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为您分享朋友圈最火爆的文章!
摘要“坏才”刘克学,老日照人童年记下的第一个地方名人,一个妇孺皆知、众说纷纭的多面人:刁钻古怪的顽徒,目无尊长的劣子,沾花惹草的后生,诙谐幽默的乡绅。
乡村中国,“刘克学”分身有术:在滕州,“变脸”为“王老怪物”;至绍兴,“整容”成“徐文长”;稍迈几步来北仑,又“克隆”为“乐涵”,等等。
在“父为子纲”之下想做不能做,“师道尊严”面前想干不敢干,“男女有别”之时想说不会说的一切,都借助于“刘克学”——一个在“纲”与“常”天网中苦寻缝隙的飞蛾,在“老老奶奶”的裹脚布里勒了一圈又一圈,在“老老爷爷”的旱烟袋锅里对了一次又一次火,“刘克学们”与原型渐行渐远,最终面目全非,蜕化为一种符号!
单色年代,“刘克学们”有血有肉!
多彩岁月,“刘克学们”逝如灯灭!
这是为了忘却的纪念。别了,“刘克学”!
关键词刘克学王老怪物徐文长箭垛现象乡村社会民间叙事
刘克学,名人也!
小时候还似懂似不懂事时,夏天晚上拖拉着稾荐听大人讲古,最早记下的就是刘克学。
上学后,土屋子,泥娃子,庄户老师,庄户教法,刚教了“学习雷锋好榜样”,紧接着就是“坏的和刘克学似的!”
网络时代,邑人偶尔记起刘克学——
“给我一支烟”有帖:“让老师掉进屎坑,拉了屎让老师说‘我拉的’,骗瞎子洗澡然后喊‘都来看’。”
“三千心迹”犹记:“是啊,坏才刘可学,听着他的故事长大滴。”
“海边邂逅”感慨:“刘科学,如雷贯耳的名字啊。”
“海面的风”更上一层楼:“如雷贯耳,这么响亮的一个名字。那个年代,你可能不知道县长叫什么,但你一定知道刘可学是谁。”
故“小二黑”先生推荐:“坏才刘克学,老师拉屎,他拔橛。日照的形象代言人,又坏又有义气的一个人。”
人生一世,一个人能“坏”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祖孙相传,也是个“人物”!
但是,如果揭开历史的谎言,事实却令人难以置信:这一切都是假的!
刘克学,亦有文中为“刘可学”,偶尔也有作“刘开学”、“刘科学”。
不过,无论是“克”,还是“可”、“开”、“科”,老日照人都念“kei”。而且,都与“坏”连在一起。
《辞海》释:
坏①不好;恶劣。如坏人、坏习惯。②败坏;毁坏。《论语·阳货》:“三年不为礼,礼必坏。”《汉书·艺文志》:“鲁共(恭)王坏孔子宅。”③以败事或革职为“坏”。这是一种婉词。如:坏了事;坏了官。《儒林外史》第二十六回:“是宁国府知府坏了,委我去摘印。”
《辞源》注:
坏①毁败,衰败。商君书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汉书六三司马迁传报任安书:“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②拆毁。左传成十年:“坏大门及寝门而入。公惧,入于室。又坏户。”孟子滕文公下:“坏公室以为圩池。”③战败。三国志吴周瑜传:“还保南郡”注引江表传:“瑜等率轻锐寻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曹公退走。”④恶。⑤伤病。通“瘣”。
如此说来,“坏”多作形容词,和它联在一起的有“坏事”、“坏话”、“坏×”……这是说“物”。动高腔骂起来,就是“坏人”、“坏水”、“坏蛋”、“坏种”、“坏心眼”……
可在刘克学名下,却是一个“坏才”。“坏”,是用来修饰“才”的。
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
一是刘克学之“坏”,还没坏到人格,是“外坏里不坏”;
二是“才”在里、“坏”在表,刘克学“坏”出了水平!
有此为证:在年10月《关于对日照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公示的通告》中,申报项目27个,排在第六位的就是“坏才刘克学的故事”。
近来,网上热炒“有多少医生能达到畜生的标准?”一位仁兄的网名就是“坏才”刘克学。
实际上,早在年,舒源骏先生就以刘克学为原型,创作了长篇章回小说《浊世怪才》。遗憾的是笔者也无缘一睹,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该书,图书简介:“本书介绍了清朝末年山东日照刘克学的故事。”
网上有帖“求一本书《浊世怪才》——关于日照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
在山东日照市,有一个叫做坏才刘科学的故事,现在的年轻人可能知道的越来越少了,在以前可是家喻户晓。很小的时候就听到很多歇后语,像什么“坏才刘科学,砍断桃木橛”,等等。
后来,初中三年级的时候,看到一本很厚的书,书名叫《浊世怪才》……书中以刘科学为主线,讲了很丰富的故事。
现在很难找到那本书了,不知谁有……
楼主苦等了很久之后,叹道:
也是,上mop的还是年轻人多,看过那本书的应在40岁左右吧。
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再顶一次,没人回应就算了。
关于舒源骏先生,笔者仅从网上查到是当代作家,作品有《三兄弟》《阎寡妇和她的两个女儿》等。
另据武德华先生在《东宁县文学创作群体再获丰收》中记:
(年)老作家舒源骏创作了两部共70万字长篇小说,现已完成初稿送审出版社,年末即将出版。
除此,别无所知。幸亏网上仍存年9月的另一个帖子:
东北一个作家,家是五莲的,已经在10年前就写了一本小说,上下两卷,我还翻看过。书名大概就叫《坏才刘克学》……原来给过我一本,几年前就让人拿去看丢了。
因未与楼主沟通,也不知他所记的《坏才刘克学》是否即是舒源骏先生的《浊世怪才》。
刘克学因“坏”而名,寻常巷陌,炕头树底,说法很多,可都大同小异,这也就省了笔者许多功夫,不妨照抄。
那么,刘克学因何而“坏”?
年9月21日,“让岁月苍白去”先生有帖《日照历史名人:坏才刘克学的故事》在先声明“因年代久远,道听途说的较多,纯属娱乐,如果伤及别人,先说声对不起”后,在第一个故事“刘克学的来历”中记:
据老人说,(刘克学)本是日照第一状元才,自幼天资聪明绝顶,上私塾到乡试都是第一,人虽小,但声望极高,在同学和其老师中,认为一旦参加科举必中状元,就在准备上京参加科举前几夜,其母亲与邻居吵架后,也觉儿子必中状元,在为他做饭的时候,一边高声道:现在我儿高中状元在即,有恩则报恩,有仇则当报仇,说话给仇家听。一边用力用烧火棍乱捣锅门脸(古有传说:此乃灶王爷之脸,不可乱戳)。
结果,戳得灶王爷满脸伤痕,灰头土脸地上天找玉帝告状。
玉帝大怒,责令将刘克学的状元之命,马上换成平常之人骨。
这一天,日照来了一个鹤发童颜的老者,指名要找刘克学,有好事者将他领到刘克学的家,老者神神秘秘地将刘克学叫到一个隐秘之处,在刘的耳边悄悄地面授机宜。
老者告诉他:孩子,你原本是状元命,只因为你的母亲过于欺人,玉帝大怒准备给你换一副平常人的骨,只要到某一日什么时辰,就有专人来换骨,到时,将全身极度痛苦,只要你能忍住不叫出声,将来你还有口福,一辈子不受屈,切记切记!!
“海贝”先生小时听妈妈讲:
说坏才刘克学在考状元之前,每次经过村口的那条大河时,都会有一个貌似仙人的白发老头背他渡河。
第一次的时候,刘克学奇怪呀,他刚走到河边,那老头就像土地爷爷一样地冒出来,刘克学还没反应过来是咋回事呢,那老头就抢亲似的背起他就跑,只一眨眼的功夫,刘克学的双脚已在河对岸哆哆嗦嗦地站着了。
可是,老头呢?或许又像土地爷爷一样钻到地底下了吧。
刘克学就纳了闷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但是,那老头毕竟是仙人呀,刘克学这个坏才再怎么坏、再怎么鬼,他最多最多再最多一些也不过是天底下地上面的一个凡人呀。这凡人要是能看透仙人的那些道道,那还能是凡人吗?
刘克学转念一想:管他什么人呢,就是再能的人,还不是要背着老子过河呀……
村子里看不惯他的那些人的嘴里难免会传出一些闲言碎语,说什么那个坏才要是考上了状元,我他妈的就当他儿子,他老死的那天我去给他戴孝;还有的说,这个坏才刘克学坏的可真不轻,已经坏遍全中国了。
这些话钻到刘克学的耳朵里不要紧呀,平时他听得多了,全当是一个响屁,放了自然就没了。
可是,刘克学他老娘可听不惯呢:你们这些挨千刀的,俺儿子他再怎么说也是个状元才,怎么还由得你们去说三道四的!
这一天,刘克学的老娘又看到几个老娘们在咬他儿子的舌头根子,她就这个气呀。当时,正好是做晌午饭的时候,她坐在灶口拉着风箱越想越生气,就拿起烧火棍戳着灶口边说:有仇的报仇,有怨的报怨,以后再有谁说俺儿子坏话,俺就戳死他。
到第二天,刘克学到了河边,老头还是蹭地一声从地底下冒了出来。哎,今天不对呀,怎么那老头的脸青一块紫一块的少皮无毛的。
还未等他开口,老头便说开了:俺本来是奉玉帝的旨意,护你过河的灶王爷,可是你老娘昨天竟敢在灶口戳俺的脸,俺已向玉帝禀报,玉帝免去了俺护你过河的职责。不过,俺看在你是状元命的份上警告你一句:在你来生投胎转世的时候,千万记住要闭紧嘴巴,这样的话你来生会享尽荣华富贵,不然的话你就会清贫一生,连糊口的饭都没得吃。
说完这些,那个老头就又钻到地底下了。
笔者小时听说的刘克学,既有“让岁月苍白去”先生所言之“风”,也有“海贝”先生所记之“影”:
其大概是刘克学上私塾时,每天与小伙伴们一起趟水过河,一到河边,就出来个白胡子老头背他,不背别人。一过了河,白胡子老头眨眼就不见了。
后来,这事传到他娘那里。这一天,临出门时,嘱咐刘克学一定要问出个子午来。要不,就不过河。
结果,白胡子老头被逼出了实话:你是文曲星下凡,有状元命,日后必成大事。我是这一地方的小小土地,奉命来服侍“大人”您的。不过一再嘱咐:“天机不可泄漏!”
刘克学到底还小,再说也弄不明白“文曲星”是怎么回事,可中“状元”却是做梦都不敢想的,听说有这等好事,一进家门就告诉了母亲。
后来,就是“烧火棍戳锅门口”,灶王爷上天告状。
再后来,就是“换骨头”。那天夜里,天怒人怨,雷打得天崩地裂,风刮得天旋地转,雨下得天昏地暗……刘克学咬紧牙关,好不容易熬到天明。
打那以后,他就把满肚子的怨气撒在世人身上,不分老少尊卑,千方百计地捉弄、羞辱,闹了无数的笑话。
这“坏才”之名,也就传了一代又一代。
数百年风吹雨打,各有各说法,都八九不离十。所以,至今商国婵女士在《洗牙》时仍记着这一古训:
“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此话未必对,可老百姓爱听。为什么?因为有一口好牙,实在是很重要。说起老人的健康状况,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有一口好牙!”
在日照,有一个很有名的人物——坏才刘克学。
据说这小子从小就坏,坏到敢把庙里的神像扔到大粪池里。神仙当然也会生气,决定把刘坏才身上的福气全抽走。
另一个多事的神仙托梦告诉刘坏才:“只要你咬紧牙关,还能吃一辈子好营生。”
果然,在刘坏才做梦的时候,会生气的那个神仙来了。“吱——”官运被抽走了,那个痛苦呀,就像不打麻药就做手术一样。“吱——吱——”财运被抽走了、桃花运也被抽走了……
最后,神仙要抽他的口福。刘坏才牙关咬得那个紧呀,连神仙都抽不动。
于是,一个又穷又坏的刘克学,吃了一辈子的好营生……
对此,原中共日照市委常委、纪委书记董书堂先生另有说法。董书堂老家西湖镇荻竹涧村,年在日照一中上初中,从荻竹涧到日照城北四十五里路,每次来回都要过城西河的水漫桥。他记得曾听老人说,刘克学的命就是在这里改的。
这说的是有一次刘克学和同学刚要过河,见河对面过来一个人,刘克学是状元命,那不是凡人眼,他一下就看出这是八仙吕洞宾,可同学不信。刘克学就说,你们等着瞧。
一会,那人过来了,刘克学对着他猛地来了一声:骚仙吕洞宾!
那人一愣,接着回了一句:坏才刘克学!
因为刘克学泄露天机,于是不但状元命没了,还被吕洞宾一句“坏才”封住了。
刘克学之“坏”,实际上是“恶作剧”,庄户说法“使坏”、“捣蛋”、“戏弄”——“戏师”、“戏亲”、“戏友”、“戏众”、“戏恶”、“戏官”。当然,最终“戏己”!
先说“戏师”
1.“坏才刘克学,刻断此木橛”
“海贝”先生记:
坏才刘克学的师傅已是老朽,上茅厕屙屎每每事毕,都要手扶地折腾好一会,才能把整个身体撑起来,最后想了个法子,在茅坑边栽了一根木棍。这样,每次完事,只要扶着木棍就可以撑起身子来了。
这个刘克学坏呀,弯弯曲曲的坏心眼多的是,不论对谁大坏小坏都使。
一天,师傅外出,他拿起斧头到茅厕把那根木棍给砍断了,又用泥巴把断裂处接好,然后没事人一样的再去钻别门子的坏了。
师傅大概憋了一路了,刚一回家就进了茅厕,事毕欲扶棍起身时,只听“扑通”一声,整个人一屁股坐进了茅坑里。
笔者小时听的还多了些细节,说是刘克学在断橛上还用毛笔写了几个字:“坏才刘克学,刻断此木橛。先生来屙屎,臭水没到脖!”
且说刘克学的师傅从屎坑爬出来后大怒,一通洗涮,拎着橛子来到教室,抓着刘克学就要打。
刘克学忙问:师傅,为什么打我?
师傅亮出了木橛子,刘克学心中有数,连忙争理:“先生,那是他们栽赃!您想想,要是我干的,给我个天胆,也不敢写上名字找打。”
老师一想也有理,结果刘克学逃了一顿打,其它同学挨个揍了一圈。
2.“我屙的”
在《“坏才”刘克学的传说》中,阎亚波先生言:
同学挨了打,都怨恨刘克学。刘克学呢,也在心里过意不去,心里盘算着也得让先生尝尝挨打的滋味。
这天放学后,趁人不注意,刘克学在先生的教桌上屙了一摊屎,然后用纸小心地伪装好,放在先生的教桌里,并在黑板上写下了三个字:“我屙的。”
第二天上课时,先生没注意,弄了一手屎,又羞又恼,连声喊叫:“真真可恶,实实该打。”先生怒视学生们说:“这是谁干的?有种的给我站出来!”
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都摇头摆脑,说不是自己干的,没人站出来。
老先生知道再问也问不出子午寅丑来,为了解恨,把学生挨个叫到前面,用教鞭指着黑板上的三个字问:“念什么?”“我——屙——的。”
话音未落,先生就举起教鞭抽打学生:“我叫你屙,我叫你屙。”
轮到刘克学,他装作不认识的样子,直摇头。
先生大怒:“刚才他们怎么念的?”
刘克学说:“我怕先生提问作业,一心背昨天的功课,没听。”
“真是个蠢才!”先生忍不住怒气:“这几个字都不认识,我算是白教你了!”
刘克学耷拉着个眼皮,恳切地说:“请先生赐教。”
“好好听着。”先生用教杆指着黑板大声地念道:“我——屙——的……”
话音未落,刘克学一步跳上前夺过教杆,就抽打先生,边打边喊:“原来是先生屙的。我叫你屙!我叫你屙!”
3.给驴作揖
在《日照历史名人:坏才刘克学的故事》中,“让岁月苍白老去”记:
他(刘克学)上学的私塾老学究,对他一直比较严厉,动辄打手板,刘克学一直怀恨在心,一直想找个机会报复!
他发现老师的坐骑——一头驴经常拴在私塾的牲口棚里,他计上心来,随便找一皮鞭,一抽空,就到驴棚,先一个作揖,然后狠狠打驴一鞭子,驴子疼痛,便上窜下跳,这样很长时间,到最后,只要他一作揖,驴子便乱蹦乱跳。
直到一天,老学究回家要回来,刘克学早早地等候在老师必走的村头大桥边。
这次没有捎鞭子,看见老师刚好走到桥中间时,他深深作揖一个,口中说道:恭迎老师早日回来。
那头驴早已魂飞魄散,连蹦带跳,把老学究掀翻到桥底之下!!哈哈……
4.师傅穿着媳妇的花棉袄
据“海贝”先生记:
正值隆冬时节,窗外的寒风嗖嗖地吹着。
坏才刘克学这些天成天都和那些与他臭味相投的狐朋狗友们盘坐在炕头上打牌、摸乌龟,实感无聊,他灵机一动,想起一个招术:“哥们,整天打牌也没啥意思,咱们打赌怎样。”
那些朋友也知道他坏到家了,便起哄道:“好,好,不知哥们想赌什么?”
“就赌俺能让俺师傅穿上俺媳妇那件花棉袄!怎么样?俺赢了嘛,你们每人都从口袋里拿出两个来孝敬俺。俺要是输了,俺就让你们当驴骑!”
说赌就赌,说干就干。
第二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刘克学就拿着棍子牵着他家那头驴,来到了进村出村必经的河边,牵着驴走到河中心,拿起棍子屁话没有就照着驴的屁股狠狠地抽,只抽得那驴前后地尥蹶子。
然后,再牵到河对岸,接着到河中心又是一顿狠抽,直吓得那驴每每刚要到河中心就开始撒欢似的尥蹶子,刘克学这才罢手。
又过一天,刘克学讨好地对师傅说:“师傅,今天俺和你赶集去,俺让俺家的驴驮着你去赶集去。”
话说着,来到了村口,还未到河中心呢,那驴就瞪着大眼撒欢似地前后尥起蹶子来,刘克学的师傅不知道这驴到底是怎么了,怎么就突然发癫了,只得死死地抓住辔头。但不管怎么样,人再拗也拗不过那驴呀。
没一会功夫,刘克学的师傅整个人就四爪朝天地仰到了河里。
腊月天呀,那水可是彻骨的凉呀,好不容易爬到了河岸,身上的棉袄棉裤都已经湿漉漉的了,像个大水袋子。
这会,刘克学像个鬼似的冒了出来:“哎哟,师父,都是俺那光吃料不干活的死驴给闹的,天这么冷,你看,先到俺家去换件衣服,过会再去赶集?”
师傅抖抖嗦嗦:俺一冬就指望着这身棉袄棉裤呢,家里哪还有可换的衣服。想了想,就跟到了刘克学家里。
刘克学翻箱倒柜地拿出他昨晚掖到箱底的他媳妇的花棉袄递给师傅:“师傅,你看,俺家里就只有一件俺媳妇的花棉袄了,俺的全部的衣服都穿在身上呢,你看?!”
师傅的脸不知道是冻的还是气的还是羞的,通红通红的,但是没法呀,这老胳膊老腿的哪经得住腊月天里凉水的折腾呀,只好哆哆嗦嗦地把那花棉袄穿在了身上。
5.油炸屎蛆
刘克学的师傅是个老学究,脾气古怪,好口酒,少了好肴还不行。
那时,家家户户日子过得紧巴,十天半个月见不着油花子,年头到年尾沾不点肉沬。可是,也得供孩子上学,挨着到哪个学生家吃派饭时,都为盘、碗发愁。
刘克学家虽说缺不着,可他却烦师傅的这个做派。
这次,快挨到他家时,刘克学早早地和娘说:“俺先生刚好上一口山货,上瘾了,这个盘我准备,家里甭管了。”
一看他说得一本正经,家人也就信了。
说快也快,临“派饭”的头天下午,刘克学心眼一转,先把他娘哄出门,然后抓起笊篱就进了茅房,捏着鼻子从屎坑里捞了一笊篱咀,急急忙忙地用水冲了个干干净净,转身钻进锅屋,一阵烟熏火燎,一盘香喷喷、金灿灿的油炸蛆就盛进盘。
第二天,老师捏着小酒盅刚来了几口,刘克学把那盘又用油回了回锅的“山货”端了上来:
“老师,这是西北山里亲戚捎的山货,过年没舍得吃,一直给您留着。您尝尝,一嚼满口香。”
看着这个平日里的“邪头”难得的这份孝心,老学究伸筷一尝,果然是香满口。没多会,就吃个一干二净:
“克学,这‘山货’老师也没见过,什么东西?果然不错!”
“老师,我不敢说,说了你要打俺。”
“你还有不敢的事,说吧,今天不打你!”
“那俺可说了啊,老师,那盘‘山货’是俺家屎坑里的蛆。”
“蛆”字还没说完,刘克学拔腿就蹿出了门。
这边,老学究“哇”的一声呕了起来……
再说“戏亲”
1.红裤带
据阎亚波先生记:
过去,茅房不分男女。如果茅房里有女人,茅房的墙头上就搭上根红腰带,证明里面有女人在上茅房,男人就不能进了。
刘克学有一个本家大爷,是个财主,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却爱咬文嚼字,常找刘克学的茬儿教训他,以显示自己的才华。
刘克学不吃这一套,就想整他一下。
这天,他大爷过生日,刘克学也去拜寿。嗬!人可来得不少,不大的一个四合院满满摆了十几桌酒席。
酒席中间,刘克学偷偷将“大黄”下到了他大爷的饭里,又在他大爷家茅房的墙头上搭了根他偷来的红腰带。
酒足饭饱后,大家都坐在客厅里闲聊,谈古论今,议论纷纷。刘克学他大爷又把刘克学叫到众人面前,出怪题难为他。
可是,突然感觉肚子不好受,咕噜咕噜,一阵阵在疼,一股热流直冲腚门,赶紧找了个借口,去茅房。
谁知到了茅房一看,墙头上搭着根红腰带。他大爷站在天井里等,左等右等里面的人就是不出来。
最后,实在是憋不住了,就大声地喊:“谁在里面,快滚出来!”
客人们听见吼声,大吃一惊,心想老寿星这是怎么了。
赶紧跑出来,一看,见老寿星满面通红,弯着个腰,憋得够呛。
刘克学上前充好人,对着茅房喊:“哪位嫂子、婶子在里面,快出来吧,俺大爷憋得受不了了。”
半天不见动静,刘克学说:“不好,可能出事了。”就拱进了茅房。
过了一会,刘克学提着红腰带出来说:“大爷,快进去吧,里面没人。”
这时候,只见他大爷哭丧着个脸,看了看众人说:“不必了,不必了。”一步一步地向后堂走去。
众人正在纳闷,忽然一阵刺鼻的臭味飘来,大家一愣,马上又心领神会,接着爆出一阵哄堂大笑。
笔者小时听这呱时,被捉弄的是刘克学的爹,茅房墙上搭的“红腰带”换成了“红头巾”、碗里的“大黄”换成了“巴豆”。
据说刘克学的父亲是个守财奴,特抠,日子过到在外边连屎也舍不得屙。
可家大业大,又识文解字的,也不能和那些佃户人家一样撅着个粪筐。所以,这个拉“米田共”——粪(繁体“粪”)的时辰就拿捏得很准。上坡看庄稼,就“留”到自家的地里,夏天还在水田里用棍搅开,冬天也得划拉细,别叫拾粪的拾了去。在村里主事,就紧赶几步回家屙。
刘克学何等聪明,早就瞅上这一点。
这天,刘克学又挨了一顿训——“得扎古扎古这‘老东西’”。他脑袋连转都不用转,鬼点子就来了。
第二天一大早,媳妇照常起身办早饭,刘克学却破例跟进锅屋“忙活”,神不知鬼不觉地在“老东西”盛糊嘟的黑碗里拌上了炒熟的巴豆面。
早饭后,“老东西”前脚迈出院门,刘克学后脚就三说两骗地把一家人哄得远远的,然后把媳妇的红头巾搭到了茅房的墙上,自己找了僻静地方看热闹。
后面的情节就和阎亚波先生说得差不多——“老东西”夹着腿回来一看,儿媳妇的红头巾搭在茅房墙上。
翁媳有别,喊不能喊,催不能催,家里也怪了,一个人也没有,老公公还不能在天井里站久了。
这样,出去、进来,进来、出去,腿越夹越紧,步越赶越快,“内急”加“心急”,几趟下来,一摊热薄屎当街拉在裤裆里。
2.外甥背石磨
《日照历史名人:坏才刘克学的故事》记:
这一天,他的外甥远道来找他,可不太会说话,走到城关,逢人便问:坏才刘克学的家住在哪里?
连问数人,便有好事者如此这般地告诉他。他不慌不忙在家炒好菜,顺手又放了不少巴豆。
待到外甥来的时候,两人推杯畅饮,直到临走之时,故作神秘地告诉他的外甥:“你的母亲,我的姐姐最近要出点大事,我好不容易请人看了看,说是需要这样东西才能破解,你顺便带回去。但要切记,此物一不能放到地上,一和土地接触,立马失效;二不能在回家之前打开看。要是看了,不但你母亲生命难保,你也有生命之忧。切记。”
接着,将一团红布包裹的东西交给他外甥。
他外甥一试:好家伙,挺沉,但不能马虎,只好用力背着。
刚到半路,肚子不好!想到路边解手,刚要放下,又一想舅舅的话,只好认了往家跑。
结果,拉了一路、一裤子,狼狈地跑回家,让母亲打开一看,原来是一盘石磨!
他母亲哭笑不得,埋怨道:你肯定得罪了你舅舅,要不哪会如此?
这还有另一“版本”,据阎亚波先生搜集:
这天,刘克学在家里闷得难受,到街上闲逛,忽听到有人直呼他的名字。被人称“刘先生”惯了,乍一听有人大声小吆喝地叫自己的名字,心里怪别扭,因此一股无名火就直冲脑门而来。
走上前去一看,只见一个家人模样的人正向一群顽皮的小孩询问:“小孩,刘克学家在哪里?”
孩子们摇摇头,那家人又问:“就是‘坏才’刘克学家呀?”
有一个孩子说:“噢,是他家啊,我知道,我知道。”
刘克学听到这话,把火气压到腿肚子里,马上向前搭茬道:“我知道,我知道,我领你去。”
于是,刘克学就一声不吭地在前面急走,那家人在后面紧随,穿街走巷,拐弯抹角地转悠了半天,直到天晌才把那家人带到家门口说声:“你在这里稍等,我去通禀一下。”
然后,进去换洗一番,重又出来,客气地对那家人说:“客人自远路而来,有失远迎,里面请。”
客厅坐定,寒喧一阵,方知是那个曾经被刘克学玩弄得吃过屎的经纪人在乡下发了财,差人前来送礼言好的。
刘克学心中暗恨:怎么这等恶人老走运呢!
刘克学暗中生计,不动声色地热情地招待来人,又上茶又上酒,然后端上饭来,乃是羊肉打卤面。
刘克学亲自端汤送菜,一再劝菜。
那家人跑了许多路,加上天已晌午,饭又非常丰盛,就实实在在地敞开肚皮饱餐了一顿。
饭后,因要赶路,就急着与刘克学告辞。
刘克学也不强留,搬出了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大包袱,一再交代:“这是回你家主人的礼物,十分贵重,要背在背上,不能沾土,不准落地,不准碰撞挤压。若有损坏,日后必要你赔偿。另有书信一封,请交于你的主人亲启,有劳了。”
说完,亲手给他把包袱绑在背上。
那人背上礼物,只觉得好重,肩上的细绳直往肉里勒,咬咬牙,匆匆赶路。
行至不远,只觉小腹一阵难受,马上就要大便,那礼物不能沾地儿,只好背着在路边蹲,不料倾泻如注,早已沾染了衣裤。
他只后悔自己贪吃,没想到刘克学在饭中下了大黄。
那人是行不多远,就解一次大便。俗话说“好汉经不住三泡薄屎”,何况又身背重物赶山路呢!
好歹赶到家,将礼物小心地放到主人的桌上,诉说着经过,当然隐瞒了路上的经过。
二人急忙打开包袱,只见是一盘小石磨,上面一张纸上写着:“你叫我‘坏才刘克学’,我叫你一路受折磨。”主仆二人面面相觑,哭笑不得。
爱推理 据可靠消息,一个毒犯将来到英国,路克调查后,确定了三个犯罪嫌疑人:他们都带有液体。 马克先生掏出一瓶牛奶说:这是我买给女儿的进口牛奶。 迈克先生拿出一瓶可乐说:这是我在机场买的可乐。 布朗先生拿出一瓶装的满满的中药说:这是医生给我开的中药,每隔半小时就要喝一次。 请推理:谁是毒犯?友情提示: 回复“液体”给“日照大众网”官方北京治疗白癜风到那家医院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