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科楮属植物构树Broussonetiapapyrifera(L.)Vent.,以乳液、根皮、树皮、叶、果实及种子入药。夏秋采乳液、叶、果实及种子;冬春采根皮、树皮,鲜用或阴干。
子:甘,寒。
叶:甘,凉。
皮:甘,平。
子:补肾,强筋骨,明目,利尿。用于腰膝酸软,肾虚目昏,阳痿,水肿。
叶:清热,凉血,利湿,杀虫。用于鼻衄,肠炎,痢疾。
皮:利尿消肿,祛风湿。用于水肿,筋骨酸痛;外用治神经性皮炎及癣症。
乳:利水消肿解毒,治水肿癣疾,蛇、虫、蜂、蝎、狗咬。
楮叶
楮叶
ChǔYè
构叶(《子母秘录》),谷树叶(《简便单方》),酱黄叶(《生草药性备要》)。
《别录》
为桑科植物构树的叶。
含黄酮甙、酚类、有机酸、鞣质。
甘,凉。
①《别录》:"味甘,无毒。"
②《日华子本草》:"凉,无毒。"
③《生草药性备要》:"味劫,性温。"
凉血,利水。治吐血,衄血,血崩,外伤出血,水肿,疝气,痢疾,癣疮。
①《别录》:"主小儿身热,食不生肌,习作浴汤,又主恶疮生肉。"
②《药性论》:"炒末搜面作饦食之,主水痢。"
③《日华子本草》:"治刺风身痒。"
④《本草用经》:"叶主鼻洪。嫩芽以当菜茹,主四肢风痹,赤白下痢。"
⑤《纲目》:"利小便,去风湿肿胀,白浊,疝气,癣疮。"
⑥《本草汇言》:"凉血,祛风,利水。"
⑦《本草求原》:"叶及根皮,和营卫,治水湿,止崩下。"
⑧《岭南采药录》:"出癍痧。"
⑨《现代实用中药》:"打汁涂虫毒及皮肤病。"
内服:煎汤,1~2钱;捣汁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①治吐血,衄血,积日不止:楮叶捣绞取汁,不计时候,服一小盏。(《圣惠方》)
②治鼻衄数升不断者:楮叶捣取汁坎三升,不止再三饮。久衄亦瘥。(《小品方》)
③治通身水肿:楮枝叶煎汁如饧,空腹服一匕,日三服。(《圣惠方》)
④治疝气入囊:五月采谷树叶,阴干为末。每服一、二匙,空心温洒下。(《简便单方》)
⑤治小儿赤白痢,渴,及得水吃又呕逆:炙构叶令香黄,以饮浆半升漫构叶,使水绿色,然后去叶,以木瓜一个,切,纳叶汁中,煮三、二沸,去木瓜,使暖,细细服,渴停。(《子母秘录》)
⑥治癣湿痒不可忍:楮叶半斤,细切捣令极烂,敷于癣上。(《圣惠方》)
⑦治小便白浊:构叶为末,蒸饼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经验良方》)
⑧治一切眼翳:三月收穀木软叶,晒干为末,入麝香少许,每以黍米大注眦内。(《圣惠方》)
⑨治鱼骨哽咽:楮叶捣汁嚷之。(《十便良方》)
⑩治痔瘘肿痛:楮叶半斤,捣烂封之。(《濒湖集简方》)
⑾治蝮蛇毒:生麻、楮叶合捣,以水绞去滓渍之。(《千金方》)
⑿治坐骨神经痛:穀树叶四两,艾叶二两。煎汤熏洗。(《上海常用中草药》)
⒀治痈疖初起:鲜穀树叶和红糟捣烂外敷;成脓者和冷饭捣烂外敷。(《福建中草药》)
⒁治外伤出血:鲜构叶捣烂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治疗痈疖:取构树叶研粉,加米汤、白糖调敷。治疗初起的痈、蜂窝织炎22例,均获消肿效果。
楮实子
ChǔShíZǐ
FRUCTUSBROUSSONETIAE
本品为桑科植物构树Broussoneriapapyrifera(L.)Vent.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洗净,晒干,除去灰白色膜状宿萼及杂质。
本品略呈球形或卵圆形,稍扁,直径约1.5mm。表面红棕色,有网状皱纹或颗粒状突起,一侧有棱,一侧有凹沟,有的具果梗。质硬而脆,易压碎。胚乳类白色,富油性。无臭,味淡。
本品粉末红棕色。果皮栅状细胞壁黏液化,残存具细齿状的条纹增厚部分,形似细芒。含晶厚壁细胞成片,棕黄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内含草酸钙簇晶;断面观类长方形,内壁极厚,胞腔偏靠外侧,簇晶矩圆形。内果皮厚壁细胞甚扁平,常多层重叠,界限不清。种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略呈连珠状增厚,非木化,胞腔内含黄棕色物。
甘,寒。
归肝、肾经。
补肾清肝,明目,利尿。用于腰膝酸软,虚劳骨蒸,头晕目昏,目生翳膜,水肿胀满。
6~12g。
置干燥处,防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