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眼表病 > 患病保健

VEGF影响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视网膜血管灌

题:VEGF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的视网膜血管无灌注的影响(作者Campochiaro,P.A.等)

随着全球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提高,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数量也随之增加。因此,对黄斑水肿导致的视力下降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了,通过糖尿病动物模型(狗)和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高血糖在其病理发生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视网膜中的高血糖会损伤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因此造成患者黄斑区血管渗漏,引起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最近有一些临床研究显示,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中,视网膜无灌注造成的缺氧有可能也是引起黄斑水肿的一个因素。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实验发现抗VEGF药物能有效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一个视网膜血管疾病,部分RVO患者会出现视网膜缺血,因此它是研究视网膜缺血性疾病的理想模型,类似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也有实验发现VEGF在RVO患者的黄斑水肿中的作用。尽管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能有效治疗RVO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应该警惕抗VEGF对血管的副作用,因为有报导称抗VEGF治疗会加重视网膜缺血。因此CampochiaroPA等希望通过该研究,观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行抗VEGF治疗后的视网膜无灌注情况。

共有位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参与研究,被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组1)和两组注射组——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分别为每月注射0.5和0.3mg(组2和组3)。对照组在前24个月未注射雷珠单抗,在随后每月注射0.5mg雷珠单抗。

对比组2和组3,组1患者中的无视网膜无灌注的比例明显下降,但在24个月后,注射了雷珠单抗后组1与其余两组间的差距逐渐缩小。研究期间3组患者出现视网膜无灌注的比例均逐渐增加,但组1和组2的比例在3个月(9.6%vs18.5%;P=0.)和24个月(16.1%vs37.6%;P0.)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同样,组1和组2的比例在6个月(12.3%vs23.0%;P=0.)和24个月(15.0%vs37.6%;P0.)也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组1在24个月开始注射雷珠单抗后的30个月和36个月,其视网膜无灌注区的患者比例下降,而组2和组3其比例逐月下降。

作者认为:类似于RVO,高VEGF会造成视网膜无灌注,提示其会导致视网膜血管闭塞。但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对视网膜血管灌注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该实验组2和组3虽已注射雷珠单抗,但视网膜毛细血管闭塞还是难以避免。

------------------------------

如您觉得内容精彩,可推荐给更多朋友!

点击本文开头标题下面的“中华眼视光学与视…”,也可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
北京治白癜风上那个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vuov.com/hbbj/5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