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山
点击音频,聆听李山老师的学生罗唯嘉朗读全文
我是年幸运地考到启先生名下的。当时对启先生很不了解,只知道他是名满天下的老先生,是大学者、书法家,还是政协常委。那时候启先生的《说八股》刚在师大学报发表,大家都捧着看,文章妙啊!报纸还报道,启先生到香港义卖字画,把一百多万的善款全部捐给北京师范大学,设立励耘奖学金,同一张报纸还刊登了启先生与陈援庵先生的合照。先生的道德、文章,都让人尊仰为泰山北斗。所以,入学后好久,都不敢去见启先生。当时启先生的学生是由聂(石樵)先生和邓(魁英)先生负责具体指导的。有一天两位先生说,跟启先生约好了,明天下午三点去见先生。快到三点时,我和另外一位新同学由邓先生带着来到启先生家门口。邓先生敲门,我的心里也“嘣嘣嘣嘣”地“敲”着。门开了,第一次见到启先生,印象至今清晰:上身穿了一件衬衫,下身穿着一条褪色的家常便服,正站在对着门的通道那一头。这就是启先生。见到邓先生和我们两位,启先生一边作揖,一边热情地往屋里让。之后,老师看着我们两位新生,问:“您哪儿的?”我的那位同学答:“我是河南的!”启先生又问我:“您哪儿的?”我赶紧答:“我河北的!”启先生一听,说:“嘿,巧了,我是河西的!”大家全都笑了。启先生这一幽默,让我的心跳稳了下来,好有意思的老先生!老师颤巍巍地领我们进了摆满了书纸的客厅。坐下来以后,没几句闲嗑,就跟我们谈起了史书,也是这一回,我第一次听到了启先生“二十四史皆小说”的高论。记得当时还说了《尚书》,说《尚书·尧典》里有跟后世小说“坐大帐派将”很像的描述等。启先生谈话的营养成分是极高的。这是我们这些学生的幸运。后来我常跟我的学生说:你们没有我幸运,因为我的老师比你们的老师(指我自己)强多了!启功先生书法第一次见面之后,很长时间没有去见启先生。不是不想去,是不敢去。早就听说过“大熊猫病了”之类的传闻,怕打扰老师。结果到学期末的时候,启先生跟聂先生、邓先生说:“那位新入学的博士生怎么样啊?怎么连个面也不照啊?”两位老师把这话转告我,说启先生很爱和学生交流,得去。25未完待续当时已经放暑假了。等到新学期一开学,我赶紧去看老师。那天晚上也真难得,一直到晚上九点多,先生家里都没有再来人。我坐在那里听先生聊天,说到李世民收拾兄弟,说到陈平与汉文帝的关系,说到各朝太监与皇帝大脑袋、小脑袋的故事。那时老师已经八十多了,说到李世民时,还随口背出新旧《唐书》的相关段落。又说到当年刘邦一进入咸阳就废除肉刑,可到了文帝时还有肉刑,还有缇萦救父的事,班固为此还写过诗。先生说,若是把这些前后矛盾的历史记载抄在一起,一定很有意思,又很没意思,历史上的一些事看穿了真没意思。还说到白居易写讽刺现实的“新乐府”,背后有皇帝的允许,皇帝不高兴了,他就收摊子。那天老师谈了好多。本文作者收藏的启功先生晚年讲《论语》手稿从那天晚上开始,我就知道了,去看老师,绝不仅仅是尽学生的礼数,看老师是去闻道、开眼界。以后就去得多了。老师聊天海阔天空,却不离掌故、学问,每次都是大有收获。从年到年老师去世,十几年生活中最快乐的事之一,就是隔几天就去老师家听老师聊天,每次都有醍醐灌顶般的感觉!我常跟学生说,我现在这点儿出息,不知道有多少都是得自老师的闲聊,每一次听老师闲聊,都是上开悟的顶门针啊!毕业要找工作,启先生帮着操心。有一次我跟老师说找工作的情况,当时有一位老前辈在座,就跟老师说:“您还管他们这些事?”又转面对我说:“你们好幸运啊!”启先生说:“咱们也都从年轻的时候过来的,年轻时谁不得需要帮一把呀!”这话叫人终身难忘!只可惜,在帮助学生方面,我自己做得差好多。25未完待续还有一件事,也是听启先生聊天知道的。报纸上曾发表过《启功先生不打假》的文章,说的是市面上有人冒充启先生的字卖钱,有人劝他是不是追究一下,启先生却说:“写得好的是他们的,写得不好的是我写的,我的字不伪,我的字是不伪而劣!”另外,当时在琉璃厂有个地方专卖启先生的假字,我听章景怀大哥说,启先生也去看过。那里卖字的老太太还夸过启先生:“这老头儿好,不捣乱,不问字真假!”后来向启先生问起这件事,老师说:“我当年写字画画,没别的意思,是为了养老妈。孔子不是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吗?”老师说他当年写字画画是为了养家糊口,“现在我行了,人家说我是书法家、我是教授,我得劲儿了。可那些弄点儿字卖钱的,又能挣几个呢?哪个又不是为的养家糊口呢?我现在要是跟他们计较,那叫个什么呀?”这就是本色的启先生。“立身苦为浮名累,做人唯有本色难”,这是启先生写的一副对子。什么是本色?孔夫子名声很大,有一位其他诸侯国的太宰问子贡:“你们的老师是圣人吧,怎么什么都会呢?”子贡一听就顺杆儿爬,说:“是啊,是天纵的圣明,所以多能。”后来这话传到孔子那里,孔子说:“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这时候孔子已经是鲁国的国老,也是大名人了。但是,不忘平生之志、不忘“少也贱”,正是孔子的本色。我自己平时也读《论语》,是启先生“不打假”的真实用心,教我读懂了《论语》“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的真正含义。这就是真正的人格,唯真人真本色的人格。启先生用他的书法,帮助了各种各样的人。有孩子家长为孩子升学,想要启先生一幅字送人。启先生知道了,好,写!马上写了给那位家长,还说:孩子上学的事,能帮当然要帮了。其实老先生并不认识那位家长。25未完待续在“假字”一事上,老师也并不是一味地不计较。有一个和尚卖启先生的假字,拍卖大价钱。启先生说这事可不行,当和尚不缺吃喝,这样坑人可不行!还有,某省有一个书法家,他的字在日本挺值钱,结果一位小青年给他裱字,丢了一幅,这位书法家要小青年赔,索赔价格很高。这成了一个案子,该省办案的人来北京的书画界,问这位书家的字的价值,最后问到启先生。先生听了事情的原委,说:“这个人的字,让我看,一钱不值!”这就是老人家的是非分明。本文作者与启功先生合影老师去世后,笔者曾写过一点伤悼的文字,其中说,启先生的为人,能让我们这些在滚滚红尘中的人清醒。十几年了,先生的启迪仍未敢忘。本文为“桃李国学堂”原创,转载请联系我们授权未经授权谢绝转载(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若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栏目主持、本期作者李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热文回顾让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更有效
李煜晖:抒情文言文的阅读
李山:看今年高考作文题的一点感想
我教小学生写古诗
李山:陶渊明“归去来”其实是“潜规则”
李山:历史上有一种人叫酷吏
李山:人人都有不能触碰的脚后跟
过常宝:不能忘怀的青春梦想
李山老师答重紫问
李山:“大心脏”孔子的诗与远方
上巳到端午,有您就不同
网传93%的大陆孩子得0分的台湾语文试卷,真相究竟怎样?
许允娶丑妇
您也可以在后台输入关键词,搜索您喜欢的文章:桃李国学堂·捧在手心里的经典·文章原创|版权所有|投稿、转载请联系邮箱taoliguoxuetang.