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众生活“销售团队”邀您加入,共求发展!招聘
十年前,身子骨一直硬朗的父亲,突然间就倒在了病榻上,而且一躺就是几个月。
为治父亲的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又把家里值钱的家用电器典当了出去。然而,几个月过去了,父亲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一天天恶化。
病魔把父亲强壮的身躯吞噬得脸黄肌瘦,瘦骨如柴,但母亲却依然固执的坚持,日日夜夜地守候着父亲。母亲积劳成疾,实在支撑不住,就打“你父亲病危住院了,你赶紧回来看看他吧!”噩耗传来,尤如晴天霹雳。
医院,父亲躺在病榻上昏睡着。我想叫醒他,母亲坐在床前拉着我的手说:“他刚睡过去,你就别叫他了。”父亲躺在床上,熟睡的面容表情木然,凹陷的双眼暗淡无神,一头斑白乱蓬蓬的头发,古铜色的皮肤依旧,要不是父亲消瘦的面颊,我还真不敢相信他会病得如此严重。望着父亲,我的心里不停地流着酸楚的泪水。当我看到母亲伤心的表情时,我还是坚强地微笑着安慰母亲:“妈,没事的,父亲会好起来的。你的身子还没全好,要多注意休息,我来陪爸好了。”
说来也怪,父亲醒来看见我在身边,一下子精神好了许多。接连几天,父亲的饭量大了,讲话的神志也更清醒了。可是,母亲看见父亲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心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担心起来。我问母亲:“妈,父亲不是好起来了吗,你应该放心才好,怎么还是那么伤心呢?”
母亲把我拉到病房外,悄悄地对我说:“你父亲见你回来,一时变得精神起来,这不是好的兆头,这是回光返照的征兆啊!”母亲说完,转身偷偷地抽泣起来。我见母亲哭泣,心里一酸也跟着呜呜地哭起来。好在护士的劝阻,我们母子两才擦干泪花,有说有笑地回到父亲的身边。父亲当然不知我们刚才的一切,见我们回去,就强打起精神对我问寒问暖。一会问我的工作情况,一会儿又关心起他还未谋面的孙女来。
好境不长,母亲讲的话果然得到应验。父亲精神才好了几天,他就又回到了以前的状态,甚至病情更加恶化。
那天晚上,我陪在父亲的床前,突然父亲醒来抓住我的手用颤抖的声音说:“我想吃长寿面。”我一听,当时还以为父亲病糊涂了,也就没放在心上。在第二天早饭时,我到外面特意买了碗排骨汤和一碗水饺。我本来以为父亲会一口气吃完,可没想到父亲看着我买的东西,本来有点笑意的脸上一下子变得阴霾四起,用手无力地拍着桌子,一幅不高兴的样子。
父亲的表情让我感到事情并非我想的那样,他是真的想吃长寿面。于是我说:“爸,早上你就先把这汤喝了,中午我再去买长寿面。”
父亲听后,努了努嘴,微微地点了点头以示同意。
中午,我到饭店里点了一碗长寿面,满心欢喜地把面端到父亲的面前,我本以为父亲这次应该满意了,没想到这次父亲却更加不高兴。父亲看了看放在桌上的面,摇摇头,一句话不说就躺回到床上。我想问父亲,但我又怕伤害他。我只好偷地问母亲:“妈,爸昨天说要吃长寿面,我以为他是说糊话,早上没给他买,他很不高兴,中午我买了,他也不高兴,这是怎么回事啊?”
母亲听说,开始也非常诧异,说:“怎么回事呢?都说快要走的人会想吃些好的,他怎么会想到要吃长寿面呢?”母亲想了一会,突然想起什么,一把拉起我的手就朝外走,来到僻静的地方,母亲小声地说:“我想起来了,你父亲想吃的长寿面可不是这种面,是我们家里以前的‘满碗’。”
“‘满碗’?”我有点不以为然:“妈,‘满碗’也没什么特别的啊!”
‘满碗’是什么东西,对外人来说是一问三不知。‘满碗’其实不是面,它是我们家乡的一道特色菜。说是菜又不是菜,说是面又不是面。它的主料是鱼丝,辅料有四方肉、年糕、荷包蛋。鱼丝代表健康长寿;四方肉代表四季平安;年糕代表步步高升;荷包蛋代表和睦美满。我听母亲一说,未问什么原因,先是到附近的十多家饭店问了一遍,他们都说不做这个叫‘满碗’的东西。饭店不做,我就跑到市区的大小超市去买,一共跑了七八家超市,最后四样东西除年羔外,其他三样都以备齐。
医院,我把情况跟母亲说:“‘满碗’现在饭店都不做了,我到超市买了些材料,鱼丝、猪肉、鸡蛋都买到了,就是没有我们老家那种年糕。超市年糕有是有,只可惜都是白色的,要不就买些回来做给父亲吃吧?”
母亲一听,长长地叹了口气说:“你不知道啊!你父亲想要吃长寿面,可不是真的想吃,这只是他心里的一个念想啊!现在生活好了,不要说城里人不做这东西,就是老家现在也做得很少。你要不回家去一趟,到鹅颈村看看,那里以往常年都有人吃年糕。”
天啊!我听母亲叫我去鹅颈村去,顿时吃了一惊。我对母亲说:“妈,鹅颈村山高路远,来回恐怕要好几天啊。我看就买超市那种,好吃又卫生。”
母亲狠劲地瞪了我一眼,转身又抽泣起来。
“妈,你别伤心了,我去就是。”心想,我在单位锻炼了这么多年,难道还怕这点困难。
每二天一大早,我先是打的回到老家的小镇,然后再徒步来到鹅颈村。在路上,我一直在想,要是这次白跑,回去后还不知母亲会多么难过呢?因为我听老辈讲过,人老生病要是有明显的回光返照现象,那就说明离走的时间不多了。好一点的十天半个月,坏一点的就可能过不了三个晚上。我这一走,最快也要两天时间,要是父亲病情严重……我越想越担心。为了早点回去,一路上我忘记了饥饿与疲劳,从早上出发一直走了六个多小时,到达鹅颈村已经是日落西山了。
我摸黑问了几户农家,他们都说没了。我走在漆黑的山间小路上,心情如麻。有几户农家看看天色已晚,就好心地叫我留宿。我看着天越来越黑,夜越来越深,而且一连问了这么多家农户,都没有我要的年糕,心里感到非常失望。真的,在这深山小村里,要不是怕影响农户们的生活,我真的想放声大哭一场。
正当我失望欲返时,有一户农家突然热闹起来。我朝那户农家方向望了望,只见那家的主人正朝我这边招手喊道:“喂,我家还有点你要的年糕,你过来吧。”
一听他家有我要的年糕,我顿时精神倍增,迈着大步就冲了过去。那家主人见我过去,早早地就拿着九只年糕在门口等着。我接过年糕,本想说明一下来由,刚要开口,他先说:“你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就看在你那份孝心上,我们都要向你学习啊。何况,你父亲还是我们的大恩人呢?这东西就当是我们送你的,拿回去给你父亲吃吧。”
接过黄灿灿的年糕,谢过主人留宿的好意,我买了把手电,连夜跌跌撞撞地赶回镇上。到达镇上已经是鸡鸣二更,因是初秋时分,早晨的天气有些凉意。我打了几个冷战,在镇上转了几圈,终于找到一辆进城做生意的小货车。我推醒还在睡梦中的师傅,跟他讲明来意。师傅一听,立即答应顺路搭我进城。医院,走的时候忘了给钱,也忘了问师傅姓甚名谁。
母亲见我拿着老家的年糕回来,顿时脸上溢出淡淡的微笑。但母亲听说是人家送的,脸上的微笑又显得那么的自豪。我对母亲说:“妈,他们说母亲是他们的大恩人,这是怎么回事啊。”
是啊,母亲把年糕和其他三样东西放到一块,叫我中午陪她到饭店,看能不能自己动手做一下‘满碗’。母亲回忆说,父亲年轻时,因有一个治‘红眼病’的偏方,药效特好。当时在镇上有很多医生都治不好的眼疾顽症,只要用上你父亲的三两付药,都能药到病除,于是只要是得了‘红眼病’的人,医院,而是直接找你父亲。那年,鹅颈村有好多家的小孩得了‘红眼病’,有得还特别严重。他们知道你父亲会治这种病,就派人下山请你父亲去。你父亲得知,二话不说,当天就跟那个报信人上山去。因路远天黑,你父亲在路上不小心滑倒,扭伤了脚,可是,为了治病,你父亲就忍着伤痛,硬是当天就赶上山去。因赶得及时,省去了小孩忍受病痛的时间。你父亲在山上呆了四五天时间,治好病一个子没收就偷偷地下山了。也许就是这件事吧,他们才对你父亲念念不忘。
听母亲一讲,我才恍然大悟,怪不得鹅颈村的人对我这么热情,原来是父亲有这么一段传奇故事。
到了中午,医院附近的饭店。母亲执意要亲自动手,我只要站在母亲的身后打打下手。很快,一碗热气腾腾,香气沁脾,味溢四方,色香味俱全的‘满碗’做好了。看着母亲热汗淋淋的样子,我连忙用袋子把‘满碗’装好,对母亲说:“妈,来,你端给父亲吃吧!”母亲提过袋子,用鼻尖闻了闻,自言自语地说:“香,真香。”说完就急匆匆地提着年糕往病房走去。
我跟在母亲的向后,来到父亲的床前。母亲从袋子里端出年糕,然后叫我把父亲扶起来。父亲醒着,所以起来时还不算费力,但我从中感到,父亲的体力明显不如前几天。父亲依靠在床头,望着年糕,霎时仿佛回到了年轻时代,脸上尽管看不出他的喜悦之色,但我从他轻微的点头中知道,父亲想要吃长寿面,肯定有着一段让人牵扯不断的情结。
那碗‘满碗’,父亲没吃,他只是用眼看看,然后就满意地趟回到病榻上。这碗‘满碗’,直至父亲走时,一直放在父亲的病榻边的小桌上,尽管父亲每餐都不吃,母亲还是每餐都会端着他给父亲看上一眼。
父亲走后,过了些日子,我想起这件事,就问母亲:“妈,父亲临走时想吃的长寿面,这到底是那门子的事啊?”母亲见我这么一问,不由地又勾起她对父亲的回忆。
母亲说,父亲十三岁时就失去了人间最宝贵的父爱,是你奶奶一泡屎一泡尿地把你父亲兄妹两养大的。在父亲十六岁那年,因闹旱灾,稻田里的稻子几乎颗粒无收。那一年,你父亲去了煤矿做活,家里就剩下你奶奶和姑姑,因家里没米,她俩吃了两个多月的芋头汤。后来,你奶奶吃出病了,得了一种无法根治的胃病。你父亲回来,就用赚到的钱买了些年糕,一天做一次给你奶奶吃,这样,你奶奶的病才慢慢地好起来。说起来,这‘满碗’可是求你奶奶命根子的恩人啊。所以,你父亲对‘满碗’有着很深的感情。这东西尽管比不上上等的名贵珍奇药材,但它却实是我们农家的上品。
你爷爷去世的早,你奶奶在你还小的时候就走了。记得那年,你奶奶病了很久,为治病也是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就连家里唯一值钱的猪,也卖了给你奶奶治病。可是,钱花光了,病还是没治好。就在你奶奶临走的时候,突然拉住你父亲的手不停地说着:“‘满碗’,‘满碗’,‘满碗’……”
你父亲知道他想起以前的事,想在走之前再吃口‘满碗’,于是就走家串户地去借讨。父亲从早出去,走了几个村,问了几百户人家,最后还是两手空空地回来了。你奶奶走的时候,她没吃上‘满碗’就走了。为此,你父亲非常内疚,每到七月半的时候,总是要做上一碗长寿面--也就是我们老家的‘满碗’,用以祭奠你的奶奶。母亲说:“你父亲走的时候,想起吃‘满碗’,肯定也是想起你奶奶了。”
“可是,父亲走之前并没有吃啊。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父亲连碰都没碰一下。”我心里暗暗地算了一下,说:“这碗长寿面,算起来可是花了两百多块钱啊!值得吗?”
母亲听我不正经的样子,用竹鞭敲打着地面责备我说:“亏你还是个读多书人,这点道理都不懂。你父亲没吃那碗‘满碗’,他是想留着带给你奶奶吃,就算花再多的钱,那也是值得。”
来源:自说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小编。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