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眼表病 > 患病常识

碰到中风怎么办请牢记ldquo

世界预防中风日

May25,

年6月24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第五届"世界中风研讨会",订立每年5月25日为世界预防中风日,加强人们认识中风及相关问题,预防中风。

亲,今天是“世界预防中风日”。我们虽然年轻,也要早做预防啊。

什么是中风???

不要大惊小怪!

事实上有很多人不知道中风是怎么回事,

遇到中风也不知道怎么办。

名词解释:中风

Explanation:stroke

“中风(stroke)"一名由来已久,古时中国医学认为,人得到"邪风"便会导致突然失去局部感觉和行动能力。广义上包括脑中风以及其他心脑血管意外,狭义上中风就是指脑中风。从西医角度来说,常使用国际统一名称卒中。目前,临床上把无论是急性、慢性以及大小血管病引起的脑血管病都称为“脑卒中(cerebralapoplexy)”。

记住:中风分两大类

“中风”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两类。

出血性中风:俗称"爆血管"或"脑溢血",由于高血压或脑血管疾病,例如脑血管肿瘤而导致脑血管破裂。

缺血性中风:因脑血管硬化导致血管狭窄及闭塞或因血凝块流到脑血管造成闭塞。

哦,我懂了。发病情况怎样呢?严重吗?

最近这些年,中风发病率越来越高了,被称为“人类健康头号杀手”。具有高患病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全球每6秒有1人发生中风。其中一半发生在中国,21秒就有1人死于卒中。年,我国40岁以上的脑中风患者已有万人。近些年还逐年上升,可以说是呈“井喷”态势。

研究发现,小于35岁青年人发生脑中风已占全部的9.77%,老年人脑中风更是常见。

而治疗每耽搁1小时,大脑会变老3.6年!

预防中风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风成为危害国民身体健康的一大疾病负担。

这么严重?怎样才知道得了中风呢?

3步快速识别中风,请牢记“”口诀!

“1”代表不对称的脸;

“2”代表两只手臂平行举起,是否有单侧无力;

“0”代表聆听讲话是否清晰,表达是否困难。

中风的症状详细解读

Detailedinterpretationofstrokesymptoms

局部感觉麻木,例如一边脸、单侧肢体或身躯肢体无力,尤其是身躯单侧、单侧肢身体突然失去平衡能力;

言语不清、流口水、吞咽困难、嘴歪、视力范围减小,或眼睛肌肉失调、出现复视神志不清、昏迷;

其他征状:例如突发性的剧烈头痛、持续的晕眩

遇到以下情况要注意意

1、眼睛突然发黑:

单眼突然发黑,看不见东西,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后便完全恢复正常,是因为脑缺血引起视网膜缺血所致,是中风的信号。

2、哈欠不断:

连续的打哈欠,这可能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缺血,引起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的表现,是中风病人的先兆。

3、说话吐字不清晰:

突然说话不灵或吐字不清,甚至不会说话,但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24小时,应引起重视,原因不明的口角歪斜、口齿不清或伸舌偏斜都要注意。

4、头晕:

中老年人中风前会反复出现瞬间眩晕,突然自觉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几秒钟后便恢复常态,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中风的先兆,应及早诊治,防止中风发生。

5、肢体麻木:

肢体麻木的异常感觉,如伴有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舌头发胀等症状,突然发病或单侧肢体乏力,站立不稳,很快缓解后又发作要当心。

哪些人群容易得中风?风?

?有脑血管病家族史的;

?患有冠心病及“三高”;

?60岁以上的老年人;

?生活习惯不良、吸烟、酗酒;

?长期从事紧张工作;

?有冠心病的患者;

?身体明显超重;

?经常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的人群。

yeal,

Igetit!

说重点:发现中风了怎么办?

时间就是大脑!

静脉溶栓治疗作为急性脑梗的第一推荐手段,要在4.5小时内进行;对于存在静脉溶栓禁忌症的患者,可以考虑机械取栓治疗,但最好要黄金时间窗内进行。每延误1分钟,就有近万个脑细胞死亡。因此,时间就是大脑,效率就是生命!不但医护人员救治时争分夺秒,快速识别脑卒中才是救治的第一步,也是赢得抢救时间的关键。

1、发现疑似脑卒中患者,家属或目睹者应保持冷静,先将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不要随意搬动病人,不恰当地搬动会加重出血性卒中病人的病情。

2、采取上述措施后,应立即拨打“”。首先说明病情,着重于病人的症状。其次要明确患者所在地址。最好提供发病地点最近的容易找到的明显标志或公共汽车站,并派人在那里接救护车,以减少因找出事地方所浪费的时间。最后还要提供联络电话,以便随时联系。

3、可根据卒中急救地图就近治疗,避免长途运送,以免耽误治疗时间或加重病情。

4、在等待救治过程中,切忌给病人自行服药,如:阿司匹林、降压药、降糖药等,防止加重病情。注意室内温度,要适当给病人保暖,通风不宜直吹病人。

5、如果病人是清楚的,家属一定要保持镇静,切勿慌张,不要哭喊或摇晃患者,注意安慰患者,避免造成患者的心理压力。

6、如果病人出现昏迷,要确保呼吸道通畅,可解开病人衣领,如有义齿应设法取出。为防止舌后坠,用纱布或手帕把手指垫好,将病人舌头向前下方拉出口腔。及时清理呕吐物,防止窒息或呕吐物吸入气管。

7、病人发生抽搐时口腔内不要放置任何物品,不要做掐人中等刺激性行为,不要用力按压肢体,保持病人头偏向一侧,有利于分泌物的排除,等待抽搐停止。

8、搬运时最好用担架,要平卧位抬运,担架要平稳,头的位置不要太高或过低,头偏向一侧,要有专人保护患者头部,防止病情加重。

9、让了解病情的家属陪同入院向医生提供详细的病史。

太详细了!

需要注意的是:

在急救中,禁止掐人中,针刺放血,拍打身体

等等“偏方”;

禁止自行喂药,喂水,喂食物;

禁止剧烈摇晃,喊叫,刺激患者。

请记住:

专业,太专业了。还是不得中风好啊!

对,预防最重要!

1、早晚多喝一杯水

在凌晨4时至6时的时间内,是脑卒中的高发时段。血管壁上的脂肪沉积块松动脱落,血液黏稠度增高。喝一杯温开水,能稀释血液。晚上睡觉时饮用适量的温开水,能稀释血液,防治缺血性中风。

2、适当运动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曾做过一项研究,对0余名从未患过中风的老年人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平时的运动习惯。他们中约43%的人没有经常运动的习惯,36%的人经常进行轻度运动,如打高尔夫或散步,21%的人经常参加中高强度运动,如打网球、游泳、慢跑等。6年后,研究员对平均年龄已到70岁的被调查对象进行大脑扫描,发现16%的老人患有无症状中风。而在这些患有无症状中风的患者中,与平时没有运动习惯的同龄人相比,经常进行中高强度运动的人患无症状中风的几率要低40%。当然,老年人切忌过度运动,要“量力而行”。

3、合理膳食

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与中风风险的降低相关。最近一项研究指出摄入最高摄入量五分之一水果和蔬菜的人口其中风风险降低21%。看来,在饮食方面,微量营养素和抗氧化剂,不仅仅是补充成分,而是降低中风风险的关键。橄榄油、坚果和花生都与降低中风风险相关。

4、常梳头

常梳头确实可以防中风,头皮上有大脑各部位的反射区和神经末梢,梳头可反射性对大脑产生温和的良性刺激。另外梳头不仅可以消除大脑疲劳,能醒脑提神,还可增强头部的血液循环,增加脑部血流量,提高大脑的思维和记忆能力。

5、注意保暖

夏季使用空调时,室温调在27℃为宜,室内与室外温差不应超过7℃。患有心血管病的中老年人,最好不使用空调。

冬季出门要带好外套和围巾,因为冬季气温过低时,头皮血管会收缩,引起血液循环不畅,加重脑血管堵塞引发卒中的几率。

ok,

心里有数了,

我现在只想说:

医院服务号

医院订阅号

健康管理部

撰文:朱贝校

编辑:刘晓玲、朱贝校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vuov.com/hbcs/10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