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眼表病 > 患病保健

湖口这些消失了的老地名懒人岭牛眼睛潭

????提醒:点击上方↑“湖口在线”订阅我们

我们生活在湖口这座城市,

却不了解这座城市,

当风雨斑驳了红墙绿瓦,

在这座经岁月积淀过的

千年古城中,

有多少未知的秘密?

这些秘密你知道多少?

牛眼睛潭

据湖口县志(康熙版)记载:“凰山岭在县东南五十里,以形名。”凰山岭岭上有凰山庙,山脚下有千亩梨园。站在凰山岭顶上,田埂、村落、水库、集镇尽收眼底,放眼望去,鄱阳湖、庐山显出它们的秀美和雄伟。

  位于凰山岭南边的山凸处,曾有抗日时期修建的炮楼遗址,山凸中间有战壕,据说有国民党部队的一排人防卫凰山岭这条要道。不仅如此,岭的南边还有响鼓地、蝙蝠洞、煤灰遗址等。据传,鄱阳、都昌等周边县的百姓前来凰山岭购买煤灰肥田,且用烧煤灰作肥料,一直延续清末民初。从凰山岭背后山埂向北走三四百米处原有一水潭,名牛眼睛潭,泉水从石洞旋转而去,像牛眼睛一样,因而得名。年大旱时,此潭干枯。

麻布街

麻布街位于饶塘村麻布街谢家村处。据传,麻布街原是古湖口境内一个很有名气的小集镇,又是古枭阳镇通往鄱阳县的驿道。汉代,古彭泽县的麻布很出名。由于湖口苎麻、芋麻容易生长。当年的麻藤岭、马迹岭漫山遍野麻林茂密,有充足的加工原料。那时人们以麻制品为衣服,麻布成为商品交易中最广泛最主要的商品,渐渐就有了营销麻布的街市了。

由于麻布街的麻布质量很好,远近闻名,很多大户人家和达官贵人,甚至是一方候王都在此进货。相传有一年,有位侯王去世后,他的灵棂要经过麻布街,这条街上的老板们,为了感谢王爷生前对麻布街贸易上的关照和恩惠,人们采用麻布铺在百米长的街上,家家门前悬挂麻布灯笼和麻布孝幔,摆上香案,燃放鞭炮和土铳,全街民众跪拜于地,哭声一片,躬送这位王爷一路走好。据古县志记载,清道光丙戌年,邑职监梅佳植、附贡梅长照等捐银建麻布街亭。梅佳植作记碑,后来,亭碑均废。

现在的麻布街虽然已经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九景高速穿境而过,但是有关麻布街的故事犹在。那垅坂里的残瓦断砖似乎向我们诉说着麻布街曾经的繁华,湖口不少姓氏宗谱中有他们祖先在麻布街活动及墓葬的记载,更加表明麻布街那时的繁荣。

梧桐岭

  梧桐岭坐落于付垅乡殷山村的东面,与彭泽隔山相邻。自古就是湖口的东大门,有千年茶道之美誉。当年梧桐岭上有一条通往江西浮梁、景德镇及安徽东至的山间古道,古道两旁古木参天,路宽两尺有余,路面大多由青石板砌成。据当地老人回忆,这条古商道,曾有许多贩运茶叶和瓷器的商贩往返于这里。相传,岭头上原本有棵千年古树,站在都(昌)、湖(口)、彭(泽)三县的部分地方均能看到,可惜在年的一场山火中,树烧死了,烧了七天七夜。 

年,在县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工作人员发现梧桐岭仍保存有石砌通道、凉亭、酒店、馆舍等遗址,碑铭刻有“吴楚通衢”等字样。据文物专家考证,此商道起自唐代,明清最为繁荣,曾于乾隆十五年重修。旧时的梧桐岭,经今殷山水库至水车港段通道约有4.5公里,石砌的古道皆有铜钉固定,可通运货物的独轮车。古时,江西浮梁和安徽东至等地的茶叶、棉花、瓷器等物产,由东至过彭泽经过此商道运至湖口,然后通过水运到九江,从而形成了古浔阳(今九江市)繁荣的茶市。

曹均桥

曹均桥,据湖口县志记载,明清时为县内一铺递称均桥铺,地势低洼,每遇汛期水漫如潮,东北二面一水围绕,大小帆船经鄱阳湖至此停泊,商贾辐辏,贸易颇盛。景德镇的瓷器、婺源的茶叶等重要商品从这里销往外地,因水陆通津,来往的脚力挑夫、商旅等在此落脚,渐渐有了饭店、作坊、屠宰铺,是个繁华的小闹市。到民国时有商铺门店十余家,渐渐成为重要的商品集贸市场。

据说,抗日时期,均桥的商人爱国,宣传抵制日货。后被日寇发现,偷袭曹均桥,烧毁均桥大半条街,许多商号纷纷外逃。上世纪50年代不少人在废墟中挖到许多银元,这都是日寇残害商人留下的佐证。

解放后,曹均桥成为原均桥乡政府所在地。当时南北港未做坝,帆船直达均桥,均桥成为水运码头,来往的船只停泊于此。本地产的黄豆、棉花等物品经船运至各地或辐射至波阳田坂街、彭泽马当镇。

人民公社化后,工商业改造,均桥有了国营商店和公私合营商店。随着景湖公路的扩建,商店开始迁到公路旁即曹大屋东边高坡处。那里有了国营商店、粮站、收花站,八十年代后还建了轧花厂。年,在均桥十字交通路口建了集贸市场,以商品批发为主,待到年洪灾被废弃。现今成为均桥镇的新集镇。

懒人岭(兰亭岭)

兰亭岭位于兰亭村,早期是个古集镇,人称“懒人岭”,后谐音兰亭岭。清代康熙年间建凉亭,以此地名称“兰亭”。与东晋陶渊明作彭泽县令的县治较近。街道路面原为麻石条或青石板铺就。兰亭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明朝末年,一些儒生结文社,仿效王羲之“兰亭集会”,在岭上建座惜字亭,名“兰亭”,故称兰亭岭;另一说是此岭甚高,过往的商人都在些歇脚、吃饭、休闲。

南唐置湖口县,兰亭岭是一条茶马古道的驿道,它是从县城山口市(今三里街)、小岭至都昌、景德镇、波阳等地的必经之路,经罗家渡到兰亭岭,过江家桥分舜德和流芳市(今流芳乡),使茶叶、瓷器等重要商品互通有无。清时,曾在此设过邮差驿站。后来江、柳等姓氏的人来此建屋经商,渐成小集镇。这时兰亭岭的学馆、餐馆等兴盛起来。明清以来,兰亭岭的读书习文的人较多,出了不少文化名人。如创立兰亭诗社,出版诗集《兰亭揽秀》,延续着文风。兰亭岭有过光荣的历史,至今让兰亭村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年,刚成立的中共湖口县委,全县共设四个党支部,其中中共兰亭党支部便是其中之一。

年,红军上万人攻打湖口县城,就是从兰亭岭出发的,从南北港,途经罗家渡到小岭。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主要的交通要道,是部队的必经之路。当年新四军在此开展活动,兰亭村不少群众加入革命队伍。年,大型古装电视系列剧《聊斋》曾在兰亭老街取景。如今,老房大多被拆毁,曾经的风光难现。

来源:人文湖口、湖口报

湖口在线客服

欢迎赐稿: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mvuov.com/hbbj/104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