷

分为父母问卷和教师问卷两部分,适用于学龄儿童,以鉴别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鉴别儿童有无心理障碍。行为问题分类为两大类,第一类包括:经常破坏自己和别人的东西、经常不听管教、时常说谎、欺负别的孩子、偷东西,问卷将这类问题称为“A行为”(违纪行为或反社会行为)。第二类包括:肚子疼和呕吐、经常烦恼、害怕新事物和新环境、到学校就哭或拒绝上学、睡眠障碍,问卷把这类问题称为“N行为”(神经症行为)。

父母问卷以13分为临界值,教师问卷以9分为临界值,凡大于或者等于此者,被评为有问题行为。

十、总体幸福感量表

总体幸福感量表是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定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用来评价受试者对幸福的陈述。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除了评定总体幸福感,本量表还通过将其内容组成6个分量表从而对幸福感的6个因子进行评定,这6个因子是: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得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

十一、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

先介绍24项版本。

HAMI可归纳为7类因子结构:焦虑/躯体化、体重、认识障碍、日夜变化、阻滞、绝望感、睡眠障碍。

HAMD评定方法简便,标准明确。可用于抑郁症、躁郁症、神经症等多种疾病的抑郁症之评定,尤其适用于抑郁症。本量表对于抑郁症与焦虑症,缺不能较好地进行鉴别。

十二、汉密顿焦虑量表

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包括14个项目:焦虑心境、紧张、害怕、失眠、认知功能、抑郁心境、肌肉系统躯体性焦虑、感觉系统躯体性焦虑、心血管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肠胃道症状、生殖泌尿系统症状、植物神经系统症状、会谈时行为表现。

该量表分为躯体性和精神性两大类因子结构。

这是最经典的量表,评定方法简单易行,可用于焦虑症,但不太宜于估计各种精神病时的焦虑症状。

心理障碍的诊断

对心理障碍的有效治疗有赖于准确的诊断。再对心理障碍进行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对它进行进行相应归类,再用适合的方法对这种症状进行治疗。

一、心理诊断概述

(一)心理诊断概述

心理诊断一词最早出现在罗夏的著作《心理诊断》,提出这一概念时时专用于精神病学领域。

广义的心理诊断既涉及临床心理学中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的诊断,也涉及临床精神病学的辅助诊断、疗效和预后评定问题。狭义的心理诊断则是专指临床心理学中对各类心理紊乱的定性区分。

临床心理诊断,就是根据临床心理检查和评估的结果,依据公认的心理健康问题诊断分类标准,对来访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性质、程度做出判断,将其心理问题归入某一具体类别,并给予一个诊断学名称的过程。

(二)心理诊断的目的和批评意见

做出心理诊断也存在一些负面效应。

(1)所采纳的许多心理诊断标准都是以医学的诊断概念为基础的,这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医学模式或生物学观点。

(2)诊断标签容易给人造成一种“有病”的印象,使当事人背上包袱,加重心理负担,从而对当事人可能构成危害。

(3)诊断往往容易歪曲当事人的真实情况,因为许多心理障碍患者集多种症状于一身,一种诊断不可能反映其真实情况。

临床心理师应该克服个人理论取向和临床经验的影响,以一定的诊断标准为依据。

二、美国心理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

《美国心理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精神疾患诊断和分类系统。DSM是一个被期刊式修订的出版物。

(一)DSM的形成于发展

美国精神疾病学会的第一版DSM形成于2年。

第二版DSM-II于年出版。

年DSM-III出版。

DSM-IV于年最后定稿,年5月正式出版。

目前最新的版本为DSM-IV的修订版,简称DSM-IV-TR,于年出版。采用原型方法对心理障碍进行分类,对心理障碍进行分类,对心理障碍进行诊断时,它们必须具备一些本质特性,同时又允许其存在一些非本质的差异。

(二)DSM-IV中心理障碍的概念

DSM的作者将心理障碍定义为:具有临床意义上的异常行为模型或心理综合征。

DSM-IV都明确了其持续的时间长度。

障碍会在一种行为模式或心理综合征中反映出来,一个孤立或行为或一个单独的思想或感情不能构成一个障碍。

可以预期的、被文化认可的反应不是障碍。

(三)DSM-IV的5个轴

轴I:临床障碍(症状主诉)

用于报告分类中除了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意外的各种障碍。

轴II:人格障碍

记录突出的适应不良的人格特征和防御机制。

轴III:躯体情况(排除躯体症状)

轴IV:心理社会和环境问题

轴V:全面功能评估。

三、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版

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ICD-10)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国际疾病分类的方案最早是为了死亡原因的统计问题而确立的。

一个疾病只能分类到一处,只能有一个编码。

四、中国心理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中国心理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分类兼顾病因学分类和症状学分类。分类次序服从等级诊断和ICD-10的分类原则,国内外争议多、一时难定的分类,暂归第9类。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瘕风级别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vuov.com/hbcs/9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