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眼表病 > 病情表现

白内障老花等眼病前置,全视觉三焦点

李学民,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医三院眼科,白内障专科主任;北医三院眼科,眼表泪膜组组长;北医三院党委,委员;北医三院眼科,支部书记;北医三院教学管理委员会,青年委员。

擅长:主攻白内障、干眼、视光、遗传性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从事眼科20年,完成各类晶状体手术约8万例。开展老年眼表的相关工作10余年,在北医三院首次开设了干眼门诊,主持多项临床红外干眼治疗仪的临床试验。作为首席科学家和项目主要负责人,主持新型角膜植片「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多中心临床验证,该植片已获得年国家科学进步奖提名。

北医三院眼科主任李学民

在青藏高原,有一位患白内障多年、几近失明的老人做完手术揭开纱布时哭了,她摸着大儿子的脸说:“咱们有30年没见面了!”;在北京,一位50岁出头、研究光谱的大学教授做完屈光白内障手术后,重新回到了他的研究室,他终于可以继续从事科研工作了。

第一个案例发生在90年代我参加扶贫复明工作时,第二个案例就是上个月的一位患者,也是目前门诊中常见的患者之一。成为眼科医生的这20余年间,我切实感受到了眼科治疗领域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主流眼部疾病的变化、眼科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患者对健康及视力的追求对临床诊疗提出的更高要求等。

白内障、老花等老年眼病发病“前置”,全视觉需求增加

手术直接反映社会需求。90年代我国一年约做30万台白内障手术,等待手术的患者万。现在我们一年能做万例,待术的患者反而突破了万。为什么?

除了社会老龄化,老年白内障患者增多,还因为很大一部分患者的手术需求前置了。以前做白内障手术,都是等白内障“成熟”了才做,现在很多是因为白内障开始影响到患者生活工作了,或合并出现老花眼就做了,因此,我们面临白内障患者不再是“七老八十”了,而是四五十岁的患者。

所以,我们的白内障手术也从单纯的为了复明,或者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变成了现在需要解决全视觉的、恢复“年轻眼”的视力需求。

一开车就晕,反复找不到原因,确诊后患者激动得哭了

曾有一位年轻医院就诊,患者是一个社会精英,但自述不能开车,一开车就晕,特别影响生活,医院,检查他的静态视力都很好,后来我们一检查,发现是他的运动视觉出了问题。这位男同志当场就哭了,说终于有人能理解他说的是真话了。

动态视力有别于静态视力,主要是指一个人辨别运动物体的能力,比如捕捉球的旋转方向,观察别人的行为动作变化等。动态视力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减弱,尤其是得了白内障以后会下降的更加明显。对于传统意义的手术,静态视力恢复就足够了。但人类是生活在一个动态的世界里,运动范围的扩大就意味着对动态视觉的需求增大。开车、运动等等最常见的活动都需要动态视觉。

我们在临床中研究发现,蔡司三焦点人工晶状体具有出色的静态视力,因此观察低速物体的动态视觉很有优势,而其稳定的离焦曲线,赋予其精准预测物体运动轨迹和位置的能力,因此观察高速物体时的动态视觉也具有优势。

有了技术赋能,医院,动态视力也正式被纳入了眼科手术考量范围,并且有医生在进行术后随访。

手术关键在于人工晶状体选择,决定每一天的视觉质量

北医三院眼科中心地处中科院、学院路的高知核心地带,区域内越来越多的患者对我们提出了更细致、更高的要求。其中40-60岁来就诊的科研工作人员,正处在科研思路的活跃期,对社会正处于巨大的学术科研产出贡献阶段,但随着年龄的增大,老花、白内障、散光等症状开始出现,导致其社会效益急剧下降。他们都希望通过手术来解决这一困境。

其实,手术关键就在于人工晶状体的选择,它决定了术后、甚至决定了后半生每一天的视觉质量,更是需要一次到位。区别于以往传统的单焦点和双焦点只能看近看远的选择限制,目前患者选择比较多的三焦点人工晶状体。全视觉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是由蔡司发明的,不仅可以一体化解决白内障、老花眼、近视等,术后也能还原满足远中近全程视力。

不仅如此,三焦点人工晶状体的色彩还原能力也比较出彩。很多患者做白内障手术,我们会建议患者选择一个色彩还原很好的晶体,因为白内障是黄的,突然间变成透明晶体之后,患者会觉得这个视觉特别鲜亮特别蓝。曾经有一个患白内障的国画院教授,做完手术之后开始质疑自己,说为什么我以前画的画都这么蓝?就是晶体选择的原因。

很多患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mvuov.com/bqbx/13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