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相信,距离我观展到写文章已经过去了快有一年时间。
但是终于在今天把部分内容做了整理,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
此次展览位于北京市朝阳区艺术园区内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Ps:晚上去参观园区比白天更有感觉噢。
夜游
巴勃罗·毕加索
PabloPicasso
-
毕加索的传奇故事自出生起就伴随着他:在年的马拉加,刚刚来到世上的毕加索一动不动,使得助产士以为这个新生儿已经死亡。但是毕加索的医生叔叔唐·萨尔瓦多并不甘心,当他拿起雪茄向这个婴儿的脸上吹了一大口烟气之后,毕加索的手脚开始蹬动,哭叫得如同“公牛的怒吼”,奇迹般的“复活”了。在艺术家的人生中,那些塑造“毕加索神话”的小逸事更是层出不穷:据说他会说的第一个字是“piz”——该词是西班牙语“lapiz”的缩写,意思是铅笔——他在孩童时期就急着要拿笔画画了。
《约瑟法·塞巴斯蒂亚·孟布拉多的肖像》
PortraitofJosefaSabastiaMembrado
展区内正在播放毕加索的纪录片
《卡萨吉玛斯之死》
TheDeathofCasagemas
??《母与子》
MotherandChild
毕加索年夏于巴黎创作的母与子这副作品,带着毕加索这一时期沉迷的“面具”一般的面孔,他用简洁而熟练的笔法,随心所欲地在画中人物上塑造出不同的形状。
毕加索的雕塑作品
发现一个小细节,在第一个雕塑的后面,有毕加索刻上的名字。
《赛乐丝汀娜(患眼翳症的妇人)》
Celestina(WomanwithaCloudyEye)
巴塞罗那年3月
《自画像》
Self-portrait
毕加索创作这幅自画像时只有20岁。可是画中的他面色枯槁,脸颊凹陷,胡须杂乱。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苍老许多。这是年的冬天毕加索第二次来到巴黎,面对好友去世的打击与生活拮据的压力,他开始在画作中大量使用蓝色。这幅作品正好是蓝色时期的开篇之作。同时也是国立巴黎毕加索博物馆的最富盛名的藏品之一。除了嘴唇上的一丝血色之外,整个画面都笼罩在阴冷的蓝色调之中。毕加索身着中厚的深蓝色高领外套,头发有着与外套相近的颜色,他捎带侧身的站在一片单色背景前。艺术家试图通过对蓝色的运用传达内心的情感。与此同时,他冷峻的目光又带着些许恍惚径直地望向观众,更强化了画面的压抑感和心理张力。这幅作品所蕴含的强烈表现力,不由得让人联想到梵高自画像对毕加索的影响。
毕加索的小创意
《TheFirstCommunion》
《乡村舞蹈》
TheVillageDance
《为“四只猫”咖啡馆设计的菜单》
DesignforaMenufor"ElsQuatreGats"
《照镜子的女人》
WomanwithaMirror
《坐着的女人》
SeatedWoman
这两幅设计作品,实物看起来也就只有巴掌大小,但是却十分细致。《自画像》Self-portrait
细节笔触
毕加索为自画像做的草图
有些时候,展区内人与展品的互动在我看来会更有意思,希望你也能够发现。
*以上部分内容引自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女子头像
在看点一下大家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