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蜕
下面蝉蜕。蝉蜕是一个动物药,就是昆虫这个黑蚱,就是我们校园歌曲里面唱那个知了,那种昆虫它在羽化的时候脱落的皮壳。什么叫羽化?因为它这个外面的壳是角质状的,没有伸缩性,它长呢就要靠把这个外壳脱掉一层,长大一点,然后再脱掉一层,再长大一点,最后这个翅膀长好了,它就能飞了,这个就叫羽化。从幼虫变成成虫,这个过程,叫做羽化。脱落的这种角质状的外壳,那种带一点黄褐色的,那么一个很薄的很轻的。它是蝉这种动物蜕下来的,所以有的又叫做那个退,进退的退,有的又叫蝉衣,蝉这种动物蜕下来的外衣、外壳,所以有的又叫蝉壳、蝉衣、蝉蜕。蝉蜕也是一个典型的疏散风热的药,或者发散风热的药,它既能解表,也能清热。所以它的疏散作用或者发散作用也不强,尽管可以用于风热表证和温病初起,但是单纯的也用得不多。应用的时候往往要考虑它的一个特征,这个特征也是能够利咽喉。那么前面的牛蒡子,用来治疗表证和温病的卫分证的时候,也是要考虑它的利咽喉。但是牛蒡子是通过疏风热或者解热毒,治疗咽喉的肿痛,利咽消肿。而蝉蜕主要是在这个外邪犯肺,肺气不宣,肺主声音,出现了声音嘶哑,或者发音困难。所以在本草学上把它这个特征叫做利咽开音,声音的音,开音,就恢复肺气郁闭了以后的声音嘶哑。所以它们同样都兼有利咽喉的作用,但是咽喉不利的表现有区别。所以在表证当中,兼有声音嘶哑、发音困难一般都要加蝉蜕,而且还要作为比较重要的药。当然如果没有这个兼症用一点蝉蜕也是可以的,毕竟它有疏散风热的作用,也会增强这方面的效果。这是关于蝉蜕的疏散风热。透疹,那么它和薄荷一样,当然没有那么强的发散作用,它也可以解表也可以透疹,两大功效。另外清肝明目,也可以用于肝热目赤的障翳。障翳是眼科当中特殊的一个术语,那么我们这里可以简单的记成目赤肿痛,或者肝热目疾。翳就有遮挡的意思,在眼科里面,凡是好像视力被什么东西遮住了的一般称为翳;那么障,就是好像隔住了,挡住了。一个是在里面,一个是在外面,有这么一点点区别。实际上有时候又在混用。这个其实是眼内的一些疾病。在很多中药书上,就说蝉蜕是明目退翳,就是进退的退,明目退翳。这个来源于法象药理学,所以我们现在把它改掉了,也是为了和桑叶、菊花一样,便于同学们记忆,都把它叫做清肝明目。治疗的就是肝热目赤肿痛,肝热目疾,这个没有错的。但是前人为什么强调明目退翳?主要是用于这个眼翳,这个眼翳实际上就是现代医学当中的角膜溃疡,其实就是一些炎性的溃疡。通过它的清肝作用,慢慢地这些炎性的溃疡愈合了,视力完全正常了。其实它就是一个清肝作用,前人认为蝉蜕就是从蝉这种动物身上掉下来,蜕下来的,脱落下来的。翳又是(在)眼的外面,当时就认为是不是有一个什么膜把这个视力遮住了,蝉蜕利用它能够外脱、蜕这种自然特征,法象药理把它推导好像它也是把这个眼翳把它退掉了,其实它完全是通过清肝,并不是让这个翳膜把它退掉了。这个蜕掉是它这个动物羽化时的一个自然现象,这个蝉蜕的明目退翳来源于法象药理学。所以在很长的时间内,在本草学里强调它和其他的治疗肝热目疾的药的表述不一样,其他都是清肝明目,它是明目退翳。所以我们知道了这样子,两个都可以,你说它明目退翳没有什么不对,现在,尽管不是把它退下来,至少它能够治疗眼翳,恢复视力,这个疗效是肯定的。只说为什么有那样的一定要用退翳没有必要,不是必须用那个术语。另外息风止痉,当然它主要就治疗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就包括了破伤风,尤其是小儿惊风用得非常多。因为它本身小儿惊风往往是外感,有时候高热生风,它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疏散风热的药物,肝经风热。所以我们这个今后专门讲这个息风止痉的药,再可以联系起蝉蜕这些药物再来介绍。根据不同的肝风内动证可以作相应的这种配伍,这个具体的配伍都是属于常规性的,没有什么很典型的。需要说明的一个问题,在很长时间以来,蝉蜕治疗小儿夜啼,小儿晚上哭闹不安,这个小儿夜啼把它放在了息风止痉的那个主治的内容里面,很多书都是蝉蜕可以用于肝风内动,痉挛抽搐的,什么破伤风,小儿惊风,小儿夜啼不安。那么就给人一个错觉,尤其是我们初学的同学,好像小儿夜啼也是一种肝风内动,这就完全错了。那么古时候前人不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蝉蜕能够治疗小儿夜啼?有的人公然就要解释,那么也是用法象药理学的,说蝉这种动物白天在树上鸣叫不休,到了晚上它就安静了,一点声音都没有。那么小儿晚上闹了,在哭闹不安,给这个蝉蜕用了,他就会跟蝉一样,晚上安安静静的。这个也是用这个自然现象来解释这个药的作用。其实我们现在才发现,蝉蜕有比较明显的镇静作用,就相当中医的宁心安神。这个小儿夜啼不安是一种心神不安,当然这个由于严重疾病引起的比如说腹痛,那么夜啼不安当然就要有针对性的治疗,就不能够来安静,那个贻误了病机。一般有的是习惯不良等等,实际上用它宁心安神,也就是用它来镇静。这个药和息风止痉药把它区别开来,你像五版教材、六版教材里面都是把它混在肝风内动的主治里面,这个很多人不理解。其实这个也是正常的现象。所以我们就把这个治疗小儿夜啼不安放在此外,说明是现代研究它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如果你要再定一个宁心安神未尝不可,完全是可以的。这个在用法用量上没有什么特殊的,就不管了。
前面这些药都是我刚才所说的,典型的或者比较典型的疏散风热药,或者发散风热药。之所以典型,它在疏散风热的这个功效里面对应的有风热表证,有温病的卫分证,这是一个特征。第二个特征呢,它兼有清热作用,又是清热药,它既是解表药又是清热药。最典型的就是牛蒡子、桑叶、菊花,和蝉蜕。当然薄荷也常常用于温病的初起,也有一定的清热作用,尤其是以皮肤病,热性的,这个薄荷外用,或者咽喉的一些热证,它也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清热效果,所以它也是比较典型的。那么后面的就是不典型的,这一类的药严格讲来是药性偏于寒凉的解表药,在临床上治疗表证,风热用,有的可能风寒还用的更多,风寒证也用。但是温病卫分证应用的例子不多,主要的区别就这点。或者它没有很强的清热作用,当然也有清热作用也很强。主要是它不典型,就是它是发散风热药,它并不专于风热表证。有的药风寒表证比风热表证用的机会还要多一点,但是药性偏于寒凉的,所以这个要特殊一些。
蔓荆子
那么这个后面还有五味药,第一个75页的蔓荆子,因为这种植物它是蔓生的,蔓生状,它成熟的果实,成熟了就像那种豌豆大小,黑色的很轻的一种药。蔓荆子是这一章里面比较次要的药,大家就作一般的了解,主要的就记住它的功效,疏散风热和止痛。这个药疏散风热一般,它主要的特征是在疏散风热药当中唯一的一种有明显止痛效果的药,疏散风热药里面兼有止痛作用的药只有这一味药。在发散风寒的药当中兼有止痛作用的药,羌活、防风、细辛、白芷、藁本、苍耳子,至少六种,很多。所以止痛作用是发散风寒药很重要的一个兼有功效,这一类的药第二节只有这一味药,所以常常考试的时候考这一个知识点。以下药当中兼有止痛作用的主要是?那么记住功效就行。所以这个药不但用于风热表证,很多风寒表证的头身疼痛常常和发散风寒的药,这个在古方里面应用比这个风热表证多。因为头身疼痛主要见于风寒感冒,寒邪凝滞收引主痛,所以一般的风热表证和温病初起头身疼痛有的并不明显,或者比较轻,而风寒表证比较重,而且更常见。如果要用来缓解疼痛,那么这个蔓荆子当然用于风寒证比风热证的机会多,另外它的止痛作用除了表证,风湿痹证,什么胃痛它都可以用。这个风寒痹证,或者胃寒疼痛,是一个应用相当广泛的一个止痛的药。这个药非常单一,就是解表和止痛,抓住它止痛这个功效,就成了。这个药很轻,煎熬的时候一般都漂浮在上面,要捣破,那么它是飘的,打不中,不容易捣破,但捣不破效果又不好,所以有时候把蔓荆子炒一炒,让它裂开。这个炒的目的没有其他的,就是便于煎煮。所以我们书上有生用或微炒用,前面,微炒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葛根
下面一个重要的药,葛根,它来源于豆科植物,野葛或者甘葛这两种不同的豆科植物。这是很长的这种藤本植物,可能同学们见过,有的那种家具,那种藤家具,藤沙发、藤椅或者用藤编的一些其他的,这个茶几这一类的。直径有三四毫米那个灰白灰白的,那就是这种植物的藤。把它在开水里面烫了,把面上的皮去掉了,就用它的藤直接作为工艺品或者作为家具,这个是中国很古老的一个工艺品,藤家具就是来源于这个。那么葛根就是用它的根,切片了以后,当它刚切开的时候是白的,颜色是白的,而且有比较多的这种淀粉,粉质也比较重,所以有的把它叫做“粉葛”,就是粉性比较强。因为微微有一点淡淡的甜味,所以有的又叫做甘葛。这个葛根的第一个功效,解表退热,它有很好的退热的效果。那么我们这里为什么不说疏散风热?笼统的称为解表,就是我刚才讲的,这个葛根,不管风寒感冒的发热或者风热感冒的发热,它都有解表退热的效果。所以在临床上应用的时候并不专于治疗这个风热表证,尤其是在古方,在金元,唐宋到明清这一段时间用的葛根,基本上都是把它和一些发散风寒的药配伍在一起,治疗外感风寒的发热。另外葛根作为一个解表药,它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能够治疗项强,这个强弱的强,这个地方读[jiang],就是这个项部不灵活,不能够自由的转动。比如有的同学感冒了以后,在项部出现了项强,那么有同学在后面叫自己的名字,那整个要转度才能够跟后面的同学说话打招呼,这个头调不过去,转不过去,那么这个症状就叫做项强。葛根对于外感兼有项强的,它能够除项强,这是它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在过去常常认为这个是邪气痹阻,这个经气不通,失于濡养,出现的这样一个症状,那是传统的解释方法。但是这个疗效是非常肯定的,现在药理学的研究发现,这个项强很多学者认为是颈部的浅表的毛细动脉处于一种痉挛状态。在风寒感冒当中经常出现,风热感冒出现了项强的比较罕见。所以在张仲景的方当中,葛根常常是用于外感风寒而有项强这样的症状的患者。那么如果是外感风寒表实证,那么就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加葛根,葛根和麻黄同用,这个葛根汤;如果是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就在桂枝汤当中再加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那么这个主治证都是风寒,没有风热的。所以葛根治疗表证能解除项强的这个很显著的特征,往往是用于表寒证,表热证里面刚好用的非常少或者没有用。所以这个笼统的说一个解表退热,不管寒热其实它都能用。风热表证用了行不行?完全行。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寒凉的(药),风热表证能用的。但是相比较而言,它可能还不主要。另外葛根近年来常常用于高血压引起的项强,那也是一种动脉的痉挛状态。现在就说它能够扩张血管,解除这个痉挛,所以有这个作用。这个前人观察历史非常悠久,但是得到了现代研究的一些证实。这是葛根在解表方面,为什么称为解表退热,就是这样来的。还要说明的一点,就是常常把葛根的这一个作用称为退热解肌,或者解肌退热,而且不用这个表字用肌字,那么我们也是把它改掉了,也是回避了解肌这个术语。因为真正要把解肌讲清楚,可能我要至少花10分钟,在课堂上,而且讲了以后,同学们刚刚初学反而引起一些混乱,记也记不住,记住了也没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因为葛根的解肌来源于明代陶节庵的《伤寒六书》,它里面有个柴葛解肌汤,因为这个方名就有解肌,所以后人为了体现这个方的特征,所以葛根单味药的功效也认为解肌。陶节庵的解肌和前面比如说张仲景、陶弘景、李时珍、张元素他们的解肌都不一样。他把表证当中又来分三个阶段,好像葛根最适合表证的第二个阶段,就是感冒一二天或者二三天以后,这个时候的表邪开始入里化热,好像从皮毛到了肌肉。在这个时候感冒二三天以后开始入里化热了,葛根是最佳的应用时机。所以他把葛根在这个阶段用,认为是解肌。那个邪气没有在皮毛了,已经在肌肉了,它是用这种形象的解剖的部位来提出了葛根的解肌。我们如果在同一个章节里面,前面桂枝有解肌,这里葛根又有解肌,完全含义不一样,所以这个没有必要。所以我们回避解肌这个术语,就笼统称解表退热,这样是有好处的。透疹,这个和其他像蝉蜕那些没有两样,一个是解表,一个直接透疹,用于麻疹初起,这个不多讲,因为现在临床价值不大。第二个生津止渴,生津本身就是对口渴的一种治疗作用。口渴就是胃的津液不足,不能上承,不能润养口腔。出现口渴,从中医学当中,一个是因为热邪伤津,津液不足了,那么要清热生津;另外一个阴虚,本身津液是阴的一个部分,阴液不足了,这个时候要养阴生津。另外是由于这个脾的升发受到了一些制约,失常了,不能很好的输布津液,那么这个时候往往可能要健脾补气,要升发脾气,使这个津液更好的上承,在这些情况葛根都能用。最常用的是有热邪,它本身偏于寒凉的,它也有一点清阳明胃热的作用,能够清热生津。阴虚的配伍补阴的药,它也能用。如果是脾虚不能很好的敷布津液,出现了口渴,葛根也可以和补气的黄芪、人参、党参这一类药,在古方里面也是能够使用。所以它应用非常广泛,现在不但用于一般的热病口渴,还用于消渴。消渴是以糖尿病为主的口渴多饮,当然不完全是糖尿病,我们这里不多讲。那么葛根在治疗这个糖尿病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消渴,常常是一个很重要的辅助药。那么也要分类型,看是气虚,是阴虚或者胃热?还要看它在肺,在肾或者在脾胃?不同配伍相应的药物。所以它是一个应用很广泛的生津止渴的药,可以用于多种与口渴有关的症状或者疾病。所以葛根有一个甘味,这种生津就是属于补虚的范畴,所以很强调这个甘,本身也与它的滋味有直接的联系。另外升阳,这个升阳就是升举脾的阳气,或者说清气,升举的脾的清气。我们在中医学基础里面学脾主升清,脾的很多功能都要在脾能够升清的状态下,才能够正常的发挥。如果脾不能升清往往就出现脾气下陷,脾气下陷除了出现下垂的一些脏器,或者脾虚的其他的一些症状以外,有时候就出现了腹泻和一些脏器下垂,不能升举脏器,不能很好的运化水湿。葛根主要用于脾虚清阳不升的久泻不止,比如说以后我们要学的七味白术散,它和白术、人参这一类药一起使用,本身它是脾虚的,葛根没有补脾的作用,要和补脾的参术这一类配伍,它辅助那些补脾的药来升举脾胃的阳气,有利于腹泻的治疗。这种情况常常用煨葛根,我们前面讲炮制的时候,煨了以后它升阳止泻的作用可能就有所增强。但它不是直接的收敛止泻,它是通过升发脾胃的清阳之气,增强脾运化水湿的功能,这样来达到缓解泄泻的。由于在《伤寒论》里面葛根与黄连、黄芩配伍在一起,有一个很有名的方,芩连葛根汤,黄芩黄连葛根汤。那么葛根在(与)黄连、黄芩配伍以后,不是升阳止泻,因为这个芩连葛根汤在《伤寒论》里面是太阳阳明合病,它还有外感表邪,有发热的症状。是用葛根来解表退热,用来治太阳的邪气,里面的芩连才是治阳明的这种湿热。所以葛根的升阳止泻,是脾虚久泻,而不是外感的泄利,外感兼有泄利。但是在很多书里面把这两个证,脾虚久泻和芩连葛根汤主治的这种湿热泄利,或者兼有表邪的湿热泄利把它放在一起,那么一般都认为,这个治疗湿热泄利也是在升阳,这个不对,它在两个方里面它的临床意义是不一样的。脾虚久泻是用来升举脾阳,脾胃清阳之气的;在治疗痢疾是用来解表退热为主的。
前面我们简单地介绍了葛根的主要的一些功效和它相应的临床应用,其实葛根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一个药物,就是对它进行现代研究有很好的一些进展,临床应用也明显地扩大了,和我们书上记载的在使用上有很多的新的方法。其实在本草文献当中,从《神农本草经》开始,就谈到了葛根能够治疗很多痹证,当然这个痹证可能就包括了瘀血闭阻引起的一些病证,而且在稍晚一点的本草文献里面谈到了葛根,就明确地提出来能够破瘀血,生的葛根能够破瘀血,而且在治疗一些跌打损伤这样的一些瘀血疼痛证的方当中,在一些中医伤科学里面,也经常能够见得到,但是长期以来,对葛根在这方面的功效和应用没有给予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