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眼表病 > 患病常识

正清学术电针联合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治

骨性关节炎是一组以骨质增生及关节软骨破坏、变性为特征的慢性骨关节疾病,近年来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骨性关节炎患病率逐渐增加。其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疾病,症状表现为关节活动不灵活、疼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治疗该病的方法较多,主要以消炎止痛为重点,但临床试验证明,消炎止痛只可暂时缓解症状,不能抑制病情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认识到软骨细胞的坏死、变性及蜕变是诱发该病的关键,故促进、保护软骨生成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医不断的发展,电针刺治疗逐渐应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且取得一定的疗效。相关研究表明,在电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药物治疗,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本研究探讨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采用电针联合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年11月—年3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其中男16例,

女14例;年龄52岁~78岁,平均年龄(64.65±5.61)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52岁~79岁,平均年龄(64.72±5.63)岁。纳入标准:均符合《骨关节炎诊治指南(年版)》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无严重精神疾病,无沟通障碍者。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肾、肝等脏器功能障碍;有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者。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电针针刺穴位治疗:选取患侧阳陵泉、犊鼻、内膝眼、梁丘、阴陵泉、鹤顶、血海、足三里等穴位,操作:患者呈仰卧位,采用28号1.5mm毫针以平补平泻手法针刺上述穴位,得气后留针;选取阳陵泉和鹤顶为一组穴位,内膝眼和犊鼻为一组,采用GS电针仪进行治疗,2组穴位交替治疗,采用疏密波,电针强度以患者耐受为主;30min/次,1次/d,连续治疗5d后休息2d再继续治疗,1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电针联合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治疗:电针治疗方法与对照组一致,出针后,在上述2组穴位中交替注射正清风痛宁注射液(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规格:2mL/50mg)1mL/穴位,2d注射1次,1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评价指标2个疗程后,以《骨与关节损伤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评估2组临床疗效,显效:膝关节僵硬、肿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且浮髌试验呈阴性;有效:膝关节僵硬、肿痛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关节摩擦声明显减少;无效:膝关节僵硬、肿痛等临床症状及关节功能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参照Lysholm评分标准对2组治疗前、1个疗程后、2个疗程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量表包括关节稳定、有无跛行、爬楼梯、疼痛、肿胀、下蹲、是否需要支撑物负重等,满分为分,分值越高,表明其膝关节功能越好。记录2组治疗期间肿痛加重、皮肤瘙痒、出汗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结果

2.1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较对照组的73.33%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膝关节功能治疗前,观察组Lysholm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疗程后、2个疗程后2组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不良反应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30),其中皮肤瘙痒1例、出汗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3/30),其中肿痛加重2例、皮肤瘙痒1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0.)。

3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关节软骨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认为与生物力学异常、内分泌代谢异常、机体功能退化等因素有关;患者若未及时接受规范治疗,可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给其日常生活带来较大影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我国传统医学中“痹证”范畴,发病机制主要为肝、脾、肾、胃亏虚,气血不足,引起筋骨失养,气滞血瘀,脉络阻滞,从而引起关节肿胀、疼痛、活动不利等症状。故临床治疗需有效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电针治疗通过针刺阳陵泉、犊鼻、内膝眼、梁丘、阴陵泉、鹤顶、血海、足三里等穴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其中阳陵泉为筋之会穴,针刺其具有舒筋、壮筋作用,可改善关节活动障碍症状;血海具有引血归经、活血化瘀作用;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调理脾胃、疏风化湿作用;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之合穴,具有健脾利水作用;而膝关节疼痛主要集中在内、外膝眼处,故针刺膝眼处可有效缓解关节疼痛;多个穴位共同针刺,共奏祛风化湿、消肿止痛、通经活络之效。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2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提示电针联合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明确、安全可靠。分析其原因在于正清风痛宁具有活血通络、祛风除湿、消肿止痛功效,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降低5-羟色胺水平,从而降低血管通透性,同时可抑制前列腺素的释放与合成,从而发挥镇痛效果;还可降低升高的免疫球蛋白,抑制免疫反应;且采用穴位注射可进一步改善微循环,减轻骨内炎症反应,降低关节疼痛程度,从而改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电针联合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治疗可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来源:黄小艳、付杰等,电针联合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与祖国医学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vuov.com/hbcs/12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