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应该看过这样一个故事:病人急急忙忙捂着眼睛,跑到眼科医生处直嚷嚷“快!快!医生,我眼底出血了”。
医生纳闷了“不可能啊,眼底出血是肉眼看不到的呀”
“真的,您看我眼珠旁边一片鲜红”
“这是眼表出血,跟眼底出血是不一样的”……医生说完,留下病人在风中凌乱。
眼睛
很多时候,我们一不小心就会误解,在医院也经常有将眼表出血当成眼底出血的患者,那“眼表出血”和“眼底出血”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什么是眼表出血?
眼表出血医学上又称“球结膜下出血”,是因为眼球表面的球结膜血管破裂造成出血。
球结膜下出血的形状不一,大小不等,常成片状或团状,也有波及全球结膜成大片者,出血较少呈现鲜红色,出血较多则隆起呈现深红色。
眼表出血原因多为眼表炎症或眼外伤所致,发病时自觉症状不明显,一般多为他人发现,发病短期内出血可能有增加趋势,刚出血的时候呈鲜红色或深红色,时间长了就变成淡黄色,一般都能于几天至几周后慢慢吸收不留痕迹。球结膜下出血除去眼炎症、眼外伤的原因外,多见于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病等患者,也与年龄的增大、血管的硬化有关。
什么是眼底出血?
眼底出血指眼内视网膜(眼睛最深处、最底部的地方)出血或玻璃体内出血。此现象只靠肉眼是看不到的,早期可能不红、不痛、不痒,需通过专业的眼底检查才可看到,相比眼表出血危险性更大。
眼底出血该如何发现?
一、自我察觉
平时对视物“异常”的情况多留个心眼:当眼前有黑影飘动、看东西变形弯曲、视野中间黑了一块,出现视野缺损,甚至感觉眼睛有任何不适感时,医院检查,切勿不以为然,等发展到严重程度可造成瞬间失明。
二、眼部检查
眼部检查不是简单的检查视力而已,医院进行眼压、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检测,经过全面的诊断,及时发现病情并治疗。
四类人群谨防眼底出血
一、高度近视患者
高度近视眼轴较长造成眼球壁的各层组织都会相应变薄、萎缩。尤其是视网膜变薄后,容易使得视网膜周边部发生病变,诱发新生血管等,还可能发生视网膜脱离或出血,视力下降。
二、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可损害全身各地方的血管,视网膜的血管处于高糖环境中,相对也变得脆弱,就像有裂缝的水管,容易发生渗漏、出血。
三、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会引起动脉血管异常,导致眼底视网膜血管的损伤,可致出血。
四、黄斑病变患者
黄斑病变患者在视网膜黄斑区会出现不该生长的「新生血管」,由于新生血管较脆弱且不健康,因此很容易导致破裂、出血。然而近年来,黄斑病变年轻化趋势加剧,这与电子产品的使用有紧密的联系。
黄斑病变和高度近视都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眼不良和用眼过度有关,所以养成一个良好的用眼习惯和经常对眼睛进行养护是非常重要的。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时眼睛也是最累的器官和最脆弱的。保护眼睛健康已经成为现如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
那么该如何保护我们脆弱的眼睛?选择一款适合又有保障的护眼产品成为重中之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