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眼表病 > 患病常识

一诺千金,我一个插队女孩读完师范再回农村

苏州市六中老三届下乡五十周年纪念活动时,我去了昆山石牌石泾,在我年师范毕业后创办的“朝阳中学”原址,与当年同甘共苦的三位老同事好友相聚。我们还与朝阳中学的首届学生在巴城聚会。

朝阳中学的教室原址现在是村车库,我们入住的知青屋早已拆除,原址建了健身活动场所。我为自己三十余年教育生涯中最青春最艰辛的那段岁月,为我的第一届学生,写了一篇散文《玫瑰依然芬芳》。

玫瑰依然芬芳

作者:濮幼玉

“在我心灵的深处,开着一朵玫瑰,我用生命的泉水,把它灌溉栽培……在我忧伤的时候,是你给我安慰,在我欢乐的时候,你使我生活充满光辉……但愿你天长地久,永远把我伴随。”听到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演唱的《我心中的玫瑰》这首歌,把我的思绪一下子带到我初为人师的日子,那是我三十几年教育生涯中最青春的日子,也是最艰难的历程。我心中的玫瑰渗透着浓浓的师生情!久远的往事,如流水般潺潺流过我的心田,记忆在一瞬间清晰、明亮。

年12月13日,在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浪潮中,初中毕业的我和同窗好友们告别父母和兄弟姐妹,告别母校和姑苏城,来到昆山县(江苏省)石牌公社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广阔天地炼红心”。当了五年农民后,我成为无数知青中的幸运儿,上了师范学校。从此,我开始在三尺讲台用我的爱抚育我的学生,用我的心书写我的人生,青春在三尺讲台闪光。

在师范学校读书时,石牌公社党委书记给我写过几封信,殷切希望我毕业后能回公社,为改变当地农村的教育面貌贡献力量。我一个刚刚师范毕业的女孩,“一诺千金”,毕业后回到公社,并受公社党委重托,奔赴位于昆山县、常熟县和吴县交界处,人称石牌“西伯利亚”的公社西片(四个大队),在没有校舍、没有办公桌椅,连黑板、课桌和粉笔都没有的困境中,挑起了创办一所初级中学的重担。

校名是我取的——朝阳中学,我希望我创办的学校象朝阳一样充满希望。当年由于生产落后,农民生活水平低,尤其是交通不便(步行到公社中学需两小时左右,中途还得摆渡——不算最远的学生,),西片农民子女上初中的寥寥无几。中学如愿地办到了农民的家门口,西片的农民和四所小学的毕业生无不欢欣鼓舞!

朝阳中学开学那天,绝无如今时尚的“剪彩”仪式,甚至连上课的教室还没着落!我有思想准备的,开学前来实地“考察”过。除了先借用一个大队的大礼堂上课,别无选择。那种上课的环境太有“西部特色”了:大礼堂这个真正的大教室内,中、小学生(小学不同年级),中、小学教师(小学不同复式班教师)在一起上不同学科的课,互相干扰,却“相安无事”,师生的胸怀原来如此博大!不过,乡村的小学生难免会被中学的英语课所吸引——ABCD太新鲜!虽然我的嗓音很响亮,在那样“错综复杂”的大环境中上课,还有点现代人“大比拼”的感受。教师宿舍亦为“空中楼阁”,我只能在石牌中学教师宿舍“寄宿”。清晨,我踏着朝露,赶乘开往苏州的早班轮船(途径学校附近)到校上班;傍晚,我乘坐末班轮船回到石牌中学时,天色已黑,吃晚饭、洗澡、河边洗衣都是在与蚊虫的激烈搏斗中完成的。

在轮船上批改作业是我教育生涯特有的经历,轮船的颠簸和驾驶仓马达的轰鸣声,犹如专场为我演奏的“摇滚”背景音乐。现在的我坐在嘈杂的候车室也能备课、写作,与那段经历也许不无联系。因为地域偏僻,轮船上乘客总是较少。我还记得在轮船上批改作业时曾被我熟悉的苏联民歌《山楂树》所吸引:“歌声轻轻荡漾在黄昏的水面上,暮色中的工厂已发出闪光。列车飞快地奔驰,车窗外灯火辉煌……”

后来我住进了学校附近一间矮小破旧、冬冷夏热的“知青屋”(回城苏州知青住过的小屋)——宿舍、厨房兼办公室。夜晚与我作伴的除了昏暗的煤油灯和墙上的孤影,还有煤球炉(没食堂,自己烧水、做饭)和一只小母鸡。偶尔进我陋室的人,都会被屋里煤球和鸡窝的难闻的气味“熏退”。我是嗅觉特别灵敏的,长期在“空气污染指数”如此高的环境里生活,现在真难以想象。

每当我备完课、批改完作业后从办公桌前站起来时,那只小母鸡总会从我床脚边的鸡窝里站起来,沿着小屋四周“闲庭信步”,然后安然入窝,静静地伴我度过寂寞的长夜。如此默契,似乎通人性,又令人难以置信。学校附近没有集市,连最普通的蔬菜也很难吃上。除了回苏州时带点妈妈为我晒成干的豆制品等副食品,小母鸡隔一、两天下的小鸡蛋,一度是我最丰富的营养源。在我离校的日子里(如寒、暑假),它会从我那小屋的猫洞日出而出,日落而入,并继续在我床脚前的鸡窝“努力”下蛋。苍天有眼,赐与我一只如此忠实的小母鸡!

哦,伴我度过长夜的还有我最不愿意,又必须提及的老鼠。他们全然没有小母鸡的“美德”,在夜深人静的时刻,总把我蚊账顶上的尼龙布当“跑马厅”,不断从我挂蚊账的竹竿快速爬上爬下,吓得我只能用被子蒙住脑袋。亲眼目睹如此“扰民”之“鼠辈”,我忠实的小母鸡却“袖手旁观”,也许是“明哲保身”,“敢怒而不敢言”吧!

办学初期,学校不仅缺设备,还缺教师。初出茅庐的我,除了教自己学的专业课——英语,还根据自己所谓的特长,勇挑重担,或曰“滥竽充数”,担任了语文、地理、音乐、美术课程的教学,如误人子弟,纯属无奈。买不起风琴,因陋就简,上音乐课时,我用口琴奏曲,教唱歌词时,只能是拉开嗓门“无伴奏”清唱了。自己没有美术功底,只是从自学美术的小弟那略知一丁点儿素描、写生之类的说法,就用来指导学生。我还斗胆上过语文公开课,记得课文的题目是《一块银元》,与我的英语课一样受到好评(英语公开课的课题倒想不起来了),现在回忆起来,还有点汗颜。在朝阳中学工作期间,我曾与昆山县资深英语教师一起,担任过本县初中英语教师培训班的辅导老师,学到不少东西,也得到很大锻炼。

记得简陋的教室盖成后,因为缺乏资金和市场供应紧张,教室的窗户没有安装玻璃。一过中秋,天气渐冷。校舍是朝北的,学生衣服普遍较单薄,长时间坐在教室里上课,定会着凉的。我开始对着“洞开”的北窗犯愁。好不容易争取资金买来了挡风用的透明尼龙布,却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真是“秋风秋雨愁煞人”。后来在我父亲和苏州邻居的帮助下,终于在苏州买到了玻璃。父亲借了手推车,和我一起将按照窗户尺寸划好的一捆捆玻璃运到苏州南门轮船码头,搬上轮船。然后我独自乘坐轮船到吴县消泾,再搭学校所在大队接我的小划船,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将玻璃运回学校。经过风风雨雨之后走进有玻璃窗的教室,我真是别有一番感受在心头啊!

那两间教室之简陋,不光是地面无砖光泥地和门、窗粗糙,屋顶还具有“天文”功能!记得在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日子里上课,教室里会看到飘飘悠悠的小雪花,那是太简陋的屋顶惹的祸,教室之寒冷亦足见一斑。那时我长满双手的冻疮已经溃烂(如今手上的冻疮疤痕还依稀可见),上课时最伤脑筋的是板书的困难——冻僵又疼痛的手指不听使唤,拿住的粉笔一碰到黑板就掉地上。为了节约开支,小粉笔头还舍不得扔掉呢——物尽其用。我想,我用粉笔写就的淡泊与从容,应该是从朝阳中学开始的吧。说起冻疮,想起寒冬腊月去河边洗衣服时的感受:河水冰冷刺骨,河面上寒风凛凛,劳动布蓝裤浸入河水后,一下子变得很硬很硬,冻疮溃烂的双手钻心的疼啊!记得我咬紧牙关不断地鼓励自己:坚持!坚持!“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全靠我自己!

将近四年,我一直独自生活在那样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中。我女儿出生那天中午,我吃的还是泡饭,别说鸡、鸭、鱼、肉,连水果、蔬菜也谈不上。在我弯腰都困难的情况下,还得去小河边洗衣、提水。

那时我周围的苏州知青朋友先后都回城了,我最艰难的时候,也是我最孤独的时候。

日子如此艰难,但为了我创办的学校,为了我热爱的学生,我没想过请一天假,回到亲人身边寻求温暖和照顾。后来因长期营养不良、体弱和劳累过度,引起早产,交通不便,情况之危急,每每想起来总让我后怕。那段有点传奇色彩的悲壮经历,我总不忍心去回忆和细说。

远方的丈夫说,要在我的身边,和我一起迎接孩子的诞生的;父亲刚来看过我,因医生检查说胎位不正,他还遵医嘱,用艾条为我熏了脚趾,并把我的衣物都带走了,以便我回苏州时路上轻松些;一个要当妈妈的人,呼喊着自己的妈妈,急于问世的女儿让毫无准备的我束手无策!当学校附近的农民闻讯赶来,用小船将我送到公社卫生院时,已是傍晚时分,医生已经下班,卫生院停电!我的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公社熟悉和不熟悉的中、小学女教师和卫生院的医生一下子都来到了我的身边,像我的母亲和姐妹一样关怀和照顾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终于保住了我们母女的平安。我永远忘不了我和我女儿的恩人!

我女儿出生那天的上午,我还在代一位知青教师上课,上的是孙犁的《白洋淀边》。那是我在朝阳中学的最后一堂课,是我一生中最后一堂语文课,也是三十几年来我唯一一堂坐着上的课。还记得我生下女儿的第三天(星期一),朝阳中学的许多学生乘轮船赶到公社卫生院来看我,我当时又高兴,又感动,又担忧,百感交集。高兴的是:又见到了他们——我不辞而别了,他们小小年纪,那么懂事;感动的是:他们家庭经济很困难的,却凑钱为我买来一网兜他们平时吃不上的国光苹果;担忧的是,不知能否找到合适的代课教师?后来听说我的一门课一时找不到代课教师,曾让成绩较好的学生临时代课。学生哈哈大笑着告诉我:那位代课的学生几次讲到教材较难的内容,都作为回家作业,让大家回去“独立思考”。我听了,其实心里很难受的。孩子们多么需要我啊!

在朝阳中学创业的近四年间,我虽然历尽艰辛,心中却也充满欢乐。

记得寄宿石牌中学教师宿舍时,每当清晨我乘坐的轮船驶近学校(一度轮船在学校附近一小码头停靠),汽笛声起,早早赶到学校的一群学生就会欢呼雀跃地冲出教室,沿着田埂奔向码头,争先恐后地前来迎接我。我一上岸,他们就抢着帮我拿书籍、练习本和粉笔等教学用品。在“老师早!”的亲切问候声中,他们簇拥着我走进没有围墙的学校,美丽的朝霞映红了我青春的脸庞。

记得我的办公桌上常常是“鲜花的海洋”,所有的杯子和瓶子全都充当花瓶用来插花了。那是学生上学前在门前、屋后,上学的路上在田野、小河边采集的色彩鲜艳的各种花儿,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矮小破旧的陋室因鲜花而变得美丽芬芳。那道独特的风景线,令人终生难忘。

我还带着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种“学农田”——种水稻,采集楝树果(药材)和养羊,在行之有效的素质教育的同时,用劳动的双手创造性地解决部分办学经费。孩子们几乎什么活都会干,他们劳动的智慧、才能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记得我校排练的男声独唱《师长有床绿军被》和短剧《列车长》等节目还得过奖,三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我还能列出“演员表”!

我从内心深处热爱那些纯朴、善良、勤劳的农村孩子。我常和他们一起憧憬未来,激励大家努力学习,艰苦奋斗,用智慧和劳动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遗憾的是,两届学生毕业时,竟然都没有条件拍毕业合影照片,朝阳中学可是我教育生涯的第一程啊!现在每逢毕业班请我合影留念,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他们纯真可爱的形象。现在我还能叫出那些学生的名字,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有些学生至今还与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尽管事业有成,地位变了。他们常说,如果没有朝阳中学,他们几乎绝对不可能有上中学的机会;在他们家庭经济和学习都特别困难的时候,是我给了他们温暖和自信,知识和力量,至今感激不尽。

其实,在我最艰难的青春岁月中,是他们给我带来无尽的爱。清晨是谁悄悄将几棵青菜、一包毛豆,甚至自己舍不得吃的一个咸鸭蛋,从猫洞塞进我小屋,总难以调查清楚。有的学生星期天也会来学校,因为怕我寂寞,因为想帮助下乡插队时落下腰病的我在河边洗被单、蚊帐,因为和我在一起时特别快乐……是他们给了初涉教育生涯的我许多锻炼、成长的机会。在我充满创业激情的纯真年代,是他们使我的梦想升腾,使我的青春闪光!

当年我曾从我的“鲜花的海洋”中摘下几片红玫瑰花瓣,随信寄给我远方的朋友(现在的丈夫)。他将玫瑰花瓣夹在诗页中,并保存至今,无意中,在珍存爱情的同时,为我留下了朝阳中学永远的芬芳,感动之余,我还心存感激之情。

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朝阳中学早已被“规划”掉了,每每想起,心中总会掠过几丝惆怅,因为那是我情牵梦绕的地方,是我亲自去旗帜社制作的朝阳中学校旗升起的地方。

凝神倾听:微风彷佛送来了朗朗的读书声——知识已经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微风似乎还送来了清脆而熟悉的笑声——那是从河边小码头,从朝阳中学的教室和校园,从挤满我心爱的学生的办公室传来的,最让我陶醉的笑声。朝阳中学鲜艳的校旗,永远在我的心田飘扬,三十多年前的玫瑰,依然芬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vuov.com/hbcs/106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